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高一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2017-01-07 17:11赵月红
考试周刊 2016年101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方法

赵月红

摘 要: 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为国家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做准备。本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一化学 教学方法

一、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教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3.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

4.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学生在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再把电子为什么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的关键性问题提到全班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如对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平衡状态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平衡的一般原理。

二、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2、CH2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学内容编排科学合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知识结构间的合理结合,有利于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教材各章篇幅较短,重点易于突出,易总结复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教材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氨气与氯化氢的化合反应改为“空瓶生烟”;铝热剂的反应火光四射,犹如钢花四溅……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课堂上结合工农业生产,穿插科技故事,展示教具、挂图,编口诀、顺口溜,联系生活讲窍门,理科教学文史化,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

五、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这些家庭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巩固复习课堂所学知识,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增强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校及家庭的实际条件限制,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在家做时会产生困难。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采取课内、学生与家庭相结合的方法,克服困难,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化学教师应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化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化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杨建仓,崔亚丽.试论创新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2).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3]郑学裕.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J].化学教学,1995.11.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方法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