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要】 高职教育一直以来在我国整个教育行业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每年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性人才,得到普遍认可。本文主要阐述高职教育中过控专业“3+2”模式的主要教学设计及课程标准,旨在为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高职 “3+2”模式 教学设计
根据高职“3+2”模式的办学机制,其外部适合使用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办学,而内部应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并有效完善其运行机制。除此之外,“3+2”模式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为有效突出高等性以及技术的应用性、职业性等,体现统筹性的办学原则,有效体现其职业教育特色。
一、高职“3+2”模式概述
高职“3+2”模式指的是高中毕业生在完成3年高职学习之后,全部直接转入其所挂靠的本科院校内继续深造,持续两年,毕业之后能够得到和三年制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同等待遇,该模式充分显示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过控专业“3+2”模式下的课程系统主要思路为以职业面向分析为出发点,根据不同阶段特点及培养要求,有效建立以未来职业能力以及岗位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身心素养、科学素养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在职业素养方面,该模式下课程设置特点为由浅至深,并注重对学生在技术分析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二、高职“3+2”模式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2.1课程标准
高职“3+2”模式实行分段式课程体系,以职业发展为主要方向,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特点进行合理化设置,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懂得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其基本职业操作能力。高职阶段课程主要集中在高级技能实践以及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核心技术。高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组态技术、过程控制仪表以及传感器及检测技术、PLC技术等,还需要涉及到自动控制原理,对于该阶段学生形成的认知规律具有较高针对性。高职院校以往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出现定位不明确以及与现实脱节等情况,与学生的现有认知特点不符。一些高职院校为吸引更多生源,一味地强调学生在实践能力及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一些学生在理论知识上匮乏的现象,导致学生在接受创新性实践的过程中受到限制,不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在“3+2”模式下应提升课程标准的准确性,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于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课程设置应更加具有针对性,可将其专业课程内容整合为一个项目来完成,通过完成项目,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强化其专业基础,可操作性更强。
2.2教学设计
过控专业“3+2”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普遍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其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而更多地专注于实践课程,并在设计教学方式的过程中直接和当前社会需求相挂钩,实现反复性训练,进而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技术训练。因此,高职“3+2”模式下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设计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为了开展高职过控专业与本科院校的有效衔接教育,教师应掌握当前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教学情况,主要表现为教学形式单一,且经常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应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采取行动导向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刺激其主观能动性,可运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及情境教学法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实践课程中。另外,学校应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准备专门的操作室,模拟真实的操作场景。为了帮助学生拥有更为真实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与企业进行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为社会输送更多实用型人才。
三、结语
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同时对学校教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致力于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是实用性人才的主要输送基地。笔者先阐述高职“3+2”模式的概念及特点,接着分析高职“3+2”模式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以期为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参 考 文 献
[1]唐俊泓.高职院校“3+2”教学模式课程一体化设计探索——以园艺技术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6:163-164.
[2]董航飞,周燕.模块化教学模式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125-128.
[3]李自勇,马政.“2+2+1”中高职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索——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5,02:25-30+46.
[4]刘海英,何莉.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才智,2015,2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