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宁+孙瑞+苏琴
摘 要: 电影《纳尼亚传奇》改编自英国作家C.S.路易斯的同名系列奇幻儿童文学作品,其蕴含诸多象征性符号,以紧凑的情节、奇幻的想象征服了亿万观众。本文以第一部电影《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为例,对其中的文化意象进行解读,并从文化隐喻的角度剖析了影片所折射出的西方文化背景。
关键词: 《纳尼亚传奇》 隐喻 解读
早在古希腊时期,隐喻就被用于神话和诗歌中。传统的理论认为隐喻仅仅是语言问题,是修辞方式的一种。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认知学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对隐喻有了新的认识。Lakoff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思维模式。”文学作品和电影艺术创作较多地使用隐喻,通过隐喻能够更加具体形象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英国作家C.S.路易斯就在系列奇幻儿童文学作品《纳尼亚传奇》中融入了诸多象征性符号,如“狮子”“女巫”等,改编自它的同名电影也如实地将这些符号表现了出来。本文试图对这些文化意象进行解读,并从文化隐喻的角度剖析其反映出来的西方文化背景。
一、狮王阿斯兰
影片中,纳尼亚王国的会说话的动物们划分为正邪两派。正义一方正遭受邪恶一方的统治,他们期待狮子归来打败女巫,恢复纳尼亚王国往日的生机。西方文化中,狮子代表着勇敢、威严、有气势,被喻为“百兽之王”。
《圣经》描述了2000年之前的历史,记述了“救主”耶稣的诞生,影片也根植这一文化意象。动物们将阿斯兰描述成“海边大君王的儿子”。当纳尼亚深陷危机当中,他们期盼阿斯兰能回来拯救整个纳尼亚,可见,在其他动物的眼中,阿斯兰是他们的“救世主”。从表面上看,撒旦是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所有的都是在基督的权柄和统治下,影片中纳尼亚王国虽被女巫施了魔法,变成了冰冷的雪国,但是狮王的力量最终战胜了女巫,他才是纳尼亚真正的统治者和守护者。影片中,阿斯兰在将自己交给女巫杀害之前,感到悲伤和孤独。《圣经》中耶稣也同样如此,在被捕时门徒纷纷逃跑,他却独自背起十字架走向死亡。阿斯兰被女巫的手下捆绑、剃毛,嘲笑、踢打、吐唾沫、戏弄,作为纳尼亚王国的统治者,他却毫不抵抗、一声不吭。耶稣亦是如此,在被钉十字架之前遭受了同样的羞辱却默默承受。为救赎叛徒艾德蒙,阿斯兰甘愿流血牺牲,同样为拯救人类无罪的耶稣甘愿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使人的罪恶得以赦免。影片的结尾处阿斯兰复活战胜了女巫,同样,耶稣在被钉十字架后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战胜了死亡,践踏了魔鬼撒旦,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人类开创了一条希望之路。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影片中狮王形象的塑造和基督教文化中耶稣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经历了“受难-死亡-复活”的历程。
二、白女巫
电影中,白女巫是邪恶势力的代表,她残忍恶毒,自诩为纳尼亚的统治者,只要有反对者,她立马就将其变为石头。更可恨的是,她对纳尼亚王国施行了魔咒,将其变为冰冷的雪国。她用谎言欺骗艾德蒙,自认为是纳尼亚的女王,还许诺让他成为纳尼亚国的王子,但前提是必须把他的兄妹都带来,其真正的目的是将这些孩子全部除掉。影片中的白女巫的形象隐喻了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魔鬼撒旦。女巫自诩为人类,其实她是精灵和巨人的合体。撒旦原本也是堕落的天使,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骄傲和自我膨胀。女巫善用谎言,这与《圣经》中撒旦变为蛇用谎言欺骗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如出一辙。同时,撒旦的形象具有双面性,有时候会假装成天使,有时候极其残忍。女巫也同样如此,为了套出艾德蒙家人的信息,她对艾德蒙极其温柔和慈爱,而当他失去利用价值时,她却要将他残忍地杀害。同时,撒旦和女巫拥有同样的结局,撒旦虽然罪恶极大,但最终还是灭亡了,影片的最后女巫也战败而亡。这些相同要素的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将白女巫和撒旦的形象对应起来,满足了观众对魔鬼形象的塑造,尽显西方人的文化心理。
三、魔衣橱
衣橱是西方家庭的一件重要摆设,衣橱以宽敞的空间吸引小孩子的注意,悬挂着的衣服更增加了其隐蔽性,使其更加神秘。影片中四个孩子捉迷藏时,露西偶然发现了一个魔衣橱,通过它进入到神奇的纳尼亚王国。之后露西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哥哥姐姐,但没有人相信她。最后在老教授的指引下,彼得和苏珊开始逐渐消除理性,选择相信妹妹,之后他们也进入到纳尼亚王国。电影将这个平常不过的家具作为从现实通往神奇王国的通道,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儿童奇幻文学作品成功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影片中的魔衣橱隐喻了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信”,即相信的心。魔衣橱是对“信”的实体诠释,这种单纯的相信的心,正如彼得和苏珊所说,似乎违背了理性,但是当选择相信的时候,便会看见。正如《圣经》中提到,如果人没有信心,就不能得到上帝的喜悦,因为到上帝面前的人必须相信上帝。
四、土耳其糖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象,土耳其糖在影片中起到了独特的隐喻作用。当艾德蒙首次来到魔法王国纳尼亚时,女巫将施了魔法土耳其糖当作“礼物”送给他。其真正的目的是从艾德蒙的嘴里套出关于他家人的信息好将他们全部除掉。在艾德蒙享用土耳其糖时,女巫抛出了一连串问题,刚开始,他还有意管住自己的嘴巴,但这种施了魔法的糖果太具有诱惑力,他越吃越想吃,根本没留意女巫为什么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为了满足内心的虚荣,他相信了女巫让他成为纳尼亚王子的承诺,最终将事实全部告诉了女巫,出卖了半羊人杜纳,背叛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他的背叛直接造成了阿斯兰的死亡。影片中土耳其糖隐喻了亚当和夏娃不能够触碰的禁果。土耳其糖似乎诱人,然而一旦触碰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罪恶便进入世界。同样,艾德蒙吃了土耳其糖后,变得更加贪心和虚荣,背叛了家人,使他们被女巫追杀。
综上所述,电影《纳尼亚传奇》主题是爱与饶恕:狮王阿斯兰甘愿为叛徒艾德蒙受死,他的这种爱就是一种不求回报,一种伟大的足以为其牺牲的爱;阿斯兰无条件地饶恕了艾德蒙的背叛,并且要求他的兄弟姐妹无条件地饶恕和接纳他。这种爱与饶恕在圣经中同样有体现。透过影片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其中所折射出来的隐喻性,以及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上帝的仁爱和宽容。
参考文献:
[1]Lakoff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曹敏.电影《纳尼亚传奇l》的英语文化背景[J].科技信息,2009(27).
[3]吴东升.《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的隐喻性——圣经文学的跨域映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0).
[4]C.S.Lewis.The Four Loves[M].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