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输不起?

2017-01-07 17:08流沙
杂文选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丛林大雁小鸟

流沙

郑州一位研究生毕业不久的小伙子,因为求职受挫,跳楼自杀了。他只留给弟弟一句话:“我走了,你照顾好爸妈,我没能力。”

这应该属于个例。但在百度上搜索“求职失败自杀”这一词条,数量竟高达两百一十五万条,看来这又不属于个例。

那么多新闻,看了让人窒息。文字是冰冷的,但冰冷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只不过是一份工作,何至于此?

我曾参加过单位的招聘面试,有两次遭遇应聘者的“情绪崩溃”。一位是来自于重庆的女大学生,当她说及自己坎坷的应聘经历和父母对她的期望时,当场泪流满面,已无法正常回答问题;另一位来自浙江,谈及对找到工作的渴望时,同样泪流不止。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可以站在“教育家”的角度来谈挫折教育、心理教育,但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让人“输得起”的土壤,一个人一旦失败了,就像坠崖一样,直接掉到了地上,你想重新爬上去,你会发现,有利的位置早被人占领了。对旁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岗位,但对于个体来说,却是生活的全部,而生活是现实的。

我曾经努力想给自己的儿子一个“自由散漫”的空间,但最后班主任找我谈话了,说孩子再这样下去,到了初中就不会有好成绩,没有好成绩就升不了好高中,没有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好大学以后就没有好工作……我感谢班主任,她说的全部是事实。

在孩子六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像其他家长一样,用同样的道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大家都是这种“输不起”的心理。

有个老乡,当过二十多年的领导,退居二线后会到我办公室坐坐,经常长吁短叹。他说自己在位时,大家对他笑脸相迎,现在不少人换了脸色,就感叹世态炎凉,人走茶凉。

他年龄六十出外,该有的都曾经有过,我觉得他对名利应该风轻云淡了,但他心里却仍然“输不起”,“输不起”的是别人的漠视。也许他觉得自己从风风光光的领导岗位退下来,人生就失败了。这个挫败感,是这个社会“不能包容失败”的另一种映射,而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心理调适问题。

我们需要“宽容失败”的氛围,这应该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如果仔细观察,大凡创新氛围浓厚的地方,往往更具有包容性。如果一个年轻人在家乡县城创业失败,很可能就此消沉;但如果是在深圳、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失败并不那么可怕,还可能获得更多资金和人脉的关注。

有人说我们奉行残酷的“丛林法则”,你要获得生存,势必要赶超身边的对手,否则你就会困在丛林之中;而另一种“天空法则”却完全有别于丛林的游戏规则,那是天高任鸟飞的境界,小鸟有小鸟的空间,大雁有大雁的高度。

走出“丛林”,从宽容失败开始。

【原载2016年第19期《中国青年》】

猜你喜欢
丛林大雁小鸟
我请大雁落山村
丛林之歌
大雁飞
大雁
小鸟
丛林大作战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一起去丛林露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