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阅读

2017-01-05 14:56吴应海
试题与研究·中考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名著

吴应海

【考点阐释】

新课标明确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要能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2014年3月,教育部更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要“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要“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

与此相呼应的是,近年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及名著类试题越来越灵活多样地出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上,不仅增加了语文试卷的文化厚度,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陶冶了学生的身心,更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原题呈现】

例1.(2016·北京)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解析】此题考查书法,要求考生对书法作品进行赏析,把握作品整体风格,并叙述出来。解答这类题目,一要对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各种字体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二要对各个流派的主要书法家及其代表作有所掌握;三要能简单鉴赏一些书法作品。

【答案】示例:第一幅是隶书,气势浑厚。第二幅是楷书,豪壮有力。

例2.(2016·浙江衢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短篇小说往往言简意深。冯骥才在《

》(书名)中勾勒了青云楼主、好嘴杨巴等市井人物,让人忍俊不禁又掩卷沉思。

(作者)在《胖子和瘦子》《变色龙》中刻画了阿谀权贵的下层官员,鞭笞奴性入木三分。

【解析】这是一道文学常识填空题。这类题目一般要求针对作者简介、作品名称、主要人物和情节等名著“要素”进行填空。解答此类题目,一是熟记文学常识,二是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情节、主要人物特征等,三是做好整理和积累,四是千万不能写错别字。

【答案】俗世奇人 契诃夫

例3.(2016·浙江舟山)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

B.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C.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等。

(2)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题目。

一个清晰而离得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个这样称呼的她。”

片段中加点的“我”是 (人名),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 (事件)。

(3)“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是清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赞誉。小说中,下列哪个人物也当得起这样的评价?说说你的理由。(50字以内)

A.赵云 B.吕布 C.诸葛亮 D.刘备

【解析】第(1)题是选择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涉及《史记》《套中人》《名人传》、唐宋八大家等多个知识点,内容包括史书体别、人物形象、作品内容、名家名篇等。A项,《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非司马光;C项,《名人传》的作者并非英国人,而是法国人;D项,《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

第(2)题是名著阅读题,先给出一个名著片段,要求考生根据选段内容,填出相应的人名和故事情节。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片段,对片段出处、主要内容、所涉人物及其性格特征进行初步判断,然后根据具体题目,调动积累,给出相应的答案。

第(3)题是人物形象分析题,给出一段名人评论,要求考生选出相对应的人物,并给出理由。“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这样的赞誉,赵云、诸葛亮、刘备都能胜任,相关故事应该人人知晓。

【答案】(1)B (2)简·爱 罗切斯特隐瞒了有一个疯妻子的事情 (3)示例:赵云——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赵云奋不顾身,大战长坂坡,截江夺阿斗。(单骑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救出刘备之子阿斗) 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殚精竭虑,南征北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不屈不挠,抱恨死于五丈原。 刘备——为了维护兄弟情义给关羽报仇,刘备不顾一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摆七百里长蛇阵发动夷陵之战),大败于东吴陆逊,病死白帝城。

例4.(2016·黑龙江绥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蕖”“水芙蓉”是“莲”的别称;“玉兔”“婵娟”是“月”的别称。

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

C.古时“加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

D.《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覆盖面广,包括民风民俗、传统节日、方言俗语等,深入人的语言、行为、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进行阅读和积累。B项,“岁寒三友”应该是松、竹、梅。

【答案】B

例5.(2016·北京)阅读连环画,回答问题。

(1)连环画讲述的是鹦鹉螺号潜艇在前往南极途中的一次遇险经历。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当破冰遇到困难时,尼摩船长想到的解决办法是 。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尼摩船长拯救鹦鹉螺号或他人生命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在遇到 的险情时,尼摩船长 ,化险为夷。

(2)根据前8幅画的内容,为第9幅画补写一句话。

【解析】名著图画题所给的图画一般以人物为主,结合图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行为,很容易就能联想到相关的故事情节,所以解答起来不难。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要关注书中的插图,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等。

【答案】(1)用热水浇同时不断凿冰 遇到土著人袭击潜艇 给梯子充电吓跑土著人 (2)大家探出头呼吸新鲜空气,舱内的空气补充满,舱里的人醒过来,关上舱盖。

例6.(2016·四川巴中)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

B.《变脸》——魏明伦——川剧

C.《资治通鉴》——司马光——纪传体通史

D.《聊斋志异》——蒲松龄——短篇小说集

【解析】此题是文学常识搭配题。针对这类题,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关注表面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注意一些细节,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对于课本上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给予足够的重视。C项,《资治通鉴》的体裁是编年体通史。

【答案】C

【常见题型撷英】

1.(2016·江苏盐城)学校“墨缘”书法社展出的部分书法作品:

2.(2015·福建福州)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无情地鞭笞了丑恶的人类社会。

B.《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C.《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以钢铁般的意志进行写作,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3.(2015·四川巴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即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包含了许多成语、格言、警句。

B.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境界,寄托了作者对自由、和平、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我们学过的课文《雷电颂》《芦花荡》《威尼斯商人》《孔乙己》均属于这种艺术样式。

D.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通过象征、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乐观、豪迈、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的形象。

4.(2016·山东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5.(2016·山东聊城)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龙腾虎跃”“猴年马月”“鸡犬相闻”中的动物都在十二生肖之列。

B.平民间的友谊称“布衣之交”;书法“二王”即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三元”指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状元。

C.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D.《屈原》《芦花荡》《老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曹文轩、杨绛、奥斯特洛夫斯基。

6.(2016·安徽)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活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以上文段出自《 》,描写的人物是 (人名)。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 (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 (人名)究竟是什么人?

7.(2016·湖南郴州)名著阅读。

那罗刹心痛难禁, 只在地上打滚, 疼得她面黄唇白, 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 “你才认得孙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执在旁边。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个窟窿出来,还自口出。你把口张三张儿。”那罗刹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蟭蟟虫,先飞出来,叮在芭蕉扇上。

(1)该选段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是 。

(2)选段体现了“孙行者”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8.(2016·四川广安)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名著,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还记忆犹新吧!请从以下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制成书签,送给学弟学妹们。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水浒传》《傅雷家书》

9.(2016·山东东营)名著阅读。

A 轻轻抱起“监狱之花”,把深切的爱意,和那些自己未必能实现的理想,尽情灌注在幼小的花朵上:“孩子,心爱的孩子!你看红旗,这是你爸爸妈妈留下来的……”她连连亲着“监狱之花”的脸,又爱怜地凝视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她似乎觉得幼稚的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她的话:“孩子啊,快点成长吧!叔叔娘娘们将举起这面红旗,去参加战斗,还要亲手将红旗托付给你……”

以上文字选自长篇小说《 》,文中A处的人物是 。小说通过 、 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忠于理想、宁死不屈的女共产党人形象。

10.(2016·天津)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1.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一部 的书。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与 、 、 合称“四书”。

(2)《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 ,是著名的 艺术大师。

(3)《家》是著名作家 的作品,这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两部是 、 。《家》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 、 等。

(4)高尔基的《童年》用第 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

家中的生活历程,作品中最令人感动的人物是 。

(5)《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 小说,主要描写了 、 、 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经受了 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 ,最终五圣成真。

(6)《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 抄出来的”。这本集子里的10篇文章,前5篇写于 ,后5篇写于 ,都曾陆续发表在鲁迅自己主编的刊物《 》上。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B.《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C.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是1954年(第54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D.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豆蔻”“束发”是古代特定年龄的别称,“婵娟”“玉盘”是月亮的美称。

B.鲁迅的《孔乙己》、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骆驼祥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都是小说,它们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

C.成语“无人问津”“一鼓作气”“三顾茅庐”分别出自《桃花源记》《曹刿论战》《出师表》。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副对联分别适宜赠送给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B.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代表神妖。

C.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有外貌和心理描写,也有动作和语言描写,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发疯狂奔狂舞是动作描写,而对胡屠户与众人则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

D.“明初诗文三大家”是指宋濂、刘基和高启。朱元璋称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赞刘基“当今文章第一”。

5. 下列作品、人物、性格特点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红孩儿——神通广大、爱憎分明

B.《故乡》——闰土(少年)——勇敢机智、见多识广

C.《最后一课》——若瑟夫——天真幼稚、热爱祖国

D.《格列佛游记》——阿廖沙——懂事能干、憧憬未来

6. 根据相关作品内容,填写下表。

7.下面是三张京剧脸谱,你觉得哪一张最适合用来扮演《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为什么?

8.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智深大喜,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里喧哄,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智深道:“你们做甚么鸟乱?”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智深道:“哪里取这话?”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只聒到晚。”众人道:“把梯子去上面拆了那巢便了。”有几个道:“我们便去。”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1)以上文字出自小说《 》,作者是 。

(2)鲁智深的绰号为“ ”,他的性格特征是:

9.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题目。

他始终穿着大人遗弃的旧衣服,上面一年四季全是洞,破布条条随风飘舞。他头戴一顶又大又破的帽子,半圈月牙形的帽檐耷拉下来。他只要有上装可穿,那上装准是差不多拖到脚跟,背部两侧的纽扣一直扣到臀部下面。裤子只有一根背带吊着,裤裆松松垮垮像条口袋似的,看上去空荡荡的。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 的代表作,它的姊妹篇是《 》。

(2)你认为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汤姆的哪个朋友?除了他和汤姆,还有谁和他们一起去杰克逊岛当“海盗”?

(4)在岛上当“海盗”时,始终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汤姆为了留住伙伴,用了哪些方法?

10.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题目。

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有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连喝醉了他都不出声,他会坐在僻静的地方去哭。几乎每次喝醉他必到小福子吊死的树林里去落泪;哭完,他就在白房子里住下。酒醒过来,钱净了手,身上中了病。他并不后悔;假若他也有后悔的时候,他是后悔当初他干吗那么要强,那么谨慎,那么老实。该后悔的全过去了,现在没有了可悔的事。

(1)选段出自 的小说《 》,片段中的“他”是 。

(2)结合以上选段,简要分析这部小说的主题。

11.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题目。

当我到纽约的时候,这个问题正闹得热火朝天。有些不学无术的人曾经说那是浮动的小岛,是不可捉摸的暗礁,不过,这种假设,现在完全被推翻了。理由是:除非这暗礁在腹部有一架机器,不然的话,它怎能这样快地一会儿到达这里一会儿又到那里呢?

同样地,说它是一只浮动的船壳或是一只巨大的破船,这假设也不能成立,理由仍然是因为它转移得那么快。

归根结底,这问题只可能有下面两种解释,因此人们分成了抱着不同主张的两派:一派说这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说这是一艘动力十分强大的“潜水艇”。

后面那种假设虽然可以成立,但到欧美两洲调查之后,便站不住了。

(选自《海底两万里》)

(1)《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是

著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部作品叙述了

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 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艇是船长 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船长邀请这位物理学家来海底旅行。他们从 出发,最后,当潜艇到达

海岸时,教授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2)选段中的“我”本来的职业是 。

(3)选段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

(4)为什么说后面那种假设“到欧美两洲调查之后,便站不住了”?

12.以下两幅书法作品分别是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拓本和欧阳询的《九成宫》拓本,请欣赏这两幅书法作品,品析颜体和欧体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

13.2017年是农历鸡年,以下是书法家创作的一组“鸡”字书法作品,说说你喜欢哪一幅,并简要阐述理由。

猜你喜欢
名著
书包装名著,彩笔画徽章
书包载名著,彩笔绘公益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专家谈名著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