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太青
福建屏南县若干方言词本字考
叶太青*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屏南方言属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南片,但又是南北两片过渡地带的方言。黛溪话作为屏南方言的一种土话,处于闽东方言南北过渡的前沿,受北片宁德话的影响程度较深。本文以笔者母语方言黛溪话为研究对象,考证出若干黛溪话口语中本字不明或“有音无字”的方言本字。
闽东方言;过渡地带;黛溪话;方言本字;语音对应
屏南县今属福建省宁德市,历史上曾属明清时的福州府。屏南方言属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南片,黛溪话是屏南方言的一种土话,是笔者与家人和当地老乡们通话时张口就来的母语。根据《屏南县志·方言》(1999),屏南话可以分为里路话、前路话和下路话(黛溪话属之)三个小片。下路片毗邻宁德市西部,是受宁德话影响的区域。就地缘关系来说,黛溪镇地处闽东方言南片和北片交接区域,黛溪话受到闽东北片方言宁德话的严重影响是势所必然的,这种影响使黛溪话具有不同于闽东南片方言的鲜明个性,反映了许多过渡地带的方言特点,提升了其学术研究的价值。
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都有许多口语中的基本词或语素“有音无字”,无从或难以和现行常用汉字挂钩,方言工作者根据语音演变规律,借助历史文献资料,可以考证出方言词或语素的“本字”。笔者在调查记录黛溪话的语音并整理归纳音系的同时,对屏南方言黛溪话的词汇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方言研究中通行的考本字的方法,考证出若干屏南黛溪话词语“有音无字”的本字。
下文需要记音时用国际音标注音,黛溪话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记调值,调值和调类的关系如下:
表一 黛溪话调类调值对照
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甲乙甲乙(1) 42322122212432452
举其他方言还标注调类符号,数字1,2,3,5,6,7,8分别代表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和阳入。《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徐铉注音简称徐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
(一)垡pho2翻耕的土块。也写作“坺、伐”
屏南方言黛溪话用例:在复合词中作构词语素,犁田~(犁翻的水田土块)|锄~(整碎翻耕的土块)|掘~(人力翻耕)。另有量词用法,蜀~涂(一块土块)。
《说文》:“治也。一曰臿土謂之坺。《詩》曰:武王載。一曰塵皃。从土犮聲。”徐音:蒲撥切。段注:“凡初出于田爲坺土。稍治之乃为凷。”又:“一臿所起之土谓之坺。今人云坺頭是也。耒部曰。耕廣五寸为伐。二伐为耦。與考工記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畎。稍不同。郑云。畎土曰伐。伐卽坺。依考工記二耜之土为伐。许云一枱之土为伐。即此云一臿土谓之坺也。又:“一曰塵皃。坺之言蓬勃也。”
《广韵》入声月韵房越切,义为“耕土”。《集韵》入声月韵:“垡、,耕起土也;或从发,亦书作,通作伐、坺。”
从上面字书和韵书来看,方言“垡”义承古代汉语没问题。再说语音,蒲拨切和房越切古音都是月部並母,屏南方言黛溪话今读韵母[o]是语音演变通例,如“月”读[o2];房越切声母读[ph]属于古无轻唇音的历史层次以及闽语古全浊音少数读送气塞音和塞擦音的变例,“垡”今读符合语音对应关系。可见,“垡”音义俱合。
文献中用例:
(1)一耦之伐,广尺深尺为之亩。(《周礼·考工记·匠人》)
郑玄注:“亩上曰伐。”贾公彦疏:“两人耕为耦共一尺,一尺深者谓之畎,畎上高土谓之伐。伐,发也。以发于上,故名伐。”
(2)逆垡掷豆,然后劳之。(《齐民要术·大豆》)
文献另有“耕地翻土”动词的用法,例如:
(3)余期报恩后,谢病老耕垡。(唐· 韩愈《送文畅师北游》)
其他方言旁证:中原官话皖北方言也有“垡”的用法,音读[fa552],“房越切”今读阳平调符合中原官话全浊声母入声调的演变规律。词语用例:~地(翻耕的土地)。
屏南方言黛溪话用例:笊篱~汤(成语,一贫如洗,无米之炊)|~豆荚(煮豆荚)|~芋卵(煮芋头)|花菜着~长久若干囝过煮固那会烂(菜花要多焯一会儿再煮才煮得熟)。
《广韵》入声洽韵士洽切,义“汤渫”。“渫”应是“煠”另一写法,从字义来看,从火或从水都有理据,《广韵》中“汤渫”就是与“汤煠”音义相同。清·翟灏《通俗编·杂字》:“今以食物纳油及汤中一沸而出曰煠。”
该方言词意义承韵书和字书,音承“士洽切”咸摄二等洽韵崇母,属语音演变通例,音义正合。不过,煠的古字当是,《说文》:“内肉及菜汤中薄出之。从翟声。”徐音:以勺切。段注:内肉及菜汤中薄出之。内今之纳字。薄音博。迫也。纳肉及菜于沸汤中而迫出之。今俗所谓煠也。玄应曰。江东谓为瀹煠。煠音助甲切。今字作瀹。亦作汋。通俗文曰。以汤煑物曰瀹。广雅曰。瀹、汤煮也。
文献用例如下:
(4)收好菜,择讫,即于热汤中煠出之。(《齐民要术·作菹、藏生莱法》第八十八)
(5)沸汤煠,即出,于水中净洗,复作盐水暂度,出著箔上。(同上)
(6)( 水母) 先煮椒桂或豆蔻, 生姜缕切而煠之。(唐·刘恂《岭表异下》)
(7)采苗叶煠熟, 换水浸去酸味, 淘净、酒盐调食。(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救荒木草一》)
另有写作“渫”字的例子:
(8)作胡荽菹法,汤中渫出之。(《齐民要术·作菹、藏生莱法》第八十八)
其他方言旁证:
中原官话皖北方言也有“煠”的用法,音读[sa552]或[saa2131],被写成通行俗字“撒或”,用于当地饮食小吃名“撒汤”(2)。今读[sa552]属阳平调,音合“士洽切”,而读[sa2131]属阴平调,实承煠的古字,《说文》徐音“以勺切”,符合中原官话古清入归阴平的声调演变通例,其韵母是语音演变滞古层次的古音遗留。
(三)泻(写)tshie24(酒醋等作料)倾注,浇注
写和泻是古今字。屏南方言黛溪话读阴去调,字作“泻”更合适些。
屏南方言黛溪话用例:单说,鱼臭腥,固着酒~一瓯(鱼腥味浓,还要浇注一杯酒做作料)|酒瓶驮来酒过~若干(酒瓶拿来再浇点酒)
《说文》:“置物也。从宀舄声。”徐音悉也切。段注:谓去此注彼也;又:俗作泻者,写之俗字。周礼以浍写水,不作泻。语音上“悉也切”是心母字读气塞擦音,符合语音演变规律的变例,如“笑须碎髓鳃”等字声母都为tsh-。可见,音义俱合。
古代文献用例,如:
(9)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礼记·曲礼上》)注:“写者,传已器中,乃食之也。”
(10)一食顷,作热汤,水解令得下手,写著甕中。(《齐民要术·养羊》)
该词普遍应用于皖境官话中,依然读上声调,本字就是“写”,用于倒酒(斟酒)场合。以下淮南方言用例:
你一当给你大爷~酒(你赶紧给你大伯倒酒(斟酒))|来来,我来给阿大娘~酒(我来给大伯母倒酒)|怎么能叫客人~酒呢?太不懂事老(怎么能让客人倒酒呢,太没礼貌了)。
又如阜阳方言:
恁给俺~满了,再斗一杯(你给我斟满了再喝一杯)。
屏南方言黛溪话用例:单说,“囝~哒大,尽生受(把孩子扶养成人,真不容易)|我无闲,汝着与我~囝(我忙,你要替我带孩子)”
《广雅·释诂》:“将,养也。”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云将养,或云将息矣。”
古代文献用例,其一“养”的意思,如:
(12)王事靡盬,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毛传:“将,养也。”
其二“带领,携带”的意思,如:
(13)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14)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
(15)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班固《汉书·霍光传》)
上述例(15)可译为:(霍去病)回来又顺路拜访,于是就带着霍光西行到了长安。
该字“带领,携带”的意思,还有鲁迅诗旁证: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此诗首联“挈”和“将”互文对举,都是带领的意思,雏:幼小的鸟,这里喻指儿女。那么,“挈妇将雏”就是带着妻子,领着儿女。
其他方言旁证:承“养”义的“将”见于豫皖苏鲁一带官话方言(3),不过,词义有引申和转移,使用范围缩小,仅限于“牲畜繁殖,下崽”的意思。如皖北中原官话阜阳话说“将牛”“将猫”,两处“将”音读[tφiaη2131]。也多用于骂人的场合。
(五)搉kho5敲,敲击
屏南方言黛溪话用例:单说,~门(敲门)|~糖囝(敲麦芽糖)|蜀粒茶瓶耳与汝~去(把你一个茶缸的提耳敲掉/比喻搞死单根独苗的独生子,让你断子绝孙)|许粒梨扁担驮去~下来(把那个梨子敲打下来)。
《说文》:“搉,敲击也。”《广韵》入声觉韵苦角切,义为“击也”。音义俱合。
古代汉语文献用例,如:
(16)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 (《庄子·徐无鬼》)
(17)先是高后鸩杀如意,支断其母戚夫人手足,搉其眼以为人彘。(班固《汉书·五行志》)颜师古注:“搉谓敲击其精(睛)也。”
其他方言旁证,皖北中原官话阜阳方言如:
去把碓舀子拿来~~蒜瓣子(去把小石臼拿来捣捣蒜)。
此处的“搉”念[tφhyγ2131],古清入字今读阴平调,符合语音演变通例,其义为“敲,击;捣”。
(六)秽(薉)uei24荒废,荒芜;秽气,邪秽,不干净
屏南方言黛溪话用例:a.无阵做田,蜀陂田园都~去(没人种田,满山坡的田园都荒芜了)b.犬母其血会~,鬼都会惊(母狗的血有秽气,鬼都会怕)
《说文》:“薉,芜也。从草,岁声。”段注:今作秽。其义符合《说文》“芜也”,就是荒芜,田荒不治,多生杂草。《玉篇》:“秽,不净也。”《广韵》去声影母废韵,於废切。可见音义俱合。
古代汉语文献用例,义为“荒废,荒芜”,如:
(18)民贫,则田瘠以秽。(《荀子·富国》)
(19)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杨恽《报孙会宗书》)
义为“秽气,不干净;弄脏,弄污”,如:
(20)《书·盘庚》无起秽以自臭。(《左传·昭二十六年》)
(21)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蔡邕《女诫》)
黛溪话用例:其一单说,手冻歹去,赶紧著喙~两下(手冻僵了,赶紧靠近嘴巴呵呵气)|伊那八~书记(他就懂得巴结书记)|许粒梨扁担驮去~下来(把那个梨子敲打下来)。其二组词:和卵(痛斥人巴结)。伊佮书记那八~卵(他结交书记就懂得巴结)
《广韵》戈韵戸戈切,义为:“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这个意义当是“和顺,和谐”之和。《说文》:“相譍也。从口禾声。”徐音:戶戈切。段注:古唱和字不读去声。可见,《说文》释义就是“唱和,附和”,只是古代古音读平声。《说文》和《广韵》释义与方言义“巴结,奉承”没有直接关系。
《尔雅·释乐》:徒吹謂之和。方言义当直接从此引申。
黛溪话音承《说文》徐音和《广韵》的“户戈切”,今念阳平调。“户戈切”属果摄合口一等韵,今读韵母需要特加说明,因为黛溪话果摄读音层次复杂,其中有一白读层可以念[],请看下表:
表二 黛溪话果摄今读层次
我过(逗留)破裹鹅坐捼揉搓 文读21ph24ku2122ts324tsh3 白读一kuai42 白读二kuei21si324 白读三22 白读四ua21pha24 白读五n221tsh3 白读六ku3phu24
(注:空档表示没有对应层次的读音。)
可见,户戈切与今读符合语音对应关系。
其他方言旁证:中原官话皖北方言管“巴结,奉承”叫“喝大蛋”,等于闽东黛溪话的“和卵”,造词理据并无二致,只是“喝大蛋”的喝字用了一个同音字,其本字其实就是这里讨论的“和”。
方言本字考是汉语方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对一种方言的全面深入研究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为音韵史研究提供方言的材料。正如李如龙(2009:112)所说:“为方言词考求本字,一方面是运用音韵学原理来加深理解方言现象,另一方面又是运用方言事实来论证音韵现象,这是音韵学和方言学相互为用的集中表现。”本文所考福建屏南方言词语本字,对闽语的方言词汇研究和汉语方言语音史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考证方言词的本字,我们重视音韵论证,所考之字看它是否符合古今语音对应关系。在字义方面,我们重视古籍文献用例的证据。此外,我们还重视其他方言旁证,主要是注意发掘中原官话皖北方言用例;从比较方言学上看,可为今后进行闽语和和淮河流域官话方言比较研究做一些先期的探索性尝试。
(1)分别在变韵ei,ou和φy三韵中。详细情况参见叶太青硕士论文《屏南代溪话音系》。
(2)鸡骨头和麦仁等稍加勾芡熬制成浓汤,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这就是皖北小吃“撒汤”。得名的理据在于滚开的汤汁冲成蛋花,即《广韵》中“汤渫”。
(3)李焱《山东方言特征词初探》指出“将”特指牲畜繁殖,并引清代粱同书《直语补正》:“山东呼六畜乳子为将。”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方言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3]屏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屏南县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4]陈泽平.福州方言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5]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李如龙.汉语方言研究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8]陈彭年.宋本广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2.
[9]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0]丁度.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林宝卿.闽南方言与古汉语同源词典[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12]李荣, 冯爱珍.福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13]李荣, 周长楫.厦门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14]周长楫.闽南方言大词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15]陈章太, 李如龙.闽语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16]李焱.山东方言特征词初探[M]//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17]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方言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 1997.
[18]叶太青.屏南黛溪话音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9]汪维辉.《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6.12
H17
A
1004-4310 (2016)06-0055-04
2016-10-04
叶太青(1970- ) ,男,福建南屏人,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