高中音乐教学中借鉴柯达伊教学法的实践
——教学案例分析

2017-01-09 09:16:00宋丹丹
北方音乐 2016年24期
关键词:柯达伊袖子声部

宋丹丹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高中音乐教学中借鉴柯达伊教学法的实践
——教学案例分析

宋丹丹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柯达伊教学法是世界著名音乐教育法之一,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音乐教学体系。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指出:“音乐应属于每一个人”。本文以高中歌唱教学和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案例来分析柯达伊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具体实践,并由此总结柯达伊教学法相比普通音乐教学法的区别和优势,希望柯达伊教学法能够得到更好更广泛的推广。

柯达伊教学法;高中音乐教学;歌唱

一、柯达伊教学法介绍

柯达伊·左尔旦是匈牙利一位伟大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不仅自身在音乐方面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且还在长年累月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一种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当今世界上,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音乐教学体系。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指出,“音乐应属于每一个人”。柯达伊将他的核心理念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首先,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要被包含在学校的整个体系当中,而且应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他认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要以民间音乐为基础,包括了自身的优秀传统音乐以及世界上著名的、流传较广的民俗音乐;再次,学生应当在体验当中学习音乐,而不是强制性灌输;最后,在音乐学习当中,应当引导学生重视创新,开拓学生的思想。具体到教学的形式,即为:1、以歌唱为教学基础,尤其是合唱。柯达伊强调在合唱当中,学生的听觉和团队意识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以歌唱民族音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3、以首调唱名法、节奏训练法、字母标记法和柯尔文手势法为教学方法。

近一年,我尝试了用柯达伊教学法在自己的课堂实际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将以两次教学案例为准,分析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和教学形式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呈现。

二、柯达伊教学法在高中歌唱教学中的实践

(一)歌曲《绿袖子》歌唱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教师先利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学生熟悉并唱出自然小调音阶(l,t ,d r m f s l)以及旋律小调音阶(l ,t ,d r m #f #s l)。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是利用柯尔文手势自己唱一遍并让学生默唱,熟悉旋律的同时也理解每种柯尔文手势所代表的音,之后,再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学生一同唱出自然小调音阶和旋律小调音阶。

2.结束后

课程就正式进入了《绿袖子》的歌唱教学环节。由于《绿袖子》是三四拍的节奏,因此教师在正式教授《绿袖子》之前,首先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律动,双手在第一拍拍手,在第二拍、第三拍的时候拍腿;脚掌左右交换打地,身体左右随之摇动。在让学生重复若干次,充分地感受律动之后,教师开始演唱《绿袖子》,同时让学生保持三拍子的律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开始把握整个《绿袖子》的节奏,提高了后面演唱教学的效率。

3.在充分感受了律动之后,教师开始进行《绿袖子》的旋律教学

首先向学生提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有几个乐句组成?学生通过回答和笔者的进一步讲解,初步了解了曲子所表现的情感和其旋律结构(单二部曲式)。而后教师者用“lu”分别唱出四个乐句,并要求学生跟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开始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来进行跟随。在歌唱教学环节的最后,学生对于《绿袖子》的旋律和结构已经充分了解和熟悉,教师此时就以钢琴为伴奏,要求学生用正确的声音和感觉来演唱《绿袖子》。

4.上面的律动感受和旋律教学,《绿袖子》的整个演唱教学就进入了读谱教学、视唱的部分

首先,教师对《绿袖子》的情感表达再次做了一个总结:《绿袖子》是一首英国民谣,曲式为单二部旋律小调;歌曲旋律非常古典、优雅,略带一丝凄美之感,是一首描写对爱情感到忧伤的歌曲。歌曲的演唱,应当以情感体验为先,再进入正式的读谱视唱。

5.向学生出示了《绿袖子》的歌谱

并提示学生们在演唱时要注意#4,#5的唱名——依据柯达伊的音乐教学法,#4,#5应当唱作fi和si。教师将读谱视唱分成三个部分:1、歌曲为G调,教师按照首调唱谱,学生默唱;2、让学生保持三拍子的律动,并且带领学生唱出《绿袖子》的旋律;3、学生唱谱。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绿袖子》这首曲子的情感、结构、旋律的基础上,拥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谱面,去熟悉谱面上的音符和记号,熟悉不同音的唱名。

6.伊教学法强调合唱教学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仅仅教会学生如何唱《绿袖子》并不能完全满足本堂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尝试为《绿袖子》的主旋律编写了一个二声部,并用柯尔文手势,让大家以良好的歌唱状态唱出二声部的旋律。在这一过程中给教师带来的技术上的考验:一只手弹奏钢琴、一只手以柯尔文手势进行指挥,口中还需要配合钢琴唱出歌曲的主旋律。虽然有所困难,但只有在这种配合之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和声的存在。如果在最初就将学生分成二声部进行合唱,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分散,从而难以感受到和声的存在。

7.教师进一步用一段简单的二声部旋律(一声部:l s f m d r f m,二声部:f r l s m f t l)

将全班分成两组,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合唱的存在和美妙。这一练习是为后面《绿袖子》的二声部合唱做出的准备,同时让学生初步尝试多声部,训练耳朵的听觉。

8.一段二声部旋律唱完之后

教师要求学生在互相倾听的状态下,开始合成二声部的《绿袖子》。在合成完成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打出三拍子律动的同时,站唱二声部的《绿袖子》,感受身体律动与音乐旋律的统一。最后,女生全部唱一声部,男生全部唱二声部,使得《绿袖子》不同声部的音色得以区分,更好地表达出音乐的变化性。

9.课堂最后

笔者对全体同学的课堂表现非常满意,并总结到:今天我们学习了优美的英国民歌《绿袖子》,尝试演绎这部作品的二声部合唱,感受了多声部合唱的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去欣赏这样的人声交响,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水平。

(二)《绿袖子》歌唱教学案例体现柯达伊教育法的分析

《绿袖子》是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七单元《动感地带——外国通俗音乐》中的内容。

设置小调音阶的导入,其一是在于让学生进入歌唱的状态和感觉,其二在于让学生关注柯尔文手势的变化,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好铺垫,其三在于锻炼学生内心听觉以及对变化音的关注度。我认为,应当在歌唱教学的最开始,就让学生体验柯尔文手势与柯达伊教育法所提倡的唱名(do di re ri mi fa fi sol si la ta ti)之间是如何配合的。此外,导入阶段也应当以首调唱名法为主来进行教学。这样,仅仅在三分钟的简短导入,学生就可以开始适应柯达伊教育法的教育形式,为整堂课的顺利推进打下基础。

对《绿袖子》的律动把握和旋律教学。柯达伊教育法的关键点在于强调教学中的音乐性。相比过去向学生们灌输乐曲的旋律节奏,无视音乐性感知的做法,我认为应当以情感体验、律动感知为先,再进行旋律和谱子的教学。这种做法,一来更加符合柯达伊的思想“在体验音乐中学习音乐”,体验在先学习在后而并非强制教学;二来使得学生能够先接受律动再熟悉旋律,提高课堂效率。

二声部合唱教学。柯达伊教育法是以歌唱教学为音乐教学基础的。而在歌唱教学中,柯达伊教育法又特别强调了合唱教育。柯达伊认为:“合唱不但可以培养和训练多声部的听觉,还可以起到教育团结的作用。”因此,我在《绿袖子》的歌唱教学案例当中,专门设置了二十分钟的二声部合唱教学。在这一过程中综合运用了首调唱名法、字母标记法以及柯尔文手势法,指挥全体同学分为两组感受二声部《绿袖子》存在的和声。

三、柯达伊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实践

(一)亨德尔《水上音乐》音乐鉴赏教学案例

这个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模进。在亨德尔的《水上音乐》这一作品中,模进广泛得到了使用。教师希望通过对《水上音乐》的音乐鉴赏,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模进来作为扩大乐思的一种方式。

在开始鉴赏《水上音乐》之前,教师先设置了一段导入,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前先体验模进的感觉。教师选取了一段旋律,让学生对这一小段旋律做出变化:以每两个小节为一个单位,在其内部将后一乐节整体移高二度,即形成前一乐节的二度模进。教师希望这样的导入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熟悉模进。

导入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依据下面的谱子来视读节奏,并按照标记的唱名来唱出旋律。

之后,教师用模进的方法修改了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的唱名,并向上模进。

这之后,教师开始进行本堂课的欣赏教学:让学生聆听《水上音乐》的行板部分,并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配器上。在整个行板部分中,贯穿这一个乐章的基本节奏是由铜管乐器来实现的,同时弦乐进行呼应。

(二)亨德尔《水上音乐》音乐鉴赏教学案例体现柯达伊教育法的分析

《水上音乐》是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中的内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柯达伊音乐教育法中的节奏训练法和字母标记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对于节奏的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唱“哒”和“空”来代替原有的音。但是这样的教学,就存在着音乐性不足,过于严苛死板的问题。而在柯达伊音乐教育发中,节奏的训练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音乐性。如《水上音乐》的这一段模进节奏,在应用柯达伊教育法的时候,便唱成“ta ti ti ta”。在这一次案例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唱节奏的方法,更容易区分不同时值的音,同时也更容易让学生随着具有音乐性的节奏产生律动,活跃自己的音乐感觉。

四、总结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就柯达伊音乐教育法和现在中学内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作一个对比。柯达伊音乐教育法,相比现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来说,它最明显的特点有两个:首先,它非常重视歌唱、尤其是合唱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在目前的音乐教育中,对于歌唱、合唱已经逐渐得到重视,应当在国内推行这种通俗易懂,具有良好音乐性的教学方法,来改善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不足之处。其次,它将音乐教育中的每个环节都赋予一定的音乐性,如节奏训练法和升降音的特殊唱名标记,对比之下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中单一的节奏唱法(“哒”和“空”)、以及对升降音的训练则显得十分呆板。如:采用首调唱名法;调式感强相对音高容易唱准确,即兴伴奏便利、移调方便。如:柯尔文手势,它的使用可以帮助儿童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与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及调式音级的倾向等。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当中,应当逐步结合实际情况,对柯达伊音乐教育法相对优势的教育手段进行推广和应用,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1]洛伊斯·乔克西,赵亮,刘佩.柯达伊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猜你喜欢
柯达伊袖子声部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5:18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 13:57:18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黄河之声(2018年20期)2018-01-24 12:04:48
“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动员令
玩具世界(2017年3期)2017-10-16 01:17:55
“撸起袖子加油干”——直面2017上海童车展
玩具世界(2017年3期)2017-10-16 01:17:55
陈敏尔: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如何学习和借鉴柯达伊音乐教育——与米哈利斯的对话中引发的思考
柯达伊与柯达伊教学法
学习·研究·实践·推广——柯达伊教学法在北京市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