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峰
(辽宁省基础测绘院,辽宁 锦州 121003)
新区建设变化监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张 峰
(辽宁省基础测绘院,辽宁 锦州 121003)
作为我国第十个国家级新区,自批准成立至今,其建设进程和效果是东北地区乃至国家层面亟需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信息。通过对新区从2013年-2015年在建设用地、建成区范围、道路、重要基础设施、填海造陆等方面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为新区建设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
地理国情监测 国家级新区 建设进程 变化监测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是对整个区域发展战略的宏观设计,通过新区的经济引擎作用来带动当地发展。对地方来说,成立国家级新区意味着能从中央获得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在国家级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实际建设状况如何?是否与规划发展吻合?目前的建设状况是否能对周边区域经济起到真正的带动作用?这些信息是新区建设监管、保证新区建设成效必不可少的基础信息。因此,国家发改委在对国家级新区的监管过程中,需要新区的建设变化信息作为支撑,进行科学、有效地决策。为了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服务国家部门需求,促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部门,持续开展国家级新区监测,及时掌握新区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有针对性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保持新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76号)决定,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大连金普新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南部,范围包括大连市金州区全部行政区域和普兰店市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299平方公里。大连金普新区是中国第10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东北三省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
金普新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南部,北纬38°54′~39°15′、东经121°30′~122°20′,北部与瓦房店市、普兰店市毗邻,南接大连市甘井子区,西临渤海,东依黄海。新区总面积约 2299 平方千米,下辖32个街道。大连金普新区范围如图1所示:
大连金普新区主要围绕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在国内外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起完善的新区管理体制,同东北亚区域构建起紧密的开放合作关系,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建成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和生态化的新区。
3.1 总体技术路线
3.2 资料收集整理
收集任务区内2013年和2015年的正射影像、2013年地理国情普查成果、2015年标准时点核准数据库、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行业专题资料以及提取整合后的2013年和2015年金普新区建设现状数据。
3.3 变化监测信息提取
基于2013年和2015年金普新区建设现状数据,结合监测期高分辨率影像,对金普新区2013年、2015年在建设用地、建成区范围、道路、重要基础设施、生态功能用地、建筑工地、地表覆盖、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填海造陆变化等方面进行变化监测。
(1)建设用地变化监测
新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指区域范围内地表已建成附着建(构)筑物或已实施地基的土地,类别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新区交通设施用地、新区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等类别。
将整合后的2013年建设用地数据、2015年建设用地数据,按照建设用地类别进行空间叠合分析,获取初始变化数据;参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标准时点核准数据及影像,人工去除因影像投影差而产生的伪变化数据;最终整理得到新区2013年、2015年两期建设用地变化数据。
(2)建成区范围变化监测
建成区范围是指金普新区范围内实际已完成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具备的城市建设用地,包括主要成片区域及与之密切联系的飞地型片区共同组成的单个或多个核心区,及分散在周边独立的单个或多个飞地型片区。将勾绘形成的2013年、2015年建成区范围进行采用空间叠合分析,并结合辅助人工修正的方式得到建成区变化数据。
(3)道路变化监测
道路类别及定义与地理国情普查内容指标相同,包括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将已提取出的2015年金普新区范围内的铁路、城市道路信息与2013年金普新区范围内的铁路、城市道路进行叠合分析结合人工辅助修正的方法得到道路变化数据。
(4)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变化监测
重要基础设施类别包括:交通设施、停车场、停机坪与跑道、学校、医院、广场、露天体育场、绿化林地、绿化草地、旅游休闲、垃圾堆放。参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和金普新区2013年影像与提取整合后的2015年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数据进行比较,提取2013年、2015年桥梁和码头变化信息,得到桥梁、码头变化数据;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和标准时点数据库中分别提取学校、医院数据,参照2015年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比较2013年、2015年学校和医院变化情况,对于内业无法判定的信息进行外业核查,得到学校、医院变化数据;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和标准时点数据库中分别提取绿化林地、绿化草地数据,参照金普新区2013年监测期影像,采用空间叠合分析辅助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绿化林地、绿化草地变化数据。
(5)生态功能用地变化监测
生态功能用地分为基础性生态功能用地和功能性生态功能用地两类。基础性生态功能用地主要为从地表覆盖数据中提取的耕地、园地、林地(不包括绿化林地)、草地(不包括绿化草地)、水域;功能性生态功能用地为从地表覆盖数据中提取湿地、人工水域、人工绿地。将2013年生态功能用地数据、2015年生态功能用地数据进行空间叠合分析,得到初始变化数据;参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标准时点核准数据及两个监测期的遥感影像,去除因影像投影差和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伪变化图斑;最终得到生态功能用地变化数据。
(6)建筑工地变化监测
指自然地表被破坏,正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场地区域。根据提取出的2013年和2015年建筑工地信息,即拆迁待建工地、房屋建筑工地、道路建筑工地、其他建筑工地图斑,采用空间叠合分析结合辅助人工修正的方式获取建筑工地变化数据。
(7)地表覆盖状况变化监测
地表覆盖数据为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基础上,按照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露地表、水域10个一级类进行地表覆盖图斑归类整合,形成的新区2013年和2015年地表覆盖成果。参照2013年、2015年地表覆盖数据,提取2013年、2015年地表覆盖变化,删除2013年、2015年CC码相同的图斑、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小图斑及细缝等伪变化数据,形成金普新区范围内两期地表覆盖状况变化数据。
(8)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监测
指城市范围内地表已建成附着建(构)筑物或已实施地基的土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下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划分为,包括以下几类: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对2013年金普新区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数据、2015年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数据,进行空间叠合分析,得到初始变化数据,删除2013年、2015年CC码相同的图斑、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小图斑及细缝等伪变化数据。
(9)填海造陆情况变化监测
对2013年、2015年金普新区沿海地带填海造陆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根据2013年的地表覆盖数据、2015年标准时点核准数据,提取沿海地带2013年为海面、2015年填海后的数据,作为2013年、2015年填海造陆变化数据。
3.4 外业核查
基于内业提取的新区2013年、2015年两期变化数据与2015年影像数据叠加,制作外业调查底图,对解译的2013年-2015年变化监测成果进行实地核实,对内业提取的对象类型、边界、属性等信息内容进行外业实地核查,发现和更正内业根据影像判读过程中的错误,补充完善内业提取工作中无法确定的、存在疑问的地物信息。
3.5 统计分析
根据新区监测数据成果中采集的点、线、面等几何特征和地理实体对象,以新区及下级街道等为统计单元,针对自然和人文两种普查对象,以要素个数、长度、面积、密度、占比、范围等基本指标,对地表覆盖、建设用地、重要基础设施、生态功能用地、重要社会经济区域单元等内容进行新区变化信息的基本统计。
(1)统计2013 -2015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的周长、面积、建成区占新区总面积的比例等数据的变化量。可采用等扇形分析方法、伯吉斯同心圆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理论、多核心模式等空间扩展分析方法,利用空间重心指数、空间紧凑度、空间形状分维数等指数,对建成区空间形态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分析新区建成区的生长过程,揭示其扩展规律。
(2)根据2013年和2015年地表覆盖数据,统计两期地表覆盖中各地类的面积、占新区比例、人均拥有量等数据的变化量,同时统计2013-2015年地表覆盖的转移矩阵,通过转移矩阵分析变化来源和变化去向。分析地表覆盖动态变化情况,结合地表覆盖空间分布图,分析地表覆盖发生变化的主要区域和原因。
(3)建设用地变化
统计2013-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各类别的面积、占城乡建设用地比例、占新区比例、人均占地面积等数量的变化,同时统计2013-2015年地表覆盖类别向城乡建设用地的转化。分析新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结合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图,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发生变化的主要区域和原因。
(4)城市建设用地变化
统计2013-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各类别的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占城乡建设用地比例、占新区比例、人均拥有量、各建设状态的面积等数量的变化,同时统计2013-2015年非城市建设用地到城市建设用地的转化。分析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现状与变化情况,客观反映城市建设的合理程度。
(5)建筑工地变化
统计2013-2015年建筑工地各类别的面积、占比等数量变化,同时统计二期建筑工地与非建筑工地之间的转化,从而分析新区目前的建设情况。
(6)道路交通变化
统计各等级道路的实际占地面积、占新区总面积比例、人均拥有量等指标的变化量。可采用空间分析法对新区的城乡交通网络的格网密度、街道密度、人均密度及重要交通枢纽的空间覆盖范围进行分析。采用以最短通行时间为阻抗的方法,对新区内重要交通枢纽的可达性及最短路径进行分析。采用最近距离模型、机会累计模型等方法分析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以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对新区的服务能力和与新区范围内基础设施的互通关联性。
(7)重要基础设施变化
统计2013-2015年各类别道路的面积、长度、占比、人均拥有量,交通设施的数量、密度,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数量、占比、人均拥有量、地均占有量的变化量。
(8)填海造地变化
对2013-2015年新区沿海地带填海造陆情况进行统计,对两年间填海造陆的范围和面积,填海造陆范围内各种地类的面积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对新区沿海地带的开发强度、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大连金普新区地理区位优越,经济基础雄厚,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通过对新区2013-2015年在建设用地、建成区范围、道路、重要基础设施、生态功能用地、建筑工地、地表覆盖、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围填海等方面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开展以上各个方面的变化分析,为新区建设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
通过开展国家级新区建设变化监测,可以客观、公正地监测和统计分析新区范围内地表自然和人文信息的变化,监测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的进展情况,监测道路、城市建设等的发展变迁,提供客观真实的统计数据和地图印证,起到校正纠偏、辅助支持、监管检验等作用,必将促进信息共享和政务公开,减少和杜绝瞒报虚报,催生阳光行政。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大连金普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东北[2014]1591号).
[2] 李亦慰.地理国情监测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15,4:72-74.
[3] 张法,刘慧娟,代永发等.成都市城市空间扩展变化监测及动态分析[J].测绘,2016,38(6):266-272.
[4] 朱巧云.武汉市地理市情监测若干问题思考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2):168-170.
[5] 汪宏晨,李畅,王清.基于RS与GIS的黄冈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9):4709-4713.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New District Construction Change Monitoring Method
ZHANG Feng
(The Basis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of Liaoning Province, Jinzhou Liaoning 121003,China)
As China's tenth state-level new district, since the approval was established, its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effect is the basic information that needs to be understood and mastered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and even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rough monitor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land, built-up area, roads,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reclamation and other changes from 2013-2015, the monitoring data can be used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istrict.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survey; national new distric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change monitoring
2016-06-03
P258
B
1007-3000(20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