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汽车市场,中国拥有最多的汽车品牌数量,最为庞大的新车投放规模,最大的汽车产销量,以及最为丰厚的汽车产业利润。但是,回顾过往,中国对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到底起了什么推动作用呢?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一直以来,我们都以学生的心态,学习海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从工厂与流水线的建设,零部件供应体系的搭建,分销与售后服务渠道的建立,乃至新车的设计与研发,等等。
近些年,确实有不少合资公司在中国建立了世界级的研发中心,但这些研发中心的作用更多是承担海外车型及本地特供车型的研发,在管理模式上,并没有形成可供全球其他国家与地区学习的特色与经验。简而言之,在与全球汽车工业的互动中,中国并没有扮演引导与推动的角色。
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增大,以及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这种互动关系将发生变化:在接受全球汽车工业影响的同时,中国也有了将引领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俗语云,一叶知秋。我们相信,关注未来的中国汽车出行,可以窥测全球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影响未来中国汽车出行的因素。
1.环境与能源带来的压力。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与温室气体排放国。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到2025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3亿辆,这些车的石油需求可能占到目前世界石油产量的四分之一。
按当前的传统汽车发展路径来计算,到2025年,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都不能承受其重。中国城市的雾霾与拥堵问题也是让各大城市不堪重负的一个诱因,一些情况严重的一、二线城市,不得不采用行政手段强行抑制车辆的增长和使用。
2.产业链的更新完善。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中低端的传统动力汽车领域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足以支持国内自主品牌的竞争力。近两年诸如吉利、长城、长安等国产品牌的市场表现也足以印证。
从政府层面来讲,打造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智能驾驶、网联汽车产业也列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汽车制造的门槛下降,会让中国市场所有的参与者们受益。
3.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把线上活动从固定的终端设备向移动终端设备中扩展,让分享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应运而生的,是大量的汽车分享应用,比如滴滴出行、易到用车等等。
当然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带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车联网、智能网联等互联互通技术的进步,它们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对于汽车的认识与理解。
4.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根据德勤《变化中的交通模式》中的研究,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对自动化汽车有更浓厚的兴趣,更愿意尝试互联网应用软件,对替代性动力总成也有着更高的期望。
TNS新华信的研究也显示,新一代90后消费者,相比他们的先辈,似乎并不在意汽车的所有权,反而更重视汽车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未来,中国汽车出行的方向究竟是什么?
我们认为,未来的出行将一改传统能源/人工驾驶/单机/拥有为特征的汽车交通工具,转为以新能源/智能驾驶/互联/共享为特征的智能移动服务。这种转变将逐步演变,发展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扫除技术、伦理、法律方面的障碍。未来在某些领域,也有可能会产生新的需求与趋势。
基于同样的思考,一些传统车企纷纷转型,探索通向未来的汽车出行方式。日前,通用汽车公司公布全新战略规划,除了在自动驾驶、车辆共享、燃料电池推进、新材料和制造技术应用、强化集团核心业务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外,还提出将着力为消费者打造未来出行方式,等等。
同时,新进入者也围绕这几个领域进行着颠覆性的创新。比如特斯拉、蔚来汽车和谐富腾等围绕新能源创新,谷歌与百度围绕无人驾驶创新,阿里Yunos与苹果carPlrav围绕互联智能系统创新,Uber与滴滴出行围绕汽车共享创新等等。
一个全新的时代已悄然而至,不管你有否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