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鹿泉区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建设经验和做法
石家庄市鹿泉区农牧局以提高公益性服务质量为主线,创新理念、规范管理、持续改进、提高效能,集中人力、集中物力、集中财力,全区共建设大河、宜安、铜冶和城关四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补齐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短板,扭转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网破线断的局面,基本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区域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全国农技中心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先后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他们的经验。其主要经验做法:
1.1 加强教育,增强农技人员危机意识。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的历史和目前编制、人员、资金、工作条件四到位的现实教育农技人员,引导农技人员树立“有为就有位,无为就无位”的理念,树立发挥作用是农技人员生存之本的理念。
1.2 培训交流,提高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坚持每季度都聘请专家对农技人员进行现场辅导,组织农技人员到外地学习,组织农技人员利用微信、QQ空间和电子邮箱等每周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每季度召开一次亮点工作交流会,每年举办一次讲课点评会,以提高农技人员素质。另外,将各种专项经费整合设置,每年安排试验示范项目15个以上,由农技人员牵头担任课题负责人,通过课题落实,提高农技人员实践能力,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1.3 关心职工生活,增强单位凝聚力。首先,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改善区域站软硬件工作条件,创造最优生活条件,让农技人员感受到在区域站与在县城上班一样的生活条件。其次,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协调解决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生活难题。第三,凡农技人员家中遇到困难,局领导亲自到家中慰问,用实实在在的关心,赢得农技人员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1.4 建立奖励机制,增强激励效果。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工资收入中的绩效奖励,每年拿出2万元用于绩效奖励,收到了较好的奖勤罚懒的激励效果,在全体农技人员中形成了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
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制定了机构建设、服务条件、服务模式、运行机制、工作创新5个方面20项标准。做到了管理体制理顺到位、机构落实到位、人员配备到位、经费落实到位“四到位”标准,以及有专门的服务设施、有完备的服务手段、有适合的交通工具、有规范的服务标识“四有”标准;建立了远程服务模式、“一线式”服务模式、大众传播服务模式、多元化协作推广模式、试验、示范服务模式五种服务模式;构建了五项运行机制,制定了18项详细工作流程和工作月历,使农技推广工作做到了服务有程序、服务有规矩、服务有标准。
3.1 从小处着眼,开展了全员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坚持把激发全体农技人员的创造活力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行全员合理化建议活动,并将该活动纳入考评内容,给予适当奖励。这一活动的开展,获得了一大批很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例如村级技术员问题化管理、开展田间学校式现场培训、组织农技宣传跳舞队、技术指导员第三方考核、高产创建示范牌技术宣传栏、农产品监管全程痕迹化管理、农技人员讲课评会等,增强了队伍活力,提升了服务质量。
3.2 开展了农技服务工作短板优化活动。每季度召开专项分析会,查找农技服务短板,逐项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编制 《工作中的问题、不足和改进清单》,限时整改落实。区域站每年查找、整改服务短板20多项。虽然每次改进不见得有多大,但是每人每月改进一小点,每站改进一大点,每年提升一小步,三年就可以提升一大步,日积月累服务质量就得到了逐步完善。
050051 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冯立辉
050051 石家庄市农机推广站 何 煦
050051 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英霄 何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