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骁 卢丽枝 段赛星 陈 涛 于冬玲
(1.南宁学院,广西南宁530200;2.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1;3.金诚双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
微量元素硒以硒蛋白的形式存在于动物体内,是猪生长繁殖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营养作用、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1]。目前,在猪生产上的硒制剂包括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以亚硒酸钠为主,但无机硒(亚硒酸钠)毒性大,易与其他矿物质发生颉颃、生物利用率低、机体沉积低等缺点突出;与之相比,饲粮中补充有机硒具有毒性小、吸收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产品有富硒酵母、硒化卡拉胶、硒蛋白等[2-4]。因此,有机硒源利用成为猪饲料企业的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了在养猪生产上更好地推广利用有机硒,本试验在母猪日粮中分别添加亚硒酸钠、氧化硒和酵母硒,以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硒源对母猪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为酵母硒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线猪场试验数据作为参考。
本试验于2016年1月至3月,在广西某种猪场进行。亚硒酸钠:Se含量为1%;氧化硒:Se含量为1‰;酵母硒:Se含量为2‰。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方差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状况良好,胎次为3~5胎的经产母猪45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其中,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为试验组,第5组为对照组。试验过程中,对照组饲喂0.5 mg/kg亚硒酸钠,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分别饲喂0.3 mg/kg氧化硒、0.5 mg/kg氧化硒、0.3 mg/kg酵母硒、0.5 mg/kg酵母硒,其余营养水平一致。试验设计如表1。
表1 试验设计
参照NRC(1998)以及中国瘦肉型生长育肥猪饲养标准(2004),并结合该种猪场实际生产情况,制定试验基础日粮,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2。
本试验从母猪妊娠85 d开始,至母猪哺乳21 d结束。妊娠阶段:在试验开始前对整个试验用妊娠舍进行彻底消毒,空栏静止1周。处于妊娠后期母猪一日饲喂两餐,即早上8:00和下午16:00,根据母猪体况的不同限饲在2.2~3.2 kg/d,自由饮水。哺乳阶段:上产床前对产房进行彻底消毒,空栏静止1周;母猪提前1周上产房,分娩前3 d逐渐减料,分娩当天不喂料;分娩后逐渐增料,至分娩后3 d,自由采食,一日三餐,早上8:00,下午14:00,晚上21:00,自由饮水;其他日常管理要求也均一致。
表2 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①生长性能测定
日采食量: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日采食量由计算料房的领料记录获得;背膘厚:在妊娠第85、107 d以及哺乳第21 d用A超背膘测定仪测定背膘。
②繁殖性能测定
产仔数:母猪分娩全部活仔数;初生窝重:仔猪出生时全窝存活仔猪的总重量;初生个体重:仔猪出生时全窝存活仔猪的平均重量;21日龄断奶窝重:仔猪21日龄后断奶时全窝存活仔猪的总重量。21日龄断奶窝重=实际窝重×(校正因子)(校正因子如表3所示);21日龄断奶个体重为仔猪21日龄断奶时全窝存活仔猪的平均重量。
③血液生理指标
仔猪断奶前一天,每组随机选取两头母猪进行保定采血,采血5 ml注入专用抗凝管中防止血液凝固。静止30 min后放入保温箱,直接送到广西南宁某医院进行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数(PLT)的检测。
表3 各个断奶日龄校正因子对照
运用Excel 2016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再用SPSS 21.0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试验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
表4 不同硒源对妊娠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硒源对妊娠后期平均日采食量、妊娠后期背膘增厚、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哺乳期背膘损失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后期背膘增厚方面,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比对照组多增厚0.03、0.09、0.09、0.10 mm,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哺乳期背膘损失方面,第2组、第3组、第4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57%、2.57%、3.31%,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由表5可知,不同硒源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有影响。其中,对初生个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产仔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方面无显著性影响(P>0.05)。初生个体重方面,以第4组最高,为1.57 kg,比对照组高12.14%(P>0.05),显著高于第1组(P<0.05)。断奶个体重方面,各组由大到小依次为第4组>第3组>第2组>对照组>第1组,其中第4组分别比对照组和第1组提高5.11%(P>0.05)、8.03%(P>0.05)。
表5 不同硒源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6可知,不同硒源对妊娠母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数量方面,第4组分别比对照组、第1组、第2组、第3组高23.05%(P>0.05)、73.88%(P<0.01)、22.28%(P>0.05)、2.40%(P>0.05)。
表6 不同硒源对妊娠母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微量元素硒只能从食物中摄入,在动物中主要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形式存在;参与磷脂氢过氧化物酶、碘化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的合成;一旦摄入不足,将会对动物生理机能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5]。
本试验中,不同硒源对母猪妊娠后期平均日采食量、妊娠后期背膘增厚、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哺乳期背膘损失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这是由于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喂是人工加料的方式,每天定时定量饲喂饲料。在体况良好的情况下,饲喂量不会有太大差异。而在妊娠后期背膘增厚和哺乳期背膘损失方面,饲粮中添加0.3 mg/kg酵母硒或0.5 mg/kg酵母硒有增加母猪妊娠后期背膘厚和减少背膘损失的趋势,以添加0.5 mg/kg酵母硒的效果较好。这可能与微量元素硒参与碘化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硒依赖酶)合成有关。该硒依赖酶可以把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转化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6],从而影响动物体内脂肪代谢及机体热量控制[5]。
研究表明,不同硒源对母猪繁殖性能作用效果不同。岳增华[7]研究不同来源硒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亚硒酸钠+酵母硒”或者单独添加酵母硒与单独添加亚硒酸钠相比,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均显著提高(P<0.05)。林长光等[8]的研究结果表明,0.5 mg/kg酵母硒组仔猪断奶窝重、窝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硒含量为0.1 mg/kg)和亚硒酸钠组(P<0.05),亚硒酸钠组和纳米硒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王宇萍等[9]的试验也表明酵母硒对仔猪的初生窝重和断奶仔猪个体重有改善作用。
本试验中,饲粮中添加0.5 mg/kg酵母硒的仔猪初生个体重比0.3 mg/kg氧化硒高13.77%(P<0.05),同样高于0.5 mg/kg亚硒酸钠、0.5 mg/kg氧化硒、0.3 mg/kg酵母硒,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0.3 mg/kg酵母硒的初生个体重也均高于亚硒酸钠和氧化硒。而在断奶个体重方面,酵母硒有提高仔猪断奶个体重的趋势,也以0.5 mg/kg酵母硒的仔猪较重,而0.3 mg/kg氧化硒组的仔猪个体重最低。这与岳增华[7]、林长光等[8]、王宇萍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0.5 mg/kg酵母硒对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最好,有提高仔猪初生个体重和断奶个体重的趋势。这是由于在饲粮中添加硒能让怀孕期间母猪的子宫状态最佳,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10]。硒主要是由小肠中吸收的,研究表明亚硒酸钠、氧化硒等无机硒在小肠中属于被动吸收,造成吸收率低,机体不容易沉积;而酵母硒是由肠壁以主动运输方式进行吸收利用,吸收率高,易沉积,从而改善母猪微量元素硒营养,充分发挥硒的生物学功能[7]。
综合考虑繁殖性能各项指标,以0.5 mg/kg酵母硒的效果最优:0.5 mg/kg酵母硒组的仔猪初生个体重分别比0.5 mg/kg亚硒酸钠、0.3 mg/kg氧化硒、0.5 mg/kg氧化硒高12.14%(P>0.05)、13.77%(P<0.05)、10.56%(P>0.05);断奶个体重分别高5.11%(P>0.05)、8.03%(P>0.05)、2.35%(P>0.05)。
血液中细胞、酶等成分的变化直接反映机体血液系统和组织器官生理、病理变化。通过检验血液生理指标,可以初步掌握动物的基本健康情况。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在病原体的吞噬和其他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含量的变化反映机体的免疫状况。本试验中,0.5 mg/kg酵母硒添加量的白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高于0.5 mg/kg亚硒酸钠、0.3 mg/kg氧化硒、0.5 mg/kg氧化硒。这证实了硒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相关组织细胞分裂,进而调控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11],以有机硒的作用效果好,相对亚硒酸钠和氧化硒而言,补充酵母硒可以提高母猪免疫力。
通过测定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PLT)可以了解母猪的营养状况。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血液中这三项指标保持相对稳定,饲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在本试验条件下:①在母猪饲粮中添加酵母硒有增加母猪妊娠后期背膘厚和减少哺乳期背膘损失的趋势,以添加0.5 mg/kg酵母硒的效果较好;②在母猪饲粮中添加0.5 mg/kg酵母硒能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提高仔猪初生个体重和断奶个体重。③在母猪饲粮中添加0.5 mg/kg酵母硒可以提高母猪免疫力:白细胞方面分别比0.5 mg/kg亚硒酸钠、0.3 mg/kg氧化硒、0.5 mg/kg氧化硒、0.3 mg/kg酵母硒高23.05%(P>0.05)、73.88%(P<0.01)、22.28%(P>0.05)、2.40%(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