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背景知识,指导深度阅读

2017-01-05 09:55蒋俊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背景课文文本

蒋俊

要深入理解文本,不可不知该文本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时代、写作风格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深入阅读产生一定的帮助。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介绍类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章有大致了解,也可以选择注释类的背景知识,当文本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时候,这一类的背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引入背景知识,指导学生感悟文本。

一、导课引入,降低难度

在导课的时候加入背景知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所降低。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所以他们对于那些距离其生活年代较远的事物缺乏一定的感受力,如果教授此类课文时可以适当在导课的时候引入背景知识,这样就能避免学生断章取义,对文本的内容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柳叶儿》描写了作者在闹饥荒的童年时代如何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故事,表现了对柳叶儿的深厚情感。然而,当今的初中学生距离作者生活的年代太远,他们很难理解作者的这种行为,也不知道吃槐树叶、地瓜秧、树皮、野菜等的滋味,故此也不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现的情感。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先在导课的过程中给学生介绍一下文章所描写的时代背景,这能有效促使学生和文本形成共鸣。如可以告诉学生本文描写的是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的情景,在这个时间段中,全国发生了旱涝、虫鼠等各种灾害事件,造成了粮食的大面积减产,因饥饿而死的人数也急剧上升。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所以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找食物,作者在文章中所描写的柳树叶就是其中之一。这样一介绍,学生便会怀着沉重的心情去阅读本文,感受作者对于柳树叶的情感,并思考原本是很艰苦的事情,为何作者却能从中感受到乐趣,从而被文本感动。

在导课的过程中适当介绍文本的背景能让学生对文本的创作年代、作者生活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帮助他们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学习也可以更加深入。

二、释疑引入,辅助理解

引入背景知识不光可以用在导课的时候,在学生整体阅读文本之后,他们必然会在思考中对文本产生疑问,在这种时候可以适当引入注释类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注释类背景知识范围很广,可以是和课文有关的一些历史事件,也可以是和该作者生平有关的奇闻趣事,只要对学生的理解有辅助作用,都可以拿来使用。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时期文学家吴均所撰写的山水小品名作,这篇文章是作者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书信片段,在文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之情。在初步阅读这篇文本后,学生可以大致理解文章的意思,但是还很难体会到当时知识分子为什么要纵情山水,对他们的苦闷之情更是无从理解。此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下南北朝时期混乱而动荡的社会现状,通过介绍一些历史事件,尝试让学生理解作者苦闷心情的根源。另外,还可以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吴均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吴均较为贫寒,虽然怀有报国之梦,想在当时的乱世中有一番作为,但是却终生不得志,最后因为触怒了武帝还被免职。了解了这些注释类背景知识后,学生就会对吴均在文中透露出的苦闷之情有充分认识。

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及时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释疑解惑,这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

三、鉴赏引入,深度探究

学生对于文本的品读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更应该深入文本内部,和作者形成共鸣。在学生深度探究文本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些鉴赏性的背景知识,如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语言风格、给学生介绍一下其他人对作者文本的鉴赏评价等。这些鉴赏类的内容虽然和文本阅读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也能从侧面让学生参考研究,促使他们深入了解文本。

《范进中举》是一则精彩的讽刺小说,在学习本文的时候,可以着重分析范进、张乡绅、胡屠户等人物的行为和性格,并让学生感悟文章中浓浓的讽刺意味。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鉴赏本文,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吴敬梓的创作风格,感受他如何用犀利的笔触抨击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如何塑造或迂腐、或虚伪的人物形象,了解《儒林外史》这部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所具有的地位。另外还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其他名家点评本文的信息,让学生在品读探究的时候能够作为参考。如“作家郭英德在阅读本文之后表示,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经历和他的人格变化可以看出当时读书人的总体精神面貌。你同意这个评价吗?你认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读书人怎样的精神面貌呢?”“鲁迅先生在阅读本文后提出:‘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你觉得本文通过哪些具体的手法来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讽刺呢?”

初中语文教学讲究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而鉴赏性背景知识的引入则正好可以让学生对所学文本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更能引发他们的自主思考。

在学生未读课文时,可以适当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用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注释性背景知识则能辅助他们理解文本;在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时候,鉴赏性背景知识则能助他们一臂之力。由此可见,背景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部分,它有一定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合的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鹤城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背景课文文本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