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伟
如何让初中生作文的语言灵动飞扬而富有表现力,使其少些苍白贫瘠、虚妄夸张、衔接断层等弊端,一直是我们探究的课题。解决这一问题,要引导他们细致地观察生活,细腻地描绘真实的生活,要引导他们学会自我修改,在修改中丰满作文的语言,使作文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富有情感碰撞、富有逻辑,从而使文章耐人寻味。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就是说,文字是表达情感、思维的方式,所有文字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一篇漂亮的作文,是用“好”的语言来表达鲜明情感和深刻思想的。然而,初中生作文语言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的两段文字也许有一定的代表性:
《野餐》片段:“小时候,和爸妈去野餐。再带上一个调皮的表妹,我们带上工具,正准备上路。表妹竟然大嚷起来。说是要乘飞机。我们都大荚起来,年幼的我露出两颗已掉了牙齿的牙床。我忍不住羞愧起来。
《妈妈的白头发》片段:“今天,就让我来给你梳一下头,我梳着那些白色的头发好似白玉似的。梳子反射着光芒。我在妈妈那头发上轻轻地梳着,忽然我的眼前突然射出一道白光。啊,那居然是一根白头发,妈妈她每天都在为了家为了我在努力地工作,这全是为了我们。
一、语言苍白贫瘠,充斥无谓的“夸张”
初中学生作文为何缺少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的乏味单调,缺少新意,不事创造,不加润色,不加斟酌。如“钓了好半天,连半条鱼都没钓到”一句,仅仅是清淡地陈述事实,就如一杯冷却的白开水,淡而无味,是半点“野餐”的乐趣也体味不到。然而,对于孩子而言,野餐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在那样的场景下,即使是安静地钓鱼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他们本就是满怀愉悦和期待而出发的。然而,在描述中,我们半点都体会不到“开始钓鱼”的喜悦和激动,“没有钓到鱼”后的心里和脸上可能出现的表情等一系列的反应,而诸如此类,不都是可以加以想象加以描写的素材吗?而我们的学生却恰恰忽略了这些。现阶段学生作文语言的“空白”不能不叫人遗憾,与之相反的,是出现了一些无谓的“夸张”般的语句。如“我在妈妈那头发上轻轻地梳着,忽然我的眼前突然射出一道白光。啊,那居然是一根白头发”。很大程度上使文章处于虚假的造势中。
二、语句不通顺,意思不明确,内容不集中
作文是从说话中来的,与话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作文又不仅仅是说话,而应该是“说话”的再创造,是言语上的创作,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书面文字。说话可以颠三倒四,可以东拉西扯,甚至可以是病句,但作文语言必须是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内容集中的,是反复斟酌后的言语再现。然而,有些初中学生的作文语言却仅是“说话”的简单复制,因而文字本身独特的个性逐渐缺失,甚至出现为数不少的病句。如第二个片段中“我梳着那些白色的头发好似白玉似的。梳子反射着光芒”;第一个片段中“我们当然钓不到。总是三心二意,钓了好半天,连半条鱼都没钓到,但不知怎的,已闻到一阵刺鼻的鱼香味”等语句,皆有此类毛病。它们的语言颠倒反复,散漫而不集中,表达的意思也欠明朗。
三、阅读少。积累少
现阶段初中生电脑游戏、电视动漫的诱惑如影随形,导致他们对书籍的兴趣一降再降。初中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知识的意识相当的淡薄,对课外书籍涉猎的范围也相当有限,对阅读的内容更缺乏深度的思考。
积累少直接导致学生写作时不会斟词酌句,反复推敲。古时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反复推敲是一段经久不衰的佳话,然而在有些学生的概念里,没有哪个词更好,只有哪个词我刚好用了的问题,因而语言上就缺少了一种振翅欲飞的灵动。
四、观察少,想象弱
作文是从生活中来的,没有生活的支撑,写作也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只能作壁上观,经不起考验。而没有生活经验的人,不会细致观察的人,没有生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人,想象力是被束缚着的,跳脱不出其思维固有的桎梏。生活中,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事情的结果,而非过程,事件的过程、景物的情致都是被他们自动省略的,这也是学生写作语言贫瘠的原因之一。忽视生活的直接结果一方面导致学生作文始终没有新的题材,反复停留在“父母雨天为我送伞”、“同学雨伞借我用”或者“雨天回家,到家后发现为我撑伞的人半身已经淋湿,而自己安然无恙”等事件的纠结中,可想而知,其中的语言如何能够出新。另一方面则使写作脱离实际,单凭自身想象,但又因为其生活范围的狭窄和阅历的单一,想象显得很苍白,不够真实,以致无话可写,语言也就造作生拗。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些现状,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首先要加大阅读量,注重赏析和积累同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无疑是增加课外知识,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积累词语的好方法。
而在实际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边阅读边赏析。赏析是从细处去领略语言的妙处,是发现美、体味美的过程,它促使学生放开思维,去感他人所感,拓展想象力,逐步学会咬文嚼字、斟词酌句,从而提升语言的魅力。
[案例]
赏析下面三句话,体味区别:
①莲动了。
②莲在风中摇曳生姿。
③莲张开双臂,顾盼倩然,在风中摇曳生姿。
赏析:
①用一个“动”字,仅仅表明一个动作,一种状态。
②用一个“摇曳生姿”,赋予了“莲”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莲在微风吹拂下的美好的姿态。
③用拟人手法,赋予了莲“人”的情态,而“张开”“顾盼”“摇曳生姿”等一系列动词,仿佛让人看到一个欢快活泼的少女追逐着风的姿态,她顾盼生辉,巧笑嫣然,因而使莲意动而神动。
通过赏析,学生有所触动:原来语言是渲染的、飞扬的、灵动的,是一场声色形的盛会。学生在赏析中收获,并思考、分析、消化、提升。
其次是要向生活要灵感,从真实出发。生活是最好的作文,立足于生活的作文最真实生动。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把他们写进作文,将是最动听的声音。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更是情感最直接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