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调查与分析

2017-01-07 09:38孙钿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孙钿

摘 要:以济宁市J学院为例,为深入了解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和影响因素,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针对师范类艺术生的职业规划开展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关教育对策。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师范类艺术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不同背景变量的职业生涯规划上没有存在差异。

关键词:师范类艺术生;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影响因素; 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78-0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111

一、 背景与问题

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国大陆师范生就业制度从“统招统分”转变成“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师范生的就业已经向市场化推进。而特色鲜明的艺术生,作为师范类大学生中的个性群体,与非艺术生有鲜明对比。师范类艺术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如学习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创新能力欠缺等。除此之外,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提高、教师聘用制度改革、师资来源多元化和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给师范类艺术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带来了挑战。

根据师范生和艺术生的定义,师范类艺术生即在师范院校里就读艺术专业的学生,所修专业属于教育方向,也是为各学校培养艺术教师的预备者。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规划”,指个人对影响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进行分析评估,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措施。

二、 研究方法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济宁市J学院艺术系的三个专业(美术系、音乐系、体育系)的即将毕业的和已毕业一段时间的学生(考量到过去只对大四学生的研究较少,且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很重要,因为面临毕业,大四学生对职业生涯更有规划的迫切性)和教师,并对其进行抽样。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03份。访谈对象为:济宁市J学院艺术系老师,艺术专业大四的学生、家长,已毕业一年以上的学生。

(二) 研究工具

本文借鉴王开富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的信度效度较高,可以用作研究的调查分析工具。问卷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情况、自我认识、环境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六个维度。问卷采用Likert Scale五点式计分方式,分为“非常不符合、较不符合、基本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五个选项。

(三) 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数据使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9.0,在计算机上统计处理。调查问卷回收以后,将资料编码建档,就以下方式来处理资料。

1.描述性分析:分析《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施测结果,对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各个维度以及各题进行分析,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掌握情况、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各维度及各题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来了解师范类艺术生在上述方面的表现情况,以了解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如何。

2.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不同背景变项的学生样本对职业生涯规划差异的分析。

3.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通过不同背景变项的学生样本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性分析。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现状及各维度描述性分析

根据问卷填答者在调查问卷中的得分,首先将平均数部分的表现水平区分为“高”“中上”“中下”“低”四组,以此显示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该调查整体情况中呈现的水平、各维度以及各题的表现水平如何。

由统计分析得出,师范类艺术生涯规划总体平均数为3.2709,其中各层面的平均得分介于3.0971至3.5223之间,由高到低依次是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环境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掌握情况。根据所设定的平均数表现水平,生涯规划总体平均数均高于五点量表的中位数3,济宁市J学院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水平处于中上。

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上,大部分的师范类艺术生能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还有部分师范类艺术生对待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的思考和反思不够,缺乏自我效能主观性。

在职业生涯规划掌握情况上,师范类艺术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上掌握的理论知识较为欠缺,在课堂中的教授情况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提升课堂氛围及授课技巧。

在自我认知上,针对教师这个职业,大部分的师范类艺术生还是比较认可的,然而这种认可只是建立在自我判断的基础上的,这也就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零散性,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和专业指导。

在环境认知上,大多数的师范类艺术生因为社会经历比较少,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后续的发展状况并不是很了解,也没有试图通过别的途径主动关注职业发展。

在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上,师范类艺术生在每学期对自己还是缺少一定的规划,没有制定学习的目标。

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上,师范类艺术生有为自己职业目标制订计划的意识和实践行动,并为自己的计划设置了步骤,但是从根源上没有对其合理性进行预估,后期的执行力度、持续的自我反馈意识都有待提高。

(二)不同背景的师范类艺术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差异与相关性分析

不同性别在“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上的差异并不明显。男女性别不同并不能体现规划差异,说明男女平等,社会进步,性别并非是影响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

不同生活地区在“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差异并不明显。在本研究中只是调查的16岁之前的生活地区。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升入大学之后,学生学习的课程基本趋同,感受到的学校的氛围也基本趋同,以前因为生活地区不同造成的差异在逐渐缩小,这也就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性也不再明显。

不同父母学历在“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没有显著关联。父母学历固然有着重要的因素在其中,但个体性格差异和社会阅历的不同也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时候其影响并不小于学历,比如父母的性格。

不同家庭收入在“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没有显著关联。社会经济提升,家庭小康生活,减少子女压力,只求工作稳定,不求高额回报。父母为子女毕业就业“一条龙”安排,已是普遍现象。

(三)访谈个案分析

个案基本情况:A同学,男,美术系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对未来职业有各种想法,有时不切实际,对未来就业道路迷茫、不确定。在学校很少与老师沟通,父母方面也只是给予迷糊的建议。

案例分析:与A同学交流中不难看出,他心里有想法,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合理规划职业的现状,致使他现在对未来选择的被动和忧虑。对于家庭的交流,也只是父母单方面的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给出的职业观,并不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建议。学校里课程专业的设置,使他感受到专业的薄弱性。由于没有足够完善的课程设置和不善于和教师进行咨询和交流,很多学生缺乏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和知识。A同学也是这样的情况。

四、 研究讨论与建议

(一) 影响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我国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没能很好结合,甚至有些脱离。中国的孩子从小被灌输的是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有更好的出路。有句话这样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就产生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中国式学生。另外,在中国教育变迁时期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大学生毕业后统一由国家分配工作,是国家安排,大学生不用操心找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少关心和重视。

2.家庭因素。中国的很多家庭对孩子的职业规划方面的启蒙是欠缺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灌输就是考高分,进好学校,未来毕业了才能找到好工作,挣高工资。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就算有自己的想法而父母并不同意,孩子就只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努力学习,认为考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

3.学校因素。尽管近些年来也有不少高校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指导多以就业形势、求职技巧和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素质、职业辅导还有一定差距。好的职业规划教育对传教者的理论和实践综合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无论从人力资源还是心理学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涉及和了解。不是所有的传教者都经过专业的训练,大都只能对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指导,所以,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师资队伍素质还有待提升。另外,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力度还不够,在国外人才测评是作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备的指导措施来使用的,但是目前中国只有较少的高校使用。由于一些高校的硬件设备有限,经费不足等原因,职业咨询服务机构形同虚设。

4.个人因素。就业单位方面,师范类艺术生大都热衷于一些福利好、环境好的单位。可这些单位也正是大学生们选择的“热门单位”,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竞争的过程中,师范类艺术生的就业竞争力可能还不够。再加上专业的局限性,师范类艺术生在择业时会过分强调对口专业,便使得就业面变得窄了很多。而且他们在大学的学习中,主要侧重于专业性的学习,如钢琴、绘画、体育项目等,对其他包括计算机、英语等在普通高校开设的课程学习较少。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较欠缺。这可能与现在社会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不符。

(二)研究建议

1.社会方面。

(1)转变就业观念。正确的就业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抛弃找个铁饭碗的陈旧就业观念,树立市场竞争、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就业意识。另一方面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主动到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去工作,岗位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样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2)制定配套教育政策。合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才是强有力的保障。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配套政策,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与意义、任务与内容、师资队伍与管理条例、考核与评估、社会相关机构的配合等相关信息做出具体的规定。

(3)社会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用人单位方面要主动与高校联系,直接建立长期合作联系,用人单位定期去合作高校举办各种活动,不仅宣传了自己的单位,还能吸引大学生人才,是互赢的事情。创业服务机构方面不仅要免费提供创业服务,而且还要主动把最新的创业扶持政策带进校园进行宣讲,为想要创业的学生搭建信息平台,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司法机构方面可为师范类艺术生提供和开展法律方面的知识讲座和咨询解答,对于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法律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校园内进行宣传,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使学生知法懂法,学会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总而言之,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4) 创设更多岗位。不同岗位提供的实践机会最好是需要有较高素质和学有所用的,而不是层次太低的,比如促销等。可增设如科研、生产等有创造性和实践性强的岗位。

(5)信息发布到位。提供真实、详尽、全面、最新的就业信息服务,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强大和普遍性,可以把就职、招聘等信息以最快的时间和最新的更新速度为有需求的学生及时提供。

2. 家庭方面。

(1)深层尊重理解。家长要尊重子女的选择,不要把个人意志强加于子女身上,要学会换位思考。

(2)经常鼓励支持。家长要提出自己的参考建议,有条件和想法的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创业,放手让他们去大干一番事业,去掉束手束脚的思想枷锁。家长还要跟子女一起参与职业规划,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眼光要放长远,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要有前瞻性。

(3)聆听沟通分享。时常跟子女进行就业方面的沟通,分享自己曾经的相关经历,提供社会方面的信息和经验,以做参考。尽可能寻找一些实践方面的机会,让子女体验和感受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为以后真正的就职提前铺垫。

(4)主动跟进学习。家长也应该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了解,对子女在就业前的引导和指导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和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并且还要主动向子女学习。家长与子女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上进的良好氛围。

(5)不要主观干预。家长不要盲目干预,不要以主观思想干预学生行为。相互尊重,尽可能多方面地收集相关资料和建议,最大可能达成共识。

3.学校方面。

(1)深化高校专业辅导,构建师资建设力度。成立专门职业生涯规划的专职教师队伍,该专业的教师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并获得职业规划师资格证书,且有相关工作经验。整体队伍由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及有着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教师组成。

(2)以素质拓展为主线,开发凸显师范特色的课程。课程安排、分类、内容都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要想取得显著的实效,就必须保证课程良好的安排和实施。高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中,指定为必修课程,是有利于师范类艺术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特别是在师范类艺术生本专业的设置上,需要根据师范类艺术生的专业特征与毕业后的职业特征相吻合,使其毕业和就业有个好的衔接和适应。

(3)开展深度针对辅导,立足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一方面,辅导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一对一辅导的同时要针对每个个体的特点和差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充分掌握学生心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帮助。另一方面,辅导教师可以专门针对师范类艺术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等进行搜集整理,对他们进行集中辅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这也是一对一辅导形式的后续补充,可提高效率。所以不仅要开展深度的辅导,而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4)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由于中国学校的教育模式多重理论轻实践,使得许多学生对实践的接触并不很多,对社会实践充满了好奇和未知。师范类艺术生只有参加一些合理的社会实践,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升,不断调整自己到最优状态,从而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和规划。

4.个人方面

(1)客观分析科学测评,全面正视与认知自我。自我认知是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前提。每个人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也是比较难的,师范类艺术生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初,首先要客观了解自己,进行全面的画像分析,如果有条件或者想要准确分析个人的话,也可以利用专业的测评工具进行自我检测。

(2)提早做好职业准备,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首先,学习专业知识是在大学阶段的一项核心任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师范类艺术生自我能力的集中体现。其次,充分了解教育行业,师范类艺术生要时常关注教育行业的各种政策与发展趋势。要学会分析职业特点、工作性质及环境、技术要求、薪资待遇等因素,有助于师范类艺术生认知现实,更切实可行地实施职业规划。再次,自身要懂得如何与社会接触,多方面认识自我,分析当下就业市场情况,比照自身条件建立自我实现及符合社会发展的就业观。最后,历练心理素质,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的提高则更加严格。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有利于师范类艺术生提前了解社会、了解教育行业的。通过社会实践,师范类艺术生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和体会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特点。师范类艺术生依据所选择的路径,对比就业所需的人才要求,为自身打造提升策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师范类艺术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培育其良好的就业能力。

五、 结语

通过对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访谈,发现各种影响因素,也不是单纯的教育系统就可以完全控制的。可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还是以人为本,落实在学生本身,作为学校而言,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将学生实现社会化的转型,特别是指导学生逐步由学校向职场过渡,学校和教师能做的就是在师范类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加强学校教育,将师范类艺术生自身的规划和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职场之间的关系加以整合,帮助学生顺畅地走向职场。

参考文献:

[1] 王莹.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0.

[2] 孟令玲.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

[3] 王开富.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探究
技工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
以非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