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摘 要:《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百个左右含有比喻义的动词。这些动词根据苏新春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可分成三类。动词的基本义与比喻义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五种。动词的比喻义和基本义之间的语义距离有五种情况。
关键词:动词;基本义;比喻义;语义关系;语义距离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2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136
每种语言都有许许多多的词,有的词有多个义项,而多个义项的地位并不平等,其中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叫基本义;其他的义项一般由基本义发展而来,叫转义。词的转义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比喻另一种事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词的比喻义和基本义有着怎样的语义关系,它们的语义距离又有多远呢?本文试图借助苏新春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对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有比喻义的动词进行分析回答这个问题。
一、哪些动词产生了比喻义
2013版苏新春《现代汉语分类词典》采用五级语义层分类。一至四级词和词的语义主要是上下位关系。五级内部主要是同义、近义关系。语义层的五级用了五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一级用大写汉字数字来表示,二级用小写汉字数字来表示,三级用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四级用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五级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刹车”这个词就是“陆(社会活动)四(交通)A(驾驶)b(行驶)03(刹车)”。我们发现一级类的“生物活动、社会活动、运动与变化”都属于动词。这三类动词产生比喻义的情况如下:
(一)生物活动动词
“生物活动”动词分属六个二级类,具体情况如下:
1.“肢体动作”动词。例如:蹂躏、扒皮、剪裁、鞭挞、放手、操刀、割肉。《现代汉语词典》中“蹂躏”解释为: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2.“头部动作”动词。例如:咀嚼、反刍、蚕食、啮噬、棒喝、怒吼。《现代汉语词典》中“蚕食”解释为: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儿一点儿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
3.“全身动作”动词。例如:攀附、翻身、蹉跌、跌跤、爬行。《现代汉语词典》中“攀附”解释为:附着东西往上爬。比喻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高升。
4.“生理活动”动词。例如:放血、开花、蝉蜕、超生、沉醉、萌发、流产、放屁。《现代汉语词典》中“放血”解释为:医学上指用针刺破或用刀划破人体的特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某种疾病。比喻商家大幅度降价出售商品,也比喻单位或个人支出或花费大量钱财。
5.“生活 工作”动词。例如:出笼、爬梳、煎熬、两栖、跃进、猜谜。《现代汉语词典》中“出笼”解释为:馒头等蒸熟后从笼屉取出。比喻囤积居奇的货物大量出售,通货膨胀时大量发行,也比喻坏的作品发表或伪劣商品上市等。
6.“际遇”动词。例如:断代、断根、出轨、翻车、翻船。《现代汉语词典》中“翻车”解释为:车辆翻覆。比喻事情中途受挫或失败。
(二)社会活动动词
1.“管理”动词。例如:更张、提携。《现代汉语词典》中“提携”解释为:领着孩子走路,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或后进。
2.“经贸”动词。例如:交账、兑现、报销、兜售、了账。《现代汉语词典》中“交账”解释为:移交账务。比喻向有关的人交代自己承担的事情。
3.“生产”动词。例如:搭桥、淬砺、镀金、放羊、耕耘、切磋、熔炼。《现代汉语词典》中“搭桥”解释为:比喻撮合;介绍。
4.“交通”动词。例如:刹车、起飞、漂泊、抛锚。《现代汉语词典》中“起飞”解释为:(飞机、火箭等)开始飞行。比喻事业开始上升、发展。
5.“文教”动词。例如:输血、登台、博弈、解剖、表演、曝光。《现代汉语词典》中“输血”解释为:把健康人的血液或血液的组成部分(如血浆、血小板等)用一定的装置输送到病人体内。比喻从外部给予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帮助。
6.“战争”动词。例如:上阵、突击、爆炸、攻坚、把守。《现代汉语词典》中“上阵”解释为:上战场打仗,比喻参加比赛、劳动等。
7.“司法”动词。例如:发配、陪绑、放火、放毒。《现代汉语词典》中“发配”解释为:充军(多见于早期白话)。比喻把人安排到条件差的地方去工作。
8.“信仰”动词。例如:上供、招魂。《现代汉语词典》中“上供”解释为:指摆上祭祀物品。比喻向有权势的人送礼,以求得到照顾。
9.“社交”动词。例如:来电。《现代汉语词典》中“来电”解释为:打来电报、电话或发来电传等。
10.“争斗”动词。例如:搏斗、逼命、搏战。《现代汉语词典》中“搏斗”解释为: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比喻激烈地斗争。
(三)运动与变化动词
1.“自然现象变化”动词。例如:变天、折射、冰释、蒸发、降温。《现代汉语词典》中“变天”解释为:天气发生变化,由晴变阴、下雨、下雪、刮风等。
2.“方位改变”动词。例如:沉浮、渗入、泛滥、聚焦、翻腾。《现代汉语词典》中“渗入”解释为:液体慢慢地渗到里面去。比喻某种势力无孔不入地钻进来(多含贬义)。
3.“事态变化”动词。例如:刹、放电。《现代汉语词典》中“刹”解释为:止住(车、机器等)。比喻停止或制止。
4.“物态变化”动词。例如:晒、肢解、浸透、交卷、缩水。《现代汉语词典》中“交卷”解释为:应考的人考完交出试卷。比喻完成所接受的任务。
5.“数量变化”动词。例如:爬升、升温、掉价、加油。《现代汉语词典》中“加油”解释为:添加燃料油、润滑油等。比喻进一步努力;加劲儿。
6.“判断”动词。例如:渲染、图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图解”解释为:利用图形来分析或求解。比喻机械地理解、分析。
二、动词比喻义和基本义之间的语义关系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动词的比喻义和基本义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下列九种。
1.生物活动—社会活动。即基本义属于生物活动,比喻义属于社会活动。例如:贴金:在神佛塑像上贴上金箔,比喻夸耀、美化。顶牛儿:比喻争持不下或互相冲突。
2.生物活动—运动与变化。即基本义属于生物活动,比喻义属于运动与变化。例如:出轨:(火车、有轨电车等)行驶时脱离轨道。比喻言语行为超出常规。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3.社会活动—生物活动。即基本义属于社会活动,比喻义属于生物活动。例如:放火:有意破坏,引火烧毁房屋、粮草、森林等。来电:打来电报、电话或发来电传等。比喻内心激起对异性的好感。
4.社会活动—运动与变化。即基本义属于社会活动,比喻义属于运动与变化。例如:兑现: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泛指结算时支付现款。比喻实现诺言。换血:比喻调整或更换组织、机构等的成员。
5.运动与变化—生物活动。即基本义属于运动与变化,比喻义属于生物活动。例如:掉价:价格降低。比喻身份、排场降低。沾手:用手接触。比喻参与某事。
6.运动与变化—社会活动。即基本义属于运动与变化,比喻义属于社会活动。例如: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的形容。刹:止住(车、机器等)。比喻停止或制止。
7.生物活动—生物活动。即基本义属于生物活动,比喻义也属于生物活动。例如: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流产:通常指怀孕后,胎儿未满28周就产出。多由内分泌异常、剧烈运动等引起。产出的胎儿一般不能成活。比喻事情在酝酿或进行中遭到挫折而不能实现。
8.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即基本义属于社会活动,比喻义也属于社会会动。例如:麻醉:用药物或针刺等方法使全身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多在外科手术时使用。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交锋:双方作战。比喻双方比赛或争辩。
9.运动与变化—运动与变化。即基本义属于运动与变化,比喻义也属于运动与变化。例如:卡壳:枪膛、炮膛里的弹壳退不出来。比喻办事等遇到困难而暂时停顿。蒸发:液体表面缓慢地转化成气体。比喻没有任何征兆地突然消失。
三、动词比喻义和基本义之间的语义距离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动词比喻义和基本义之间的语义距离可分成五类:远、较近、近、很近、最近。
“远”是指基本义和比喻义不属于同一个大类,即第二部分的第一到第六类。
“较近”“近”“很近”“最近”是指基本义和比喻义都属于同一个大类,即第二部分的第七到第九类。
其中,“近”是指基本义和比喻义不仅属于同一个大类,第二小类也相同。例如:“联姻:两家由婚姻关系结成亲戚。比喻双方或多方联合或合作。”基本义和比喻义都是“生物活动—生活 工作”,即基本义和比喻义都属于“生物活动”,又都属于“生物活动”中的“生活 工作”。又如:翻船:船只翻覆。比喻事情中途受挫或失败。基本义和比喻义都是“生物活动—际遇”。即基本义和比喻义都属于“生物活动”,又都属于“生物活动”中的“际遇”。再如: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基本义和比喻义都是“社会活动—文教”。既基本义和比喻义都属于“社会活动”,又都属于“社会活动”中的“文教”。
“很近”是指基本义和比喻义不仅属于同一个大类,第二、第三小类也相同。例如:挂钩:用钩把两节车厢连接起来。比喻建立某种联系。基本义和比喻义都是“运动与变化—方位改变—结合”。即基本义和比喻义都属于“运动与变化”,又都属于“运动与变化”中的“方位改变”,同时又都是“方位改变”中的“结合”。又如:怒吼:猛兽发威吼叫,比喻发出雄壮有力的声音。基本义和比喻义都是“生物活动—头部动作—叫喊”。即基本义和比喻义都属于“生物活动”,又都属于“生物活动”中的“头部动作”,同时又都是“头部动作”中的“叫喊”。
“最近” 是指基本义和比喻义不仅属于同一个大类,第二、第三层、第四小类也相同。例如:升温:温度上升。比喻事物发展程度加深或提高。基本义和比喻义都是“运动与变化—数量变化—增加—上升”。又如:避风:躲避风。比喻避开不利的势头。也说避风头。基本义和比喻义都是“生物活动—生活 工作—走动—逃匿”。
“较近”是指基本义和比喻义属于同一个大类,但第二、第三、第四小类都不同,第二部分的第七到第九类中除去“近”“很近”“最近”的,都属于这一类。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利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苏新春.现代汉语分类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