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时事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7-01-07 08:35钱晓庆
考试周刊 2016年10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钱晓庆

摘 要: 新闻时事贴近生活,及时、真实、客观地传递了世界各地发生的热门事件,语言地道,符合母语的思维方式。将新闻时事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了新闻时事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输入理论 输出理论 新闻时事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引言

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还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应用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然而,就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采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来看,都存在内容相对滞后、涉及面不够广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尝试将新闻时事引入课堂,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新闻时事内容丰富、题材新颖、语境真实、语言地道,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最为直接和真实的语言和文化输入,从而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 大学课堂引入新闻时事的理论依据

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是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输入假说解答了语言习得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重大问题,该假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习得语言的最基本途径就是语言输入。按照该假说理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该具备四个要求:可理解性、趣味性与关联性、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足够的“i+1”输入量。克拉申(Krashen)指出语言输入要能被学习者理解,又略微超出二与习得者的语言输出能力,这就是“i+1”模式(Krashen,1981; Krashen and Terrell, 1983; 那晓丹,2010)。

Swain提出了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一项外在因素,即使学习者能够理解输入的信息,也要把可理解输入转化为吸收,并使之逐渐发展成为内隐的语言系统,最后达到输出。在语言学习中,输入是输出的前提与基础,输入是必要条件,输出则是充分必要条件,仅靠输入不足以内化所学的语言规律,必须通过学习者主动运用语言的实践即输出(Swain,1985;邓毅婷,2009)。

二、 大学英语课堂引入新闻时事的必要性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三个层次对听力理解能力的要求中都提到了能听懂英语广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中都提到了能读懂英语报刊文章,所不同的是三个层次对语速、篇幅、阅读速度及题材难度的要求由低到高,选材的范围从国内的英语广播、报刊延伸到英语国家的广播和报刊。

2. 扩充教材内容的需要。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新闻时事的渠道增多,自然对新闻时事的关注程度增强,一些热点新闻、关键词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当中讨论的话题。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不再仅仅满足于教材。再者,教材内容本身相对滞后,所涉及的话题往往无法与社会同步,所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使得学生对教材内容渐渐失去兴趣。相比而言,新闻时事内容广泛,涵盖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各个领域,题材新颖,紧跟时代步伐,并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很好地融为一体,满足了学生对信息的需求。

3.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需要。2015年12月30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网站发布消息,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需求的变化,从2016年6月起对四级考试的听力试题做局部调整:已经使用多年的短对话和短文听力题型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闻听力。短篇新闻3篇,每篇140~150词,出题数量分别是2题、3题、3题,题目来源BBC及VOA新闻,分值比例为7%。听力改革要求学生平时加强对英语新闻的听力、阅读的积累,以促进读写听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英语课堂引入新闻时事的作用

1.新闻时事以其夺人眼球的话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国外部分涉及了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讲授《大学英语听说》第二册第七和八单元:“Going On Holiday”时,将2016年5月24日China Daily的一则热点新闻“Sleep in the Eiffel Tower”作为导入,引出本课主题:travel & going on holiday。从这则热点新闻中,学员可以了解到有关法国埃菲尔铁塔的相关历史文化背景,也可以了解到法国政府为了宣传2016年欧洲杯(2016 UEFA European Championship),特别开放了埃菲尔铁塔这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全世界人都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申请一个晚上的住宿。授课班级全是男生,这则新闻涉及埃菲尔铁塔和欧洲杯这两个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新闻时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用词与时俱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讲授《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九单元:What Is Intelligence, Anyway?时引入了一则热点新闻:Internet Draws 1/3 grads。本课的主题为智商,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intelligence? Have you taken any IQ test? Do you think IQ tests are useful?”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话题:IQ、EQ 与Success之间的关系,社会的就业形势如何,大学毕业后学生个人的最大竞争力在哪里等。这些话题与学生息息相关,必然引起学生探讨的热情,教师借机插入毕业季2016年6月2日China Daily的新闻时事互联网吸引了1/3 的大学毕业生。通过这则新闻学生了解到了目前的就业形势、薪水等,还有就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如本则新闻当中出现的有关三大受毕业生青睐的行业的英语词汇:IT/Internet/Telecommunication/Electronics industry;finance/banking/investment/funds/securities/insurance industry;government/ public/services/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dustry。从这则新闻当中,我们还发现英语新闻当中会出现很多缩略语,如grads,IT等。

3.新闻时事客观真实,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能接受到的信息量大、接触到的方式也很多,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辨别,并有所选择,关注新闻时事无外乎就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很好的途径。讲授《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八单元“Honesty: Is It Going out of Style?”时,引入了当时的热点新闻:The Event of We zexi。魏则西事件当中诚信的缺失恰好与本课主题诚信(Trust & Honesty)吻合。这则新闻提到了百度的竞价排名,提到了莆田系医院。教师要求学生课堂上就此事件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课后做一个新闻报告(Report)。学生的新闻报告正是语言输入到语言吸收再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过程。学生从各个角度报告阐述了对此事件的观点,有的有深度、有立场,有的较为全面,也有的有失偏颇,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的报告做出批复。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了解到网络信息时代辨别信息真伪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

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新闻时事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特别表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上,但对学生的听力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够明显。在今后教学中,就如何运用新闻时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将会是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1981.

[3]Krashen, S. & Terrel D.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M].Oxford: Pergamon, 1983.

[4]那晓丹.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1):127-128.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