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巨响】

2017-01-07 13:24
现代国企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原子弹核武器研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扬言要用原子弹封锁中国。面对核讹诈、核威胁,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新中国决策者们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发展原子能问题,会议最后作出了从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高度出发,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策。中共中央于1955年7月4日成立了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核工业的发展牵动着主席和总理的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防大计,多次接见科学家和专家,亲切关怀核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一大批在海外留学的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投身祖国的核事业。

在1956年出台的《十二年科技规划》中我国将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等尖端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1958年1月8日三机部九局成立,次月,三机部改为二机部。同年10月,北京第九研究所正式成立,从此一批立志报效祖国的优秀科学家进入了九所,我国核事业进入了全面研制的阶段。

1958年7月,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批准了选址报告,选定在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草原创建221基地,作为核武器研制基地。金银滩作为核武器研制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1958年中央批准选址报告后,这片草原就与共和国的核事业一起载入了史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工人离开温馨的生活环境,告别亲人,奔赴221基地。他们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政治责任感,以三顶帐房起家,在高原牧区盖厂房、修铁路、建公路,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顶着风雪安营扎寨,建起了草原干打垒、地下窝棚和半地下宿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无论是科研专家还是普通工人,都用青春和汗水唱响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凯歌。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防寒四大件是在高原上作战必不可少的装备,基地建设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不仅建设物资无法供应,就连人们正常的生活都难以保障,当时的伙食标准被戏称为2611,就是每人每月26斤粮、每天一钱油、一角钱的干菜汤。所以对研制核武器这项要付出高昂代价的尖端技术,出现了上马还是下马的争论。时任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元帅深知原子弹对新中国的重要性,坚定地说到: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他还亲自前往各大军区“化缘”。聂荣臻元帅鼓励大家:我们不应当下马,应当攻关。张爱萍将军也作出了“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的重要指示。随即,全国各地都向核基地伸出援助之手。中央领导知道后极为关心,从各个方面给予了支持。同时221基地也组织广大职工开展生产自救,他们在高原牧区开荒种地、打鱼补给,自己动手渡过难关,将基地建设有序进行下去。经过所有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一个水、电、暖、路齐备,集科研、生产、生活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草原上拔地而起,从此这块神秘禁区便与共和国的和平安宁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时光回溯,1964年10月16日,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时,许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威力这么大的武器,是在哪里制造的?是怎样研制出来的?

遥想当年研制路,青春汗水浸“两弹”。基地确定后,朱光亚、王淦昌、周光召等著名科学家和从全国选调的105名高中级科学骨干加入了核武器研制的队伍。许多蜚声中外的科学家从闪亮的星座上悄然隐去,他们隐姓埋名,把全部智慧和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在基地建设中,施工建设单位和施工部队以三顶帐房起家,在冰天雪地里、在风沙迷漫中,他们住帐篷、吃野菜、吞谷糠,过着几乎原始的生活。他们以坚强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战风沙、斗严寒,硬是在这严酷的环境中扎住了根,开始了基地艰苦的创业过程。当苏联毁约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停止所有的设备供应,并带走了所有的图纸和资料时,留给中国人的只有一句话:“我们走了,你们也许种的是蘑菇云,而收获的是鹅卵石”。背信弃义的行径留给金银滩的是一批待建的施工工地和工地上不屈的中国人,一定要造出“争气弹”。广大创业者和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基地建设和研制工作中。在雪域高原,成千上万的科技工作者苦苦探索、团结奋战,在核武器研制的领域内攻克着一个又一个的科技难关,不断创造着奇迹。1964年6月6日,在经过几千次小型试验8次大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尺寸模拟爆轰试验并获得成功。“两弹”研制工作者们在茫茫戈壁、深山峡谷刻苦钻研,不懈探索,自力更生、科学求实、勇攀科技高峰,努力争取在世界高技术领域争取一席之地。核武器研制,美国做了1000多次核试验,苏联做了近700次核试验,我国只做了45次核试验,而我们的核武器理论设计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凝聚了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1964年10月16日,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出现了强烈的闪光之后,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冲击波像飓风一样刮向四周。紧接着传来一阵令人生畏的轰鸣,就像一串串早春的惊雷。随着轰鸣声的消失,雪白的烟雾在空中翻卷,地面上涌起的尘柱不断上升,烟雾和尘柱在一起,形成了一朵蘑菇状烟云,在茫茫的大漠中冉冉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罗布泊,神秘的罗布泊,那冉冉升起的“蘑菇云”终于冲破阴影的笼罩,使亿万人大口地呼出一口气。这一喜讯传到北京,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向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排练的几千名演职人员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顿时,全场沸腾了,中国为之沸腾了。这冲上云霄让世界重新估量中华民族实力的蘑菇云以它无坚不摧的威力,带着烈焰浓烟在空中筑起了中国人自己的倚天神剑。

因为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专属名词由此诞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国并没有因之而停下研制的脚步。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获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全国和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西部上空又升起了一个特殊的太阳,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世界再次震惊了。全世界根本无法想象一个刚刚从废墟上站起来的东亚弱国竟以闪电般的速度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人创举。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4个月,而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抢在了法国的前面。而这些惊人的创举凭的是中国人不屈的信念和无畏的气概,凭的是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东方巨响”让世人看到了东方龙从此雄起。

猜你喜欢
原子弹核武器研制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瑞典智库:全球现有1.63万件核武器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