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017-01-05 14:47刘传远
未来英才 2016年1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生

刘传远

摘要:“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文化思想的深度交流,由于中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思想,易被腐朽思想侵蚀的危险时期,所以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成为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培养中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土壤。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学生;中学生的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已经对国人已经有了明确的规范和详细的解释,引领着公民的道德规范建设。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作为已经从事基础教育15年的高中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实际活动中不得不思考当下中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核心价值观。

一、当下中学生的价值观却存在如下诸多的问题

1、爱国主义思想冷漠化。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裴娣娜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最近对我国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市城、郊区不同类型学校和家庭背景多样化的3728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观念上普遍认为需要爱国精神,但实际行为与观念有些差距。在对“您认为现在还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吗?”问题的回答中,九成多的中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同时,在对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回答中,虽然有51.7%的学生表示有机会愿意加入一个发达国家的国籍,但仍然会视自己为中国人;27.3%的学生明确回答,绝不加入,不管怎样还是祖国好。足见,中学生爱国观念是很强的。但调查中,也反映出中学生在爱国行为与观念上存在一些差距。当祖国遭到外敌入侵时,有40.1%的学生认为,在万不得以、被征召的情况下,才去参军;还有13.6%的中学生“尽量避免参军”。

2、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化。如有意或无意的不爱惜和损坏集体财产、国家公物;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利益,而不关注集体利益;过分注重自我张扬,而集体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差等。

3、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严重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烈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使部分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它们的努力方向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也不是了集体进步,而是为了通过竞争来谋取更多的个人利益,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的标准。

4、物质意识强烈,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浓重化。由于受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当前部分学生吃不惯食堂饭菜,穿不得普通衣服,住不惯学生公寓,用不得一般文具,而追求吃在饭店、穿戴名牌、讲究新潮,追求消费刺激,梦想自己成为“白富美”或“高富帅”。

5、学生个人素值追求片面化。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然而当今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就更注重文化知识的吸收,而忽视良好品德的养成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只注重学习分数的高低,而忽视道德觉悟的提高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发展,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终旨。所以个别学生一旦遇到困难、挫折,离家出走,轻生自杀甚至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

6、学生血缘亲情观念冷漠化。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家庭之爱,师生之情等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冷漠。如在高一开学第一课中向学生问到“能和自己的父母推心置腹交流达到30分钟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比例不到10%;“知道自己的父母到底在干什么工作吗”,“不清楚”;“父母关心你嘛”,“是能个”(一般般);“你了解父母的身体吗”“是能个”(一般般);“父母对你的成绩满意吗”,“是能个”(一般般);“喜欢学习吗”,“是能个”(一般般);“你喜欢老师吗”,“是能个”(一般般)。面临问题,学生总是标准的三字经答案“是能个”(一般般),这显然表明学生的心灵之窗是紧闭的,冷漠的。

世界在此好像已经凝固。我在思考:我们给学生教了什么、教会了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做好了吗?学生的悲哀,家庭的悲哀,教师的悲哀,教育的悲哀,社会的不幸,国家的不幸,民族的不幸。事实表明,今天的我们要反思和批判已经已有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养成正确价值理念,使之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真正的“君子”,无论是对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素质,还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中学生价值观——爱国,勤学,诚信,友善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具体要求,当代中学生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爱国,勤学,诚信,友善”是一个不错的归纳,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学生的具体化,是对当代中学生社会道德行为和个人素质的具体要求,也应成为当代中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爱国强调中学生应该建立与祖国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中学生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要求中学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勤学是对中学生学习行为的价值评价,要求中学生勤学习,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同样要把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将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诚信即诚实守信,是当代中学生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中学生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新型的中学生处事原则。

三、如何践行和培养中学生的价值观,笔者根据中学教育的特点结语如下

1、改变对中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引导方法,这是改善和完成该项工作的前提。(1)平静心态,摆正地位,树立平等和谐民主观念,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开口”。常言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真诚可信的态度,以倾听者、探讨者、商量者、参谋者的姿态,不回避社会消极和消极现象,避免说学生早已厌倦了的假话、大话、空话,切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姿态,让学生“想开口”,“敢开口”,开口不禁娓娓道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撬开学生紧闭的心灵之窗,走进学生的心里,避免“三字经”式的对白,为进一步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要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工作方法,不能一蹴而就,明白教育工作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的这一重要规律,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教育者很少去禁止学生做这做那,而是经常地,几乎是始终用自己的榜样去激励和吸引学生。”中学生正处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年龄阶段,其价值观也同样处于易形成同时易受各种干扰发生变化而扭曲的阶段。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着手,逐步提升到思想体系和人生观层面,从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看法,然后进行抽象的总结,并不断根据其反应进行内容深化的调整,还可以采取寓教育于班级和学校的各种具体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同时,要保证教育活动的持之以恒,在反复、曲折中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继承和创新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立“爱国、勤学、诚信、友善”的中学生价值观。(1)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文化土壤。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说明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思想精华,对实现对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继承和创新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修养。从《礼记》“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朴素的社会观,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人生价值观,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朴素的爱国观,到“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以我血荐轩辕,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改革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法制观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客观的直接引导意义。(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在教育活动中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特别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明白公民个人层面的基本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建立和形成中学生价值观有直接的指导意义。(3)以学习新形势下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基本常规十条》(试行)作为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教材,加强在教学中使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常态化。

3、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形成中学生价值观的直接可行和切实有效的办法。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方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了解、消化、吸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起课堂“说教”,虽然缓慢,但更具体化和实际化。如游览革命圣地,开展班级体操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开展“文明之星”、“文明班级”大比拼利于养成友善,诚信的品质和竞争的意识;组织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树立学生的自信感,相信自己是有才干的人。

4、重视家庭教育,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学生—学校”的家校教育互动模式,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环境。

首先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是个体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往往为学生个体提供了第一参照系和最感性的示范。这些方式的价值取向就潜移默化的长期行为就被家长无意或有意地灌输给个体,对子女形成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终身的、不容忽视的。因此,营造和谐,民主,幸福的家庭氛围多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至关重要。

其次,建立和健全多种家校教育方式和渠道。如建立校讯通平台,成立家校教育个人档案,开家长会,开张“传家风”活动等,保持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教育信息互通,让我们的孩子在关爱中成长,不形成教育的真空。如不定时的开家长会,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直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一切动态。

总之,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当代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和中国梦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愿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为之而努力!

当然,以上仅为笔者在基础教育中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不够准确和完善。望各位专家学者赐教!

参考文献

[1] 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时代问题的价值阐释.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对关系.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