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词语,让低年级阅读教学回归本真

2017-01-06 19:42王亚飞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12期
关键词:意蕴词语课文

王亚飞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平台。词语教学,就应该引领学生紧扣文本语境深入品味辨析,体悟作者语言斟酌的精妙妥帖,从而为更精神的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

一、在深情诵读中,感知词语情韵

词语教学应该在语言所表达的意蕴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上搭建诵读的平台,从而在诵读过程中既观其形态,也闻其声。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诗歌以生动而富有童趣的语言再现了农家孩童在田野中捉到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农村儿童纯真质朴的个性特点。纵观整首诗,富于童趣的语言是其一大特色,非常适合学生的诵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诗歌的情境,引领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凸显诗歌意欲表达的内蕴。如在诵读“歌声会领您……”“歌声会把您……”等语句时,一开始学生毫无感觉,教师则为学生播放了田野风光的视频,并播放了匹配的音乐,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将自己的思维投向了田野的蓝天、白云、蚂蚱、小溪中去。在诵读中,句式中的词语就像一粒种子一样,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在依托情境中,体悟词语意蕴

词语首先是浸润在文本情境中的,对词语的理解必先对其整体性情境进行考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情境、善于再现文本情境,从而为词语意蕴的感知架设桥梁。

如在《谁的本领大》一文中出现了“得意”一词,很多学生在阅读时都开始琢磨:“得意”是什么意思?又是一副怎样的样子呢?笔者则引领学生借助课文的上下文,了解到太阳的威力之大,并结合后面的太阳对话中的轻蔑之态和反问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将太阳因为看不起风的狂妄与自大的特点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巧妙地感受到词语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没有具体的情境,任何词语都将成为毫无实际意义的符号。只有在深入情境中,在情境资源的支撑和浸润下,词语才能彰显出其独有的表达力量。而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整合了词语所在文本的具体情境,巧妙地再现了文本的价值意蕴,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效果。

三、在形象再现中,揣摩词语内涵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他们对于鲜活、直观的事物会有更大的热情和认知动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绘声绘色地语言表达、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来提升学生主观意识介入语境的主动性,从而激活学生的具体性思维,最终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来完成对词语的感知与体悟。

一年级课文《梅兰芳学艺》一文中,出现了“紧盯”一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词语的意思,也没有直接宣读工具书中的解释。教师顺势对着正在开小差的小童,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不少学生纷纷表示老师在看。教师则指向“盯”字的“目”字旁,继续引导:老师时怎么看的?说完,便聚精会神,盯着小童不放。有的学生说老师看得非常仔细,有的学生说老师看了很久,还有的学生说老师眼睛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小童,连眨都没有眨一下……

虽然到最后,教师都没有对“紧盯”一词形成最终的解释,但学生对教师体态语言的观察下,已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高效地呈现出来,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实践运用中,释放词语能量

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便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低年级阅读教学,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要引领低年级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在写话和实际生活中乐于运用自己的词语。这就意味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品析词语,更要让学生学以致用,乐于运用词语,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不断发展。

如在教学《狐狸与乌鸦》中的“一溜烟”这个词语时,教师先是引领学生借助词语课文语境理解词语,学生很快解释为“像一阵烟一样逃得特别快”,有的学生则找到了课文中的近义词“一眨眼”。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在故事的续编中运用,还有哪些情况可以运用这个词语呢?学生在之后的写话中对这类词语的运用,就非常生动:狮子追来了,狐狸非常害怕,一溜烟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其他小动物看了,都撒腿就跑……

由此不难看出,其实学生是阅读的有心人,他们在不断积累词语的同时,也形成了对词语运用的意识。只要教师创设相应的平台和情境,学生就会还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精彩。

总而言之,文本中的词语就如同是水中快乐畅游的鱼儿,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善于运用,就一定可以让这些鱼儿在学生意识之潮中游得更欢,成为学生语文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猜你喜欢
意蕴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