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艳
党的十八大后,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如何统筹运用好各方资源,更加有效地强化党建基础性作用,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构建大党建格局的背景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管党治党工作逐步向基层延伸。新常态下强化从严治党,必然需要党建工作创新,需要构建大党建格局。党建新常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把握。
位置越来越突出。没有党的领导,国企改革就会偏离正确方向,难以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加强党的领导,需要把党建和各项工作集中在一个平台或者载体上统揽起来,集中力量抓建设、抓配套、抓机制,取得实效。
任务越来越繁重。上级对作风建设、党员教育、干部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都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压力层层传导,最终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基层资源有限,以我院为例,面临“六期叠加”新常态,“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成为长期任务,工作负担更加繁重,党建工作更需统筹协调好各方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责任越来越具体。坚持党的建设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承担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的范围越来越清晰,要求越来越具体,从上至下层层列出了抓党建责任清单,靠实了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党建工作到了不敢不抓紧、不敢不抓好的时刻,同样需要协调好各方资源。
构建大党建格局的内涵
格局大,理大事、管协调。党建工作要管方向、管路线、管思想、管作风,贯穿于改革的始终。虽然企业党组织不直接负责生产经营管理,但党建工作是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定盘星”和“压舱石”,虽然党建工作不直接产生效益,但党建工作是经营管理工作的“助推器”和“发动机”,可以产生叠加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党组织要理大事,管协调,要抓主要矛盾;主动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规范并严格执行决策程序。
目标大,谋全局、把方向。国有企业党组织,既有政治组织的共性,又有经济组织的个性。国有企业党组织不能游离于生产经营之外,脱离生产经营而独立存在。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始终以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己任,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重大决策,以集体的智慧研究重大问题。
责任大,聚人气、谋发展。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解决问题,既要充分履行好国有企业党组织肩负的政治责任,也要履行好它所肩负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保证和落实企业党组织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引导权、重大决策的参与权、重要经营管理干部选用的主导权、党员干部从业行为的监督权、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权、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领导权。
体系大,强机制、聚合力。党建工作不只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独有工作,也是企业全体党员的党建工作。企业全体党员也都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党建工作。那种认为企业党组织参与生产经营工作是“种了别人的田”、“是越位”、“是不务正业”的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构建大党建格局的路径和举措
构建国有企业大党建格局,具体说就是把党建工作各个要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通过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四个深度融合”,进而提升企业生命力、队伍凝聚力、管理保障力和永续发展力。
把握大格局,实现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党建工作首先要为企业发展添动力,党建工作如果不能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这样的党建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动力,融合迸发战斗力。
瞄准大目标,实现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企业基层党建目标与生产经营目标总体上是统一的、一致的,目的就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两者共同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愿景。
担当大责任,实现党建与企业制度建设深度融合。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是党章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
完善大体系,实现党建与人才队伍建设深度融合。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员工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完善大体系,首先要对各类人才进行统一的教育培养,建立和改进教育、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对各类人员分层次、按计划进行针对性、适应性培训教育,按照“国际化”人才培养纲要,分系统地加强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梯队建设。
总之,构建国有企业大党建格局,就是要合理利用各方资源,把分散力量整合起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通过一系列载体把党建工作与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环保、和谐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内容,一个“篮子”装起来,更好地助推企业发展,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在企业发展奋斗目标上体现全方位整合、一体化建设、系统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