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欣+毕晓玲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深厚的内涵和文化品味的体验。良好的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新的时代,社会的需要和教育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师德,用新的标准来规范我们的师德。
谨言慎行一视同仁言传身教教育技巧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谨言慎行,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高尚的师德存在于我们对待职业的态度上,闪耀在我们平日里朴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笑容都带上了教育的符号。给予学生会心的微笑,和学生一次真诚的谈心,为学生一次解惑的辅导,有学生时不玩游戏、看电影;看到不良现象敢于厉声指责,见到正义之举善于由衷赞叹,所有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教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对学生要严在左、爱在右,严爱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正确处理好爱与严的关系,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的爱,是真诚,是尊重,是信任,但不是迁就;而严,则要有度,有方,还要有恒。尊重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尊重是前提,严格要求是保证,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的施教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千差万别的,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因家境贫富、家长贵贱、成绩优劣而歧视对待。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它的价值。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好的教师,最高的标准就是做一名善于“养马”的伯乐——不管什么样的马都养并能因材施教的伯乐。我们还要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其次,也要“善相马”,知道每匹马的脾气、个性、爱好和特长,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抛弃,不放弃。这样,一名“养马”的伯乐才具有师德的最高境界!
二、教师要以满腔热情来热爱学校,关心集体
教师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集体与个人的事业都能协调地共同发展。这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集体,在这样集体中的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上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则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的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残疾学生,不歧视差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三、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处处以学生为本
学生难免犯错误。班级中由于学生很多,学生犯错的方法和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师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说理。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是小大人,他们略微懂一些道理,更愿意和老师和家长讲理。如果这个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教师要跟学生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其次要约法三章。孩子的自制力差是共性,但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事,经过教师的细心教育,慢慢改正,其自制力会慢慢提高。当这个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教师应该马上把学生叫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约法三章,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孩子的错误更多是更多的是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外界诱惑等引起的,出了问题后,教师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么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所以,所谓的批评还是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不过是更偏重于对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思索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师德修养,才能依靠自己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才能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