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益荣:南宋官窑青瓷的复兴者

2017-01-05 07:00文/李
茶博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哥窑官窑龙泉

文/李 晖

金益荣:南宋官窑青瓷的复兴者

文/李 晖

中国在世界上被视为“瓷之国”,在英文中,“china”(瓷器)即是“中国”的代名词。瓷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其鼻祖是青瓷,龙泉青瓷则把青瓷技艺推向巅峰。“南宋官窑”青瓷距今已有800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南宋五大名窑之首。到了现代,龙泉金氏家族仍继承发展了“南宋官窑”青瓷的风格特点。作为金家传人,金益荣自幼耳濡目染,早年继承龙泉南宋哥窑瓷业,后创杭州龙宝堂青瓷艺术馆和杭州修内司官窑研究所,致力于青瓷文化的传播交流、青瓷技艺的研习传承和青瓷产业的发展探索。

出生世家,基础实

金益荣出生于龙泉青瓷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制瓷技艺。新中国建立后,他的父母,都在国营龙泉青瓷厂工作。受龙泉青瓷氛围的生活环境、生长环境的影响,揉泥巴、拉胚、塑形等,他们这些瓷厂的子弟们似乎不用人教,有样学样地也就能上手了。随着年龄的渐长,金益荣也进入了国营龙泉瓷厂,从事与龙泉青瓷相关的工作,先后从事过原料加工、成型、修胚、烧制等多个技术工种,熟谙青瓷制作技术。因国营厂中有徐朝兴、夏侯文等前辈大师同事,金益荣长时间可以向他们师法请益,故而对传统青瓷加工技艺也多有学习与实践。同时,他也很留意学习一些相关青瓷的传统知识,有些尽管不懂其究竟,但始终保持着那种想一探究竟的兴趣。国营厂这段时期的锻炼,为金益荣此后的青瓷生涯打下了良好的技术与审美基础。尤其是烧制这个技术基础,对于他后来能在杭州研制、复烧南宋官窑青瓷,起到了关键作用。很容易进了国营企业,金益荣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安稳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1997年,国家开始掀起国有体制改革热潮,龙泉多家瓷厂相继倒闭。1998年,金益荣所在的龙泉市国营瓷厂也未能幸免地宣布了破产。金益荣成了“只会做陶瓷”的下岗工人。

背井离乡,创业难

1998年,金益荣背着他的瓶瓶罐罐背井离乡,来到了完全陌生的杭州。“不甘心也好,为了养家糊口也罢,当时抱着只能拼一拼的心态,东拼西凑了20万,开始自己办厂。”金益荣形容自己是被“逼”着开始艰难创业历程的。当时的龙泉青瓷,在龙泉几代青瓷人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由于龙泉地处偏僻,精美的瓷器养在深闺人未识。在陶瓷品市场的落户虽然让金益荣的买卖开了张,但依然只能维持惨淡经营,并没能让他的日子有太大的改善。因此,一个“野心”在金益荣脑海里滋生蔓延:代理大师作品。2001年,借着杭州市清河坊商业街招商之势,金益荣把店铺从杭州陶瓷品市场搬到了清河坊商业街,创办了杭州龙宝堂青瓷艺术馆。新店铺开张不到一个月,他收藏的30多件青瓷精品就全部被一个广东客商先后买走,并向他追要更多的青瓷精品。看到青瓷精品被市场看好,金益荣代理大师作品的信心越来越足。为了取得大师作品的代理权,他曾多次跑到大师家里谈合作。但是最初他们误以为金益荣所谓的代理,就是要把他们花费了许多心血的作品和陶瓷工艺品放在一个档次上做生意,所以拒绝了他。之后,金益荣对症下药:让收藏者与大师面对面交流、探讨,在有了信任和欣赏的基础上再做交易。这个办法非常奏效,不但让大师的作品价值得到提升,金益荣的龙宝堂也成了青瓷收藏爱好者的聚集地,他们还成立了“龙宝堂青瓷俱乐部”,共同传播和推广龙泉青瓷。

几番努力,金益荣取得了徐朝兴、夏侯文、张绍斌等国内半数大师作品的独家代理权。现在,国内很多收藏爱好者认识到了龙泉青瓷的艺术价值,市场行情供不应求,收藏氛围越来越好。

复兴官窑,理想大

杭州南宋官窑,是金益荣的一个主攻方向。金益荣初到杭州后,在参观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时,就对南宋官窑十分痴迷。因地利之便,他对南宋官窑青瓷由神往、青睐,变为可触可及,进而产生了研究、复制、制作南宋官窑青瓷的想法。但那时他主要的精力,还是集中在推广龙泉青瓷上。随着在杭州居住时间的增加以及因龙泉青瓷而开展的交流增多,青瓷逐渐迈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河坊街这条充满南宋风情的古街上,金益荣想在南宋官窑恢复工作中有所作为的念头,不可抑止地再次冒了出来。此时,金益荣对南宋官窑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浙江博物馆,他已是熟门熟路,就是远在老虎洞的修内司官窑遗址,他都亲自跑去考察。为了转益多师,他不仅时常回到龙泉,向同为青瓷一脉的龙泉大师时时讨教;而且奔赴河南,与同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均窑、定窑的大师共同探讨。深厚的积累、近三十年烧制青瓷的经验,终于水到渠成,激发、成就了金益荣的复制、开发官窑青瓷生产技艺之路。

左上:官窑鼎式炉左下:官窑鼓钉洗右:官窑七线尊

金益荣创立杭州修内司官窑研究所,专心于南宋官窑的复制与技术还原。在胎釉的择取炼制,成型的掌控,支钉的定型,胎釉结合度上的试验,烧制温控气氛上的掌握等诸多的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2005年以来,他已经在南宋官窑青瓷烧制技艺的复兴,南宋官窑青瓷器物的复制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依照南宋官窑的传统技艺方法,成功复烧出了官窑风格的瓶、洗、盘、盏、熏、炉等多件器物,受到了广泛的好评。那些具有南宋官窑特征的青瓷器物,也成为了青瓷收藏家、爱好者的珍爱。

推广品牌,发展好

南宋哥窑青瓷源自龙泉大窑村。2004年,金益荣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南宋哥”窑青瓷这一名耀历史的品牌,正式注册创办“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走上了南宋哥窑青瓷的复兴之路。

这个重新恢复生产的企业在“倚老卖新”中一步步地发展壮大。公司积极向全国有名望的陶瓷专家和教授请教,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釉水成色、美术设计、成型工艺、烧制温度、包装装璜上均作了许多创新。尤其是釉水成色,公司在传统配方基础上作了数十次的改进,成功试制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粉青釉和梅子青,其生产的产品釉色如玉似翠,深受美学界的好评。

2008年11月,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被授予浙江老字号,2010年又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一直以来,“南宋哥窑”以拥有丰富的产品系列、质量稳定、风格鲜明等成为龙泉青瓷行业的佼佼者。随着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公司领头人金益荣开始跨出城门,把眼光瞄准了国内外市场。公司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并在杭州开设专卖店,打出“南宋哥窑”老字号品牌,通过这个品牌的推广将产品销往亚洲、欧美30多个国家和国内20多个省市,市场前景一片大好。为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公司生产规模几经扩大,目前厂房面积已增至1万余平方米,经营规模再上新台阶。

在事业发展逐渐走上轨道后,曾经致力收藏当今名家大师之作,并且以此为生计的金益荣,而今也开始潜心揣摩名家精华,博采众长,对青瓷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从神、形、色、雕、刻、镂,凡器之内外所及,皆有神会。

金益荣的青瓷作品,以南宋官窑风格见长,在审美上也以南宋官窑风格为主要追求。他的作品,遵循“薄胎厚釉”、“紫口铁足”、“粉青为上”、“文武冰裂”的宗旨,一方面严选上好紫金土,精修胎体,多次施釉,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烧制,使得器物发色粉青,纯净而盈徹。至于冰裂开片,金益荣则一任其天然,不做过多的繁缛在其中。他认为青瓷,尤其是南宋官窑青瓷,靠的就是那种天然、朴质下的庄重、典雅,过多的藻饰,无论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都有个度的问题,过度就不一定美。

近年来,他一心在造型设计上琢磨锤炼,设计制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在国内外陶瓷艺术展览与学术交流中荣获国家级、省部级专业评比金、银、铜奖若干。

随着金益荣对龙泉青瓷推广的成果为大家认可,并且因其不断在青瓷上取得成绩,2007年,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推选金益荣为副会长。2008年,金益荣被杭州市人民政府作为人才引进,同年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又任命金益荣为杭州分会会长。此后,各项荣誉接踵而来,2012年当选为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2013年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些荣誉,是社会、同业对金益荣的认可,他可谓实至名归。

对于这些成就的获得,金益荣看得很淡,他意识到这些东西不过是自己以前辛勤劳作的标签。面对那些南宋官窑珍宝,面对前辈大师的力作,他觉得自己还远远不能停步,这些荣誉不能成为他前行途中的绊脚石。他说:“对于官窑,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于青瓷,我更愿意拿作品来说话”。

经过数年的努力,金益荣在龙泉青瓷传播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当代的龙泉青瓷,在艺术瓷上有现在的局面,金益荣在其中的辛勤与努力是不可抹杀的,他被大家公认为南宋官窑的专家,亦是一位在青瓷领域知行合一的探索者。□

金益荣向日本静冈县知事川胜平太讲解青瓷作品

瓷器刚出炉金益荣在给儿子金鑫传授技艺

猜你喜欢
哥窑官窑龙泉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西夏官窑瓷器
哥窑“百圾碎”瓷器的研究与烧制探索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此“官窑”非彼官窑
哥窑瓷器揽胜
龙泉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