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额制作为按司法规律配置司法人力资源,实现法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制度,是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基石。这项改革的设计初衷是以入额法官为核心,逐步剥离束缚在法官身上的非审判事务,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由此一来,这项让法官队伍“重新洗牌”的改革,必然触及司法人员切身利益,被称为“难啃的硬骨头”。
法官队伍精英化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法院是贵州省第一批试点单位之一。据院长吴莎介绍,30名法官通过遴选成为全省首批员额制法官,形成了以中青年法官为主、年龄和学历结构更加合理的精英法官队伍,优质审判资源回归审判一线。
员额法官高燕表示,在心态和压力上,改革前和改革后肯定不一样。改革前听说这个事情,很迷茫、很彷徨,职业前景和发展方向到底怎么样是未知数。现在感觉到要承担责任,案子需要自己拍板,工作量随之增大。“现在我们的关注点就是怎么办好案”。
广东省佛山中院民三庭未能入额的法官吴媛媛说,改革前,只要通过司法考试和培训就可以成为法官;改革后,法官要走精英化、职业化的道路,门槛提高了,有利于提高法官素质,树立司法权威和法官形象。“员额制对个人成长来说是阵痛,我也很遗憾这次没有入额,但只要通过努力,迟早能成为职业法官。”吴媛媛说。
呼唤权责明晰
基层司法人员认为,法官职业保障的改革应当同步推动。目前仍有不少人抱有“围城心态”:一部分人想要进入员额,但能力、水平有限;另一部分人进入了员额,却要面临巨大的案件压力和责任、风险,心态彷徨。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法院一名员额法官说:“现在法官的责任清单大多是比较原则的规定,很笼统,让我们职业安全感很低。司法过程中的责任不清问题应引起重视,因为现在责任加大了,所以更应明确责任。”
破解案多人少
广东是中央部署开展司法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省份之一,案多人少一直是困扰当地司法工作的难题。自2014年试点启动以来,尽管广州、佛山、深圳等地案件迅猛增长,但法院、检察院通过案件繁简分流、团队精细化分工,办案效率大大提升。“过去就像大货车占了快车道,谁也走不快。案件分流,提升审判效率,让当事人更加满意。”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霍敏说。
保障职业尊荣感
“司法改革同时也是职业尊荣的再塑造。”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首批入额法官陈振宇说,以往法官的职业路径是“法官——审判长助理——审判长——副庭长——庭长”,以后更多的是职业化、专业化追求,从科级、处级变为了“几级法官”。但是,法官的职业尊荣感除了来自独立的审判权、精英化的工作方式以外,还应有一定的收入保障。目前上海薪资保障已经落地,作为市级层面的法官,收入增加了50%。
(摘自《半月谈》毛一竹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