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诱导排痰的效果观察

2017-01-05 07:32李少莲卢琼芳邓海兰庞苏平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黏稠度氯化钠雾化

李少莲 卢琼芳 邓海兰 庞苏平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广西 贵港 537100)

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诱导排痰的效果观察

李少莲 卢琼芳 邓海兰 庞苏平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广西 贵港 537100)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诱导排痰的效果,并找出最适宜的高渗氯化钠溶液浓度,为患者排痰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已建立人工气道180例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数字分为观察组两组各60名和对照组60名。观察组两组分别雾化吸入浓度为2%、3%的高渗盐水6 mL;对照组雾化吸入浓度为0.9%的等渗盐水6 mL。吸入时间均为15 min。比较雾化过程中三组患者的生理指标、痰液黏稠及不适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黏稠度及患者不适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渗氯化钠溶液用于人工气道患者诱导排痰是有效安全的,能进一步降低堵管率,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高渗氯化钠溶液; 人工气道; 诱导排痰

Hypertonic saline solution; Artificial airway; Induced sputum

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临床上即使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呼吸道进行加温湿化,但不少患者仍然有痰栓形成不易咳出,导致堵管。痰痂堵管的发生率在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各不相同,具体数值尚缺乏详细的研究报道。堵管给患者带来痛苦,并增加经济负担。如何安全、有效、及时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进一步减少堵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Pin等[1]提出痰液诱导技术能诱导无痰或少痰的肺部疾病患者诱导排痰留取痰标本,它的原理是以3%~10%高渗氯化钠溶液作为痰诱导液,使气管壁的水份向腔内转移,稀释了腔内痰液,使其易于外排。我科从2014年1月-2015年6月运用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诱导排痰,并观察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纳入标准:格拉斯哥评分4~8分;年龄18~70岁;均建立人工气道,非机械通气;痰液黏稠度均为III度;脉氧为95%~100%;家属知情同意接受高渗氯化钠溶液进行诱导排痰。排除标准:排除原有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心肺疾病患者;排除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排除多脏器功能衰竭。按设定标准纳入180例患者。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日期先后排序,均分为3组,使用3.0%氯化钠溶液为观察1组,2.0%氯化钠溶液为观察2组;0.9%氯化钠溶液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格拉斯哥评分、痰液黏稠度及基线生理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诱导排痰前相关指标基线值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1.2 方法 分别取10%的浓氯化钠3 mL、2 mL加蒸馏水至10 mL稀释即得3.0%、2.0%氯化钠溶钠溶液6 mL,使用氧驱动雾化器,氧流量为4~6 L/min,雾化时间15 min,进行雾化后根据吸痰时机给予吸痰。

1.3 观察指标

1.3.1 监测指标 雾化前测定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作为基线值。雾化5 min、10 min、15 min三个时间点监测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雾化结束后根据吸痰时机给予吸痰,每次吸痰要评估患者痰液的粘稠度及患者的不适反应,如气喘、呛咳、呼吸困难等。

1.3.2 评价指标 痰液黏稠度判断标准[2]:I度(稀痰),痰白,呈米汤或白色泡沫样,患者能轻易将痰液咯出,机械吸痰后管内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黏痰),较I度黏稠,患者需要用力咯出,机械吸痰后会有少量痰液滞留在吸痰管内,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黏稠),黄色,伴血痂,明显黏稠,不易咯出,机械吸痰时吸痰管常由于负压过大而凹陷,吸痰管内留滞有大量痰液,不易被水冲净。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在雾化5 min、10 min、15 min三个时间点生理指标安全性比较,见表2。

表2 3组患者诱导排痰后5 min、10 min、15 min的指标监表

2.2 三组患者诱导排痰不良反应及痰液粘稠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诱导排痰不良反应及痰液黏稠度比较 例

3 讨论

3.1 高渗氯化钠溶液雾化对人工气道诱导排痰是安全可行的分析 人工气道建立导致气道黏膜干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破坏,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受损,使痰液排出不畅而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同时痰液的蓄积为细菌生长提供条件[3]。当炎症发生时,很容易出现水肿和分泌物增多等现象[4]。雾化吸入高渗盐水,可以改变气道腔内局部渗透压,在气管、支气管内形成一高渗环境,使黏膜下水分向管腔内流动,可起到一种渗透性脱水的作用,诱导痰液排出,故可减轻气管、支气管壁黏膜的水肿,减少局部感染的发生[5]。吸入高渗盐水虽会引起气道收缩,但Keat-ing等[6]报道了对一组平均FEV1为33%的患者进行诱导取痰,证实痰诱导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在痰液诱导过程中,三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在雾化后5~10 min时与雾化前相比稍有波动,但波动幅度在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待到15 min时与雾化前生理指标几乎持平。在雾化过程中有少部分患者出现不适反应,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递增,对呼吸道的刺激也不断增加,可诱发气喘、呛咳、呼吸困难等现象,但这些不良反应均很轻微,停止雾化后即可迅速缓解,不会对患者构成生命危险。一但出现不良反应,可通过缩短雾化时间,减小雾量来减少不良反应。在统计中出现呛咳的病人较多,共19例,但呛咳可以促使气管内的分泌物向外喷射,有利于吸出气道深部痰液,防止气道阻塞,对控制感染和改善通气有重要作用,也是一项有利的防御反应,雾化吸入后须密切观察患者的不适反应,必要时辅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比较三组对象诱导排痰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1组的不良反应明显;观察2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不明显,三组不良反应的轻重排序为:对照组<观察2组<观察1组。

3.2 高渗氯化钠溶液雾化对人工气道诱导排痰的痰液粘稠度的改变分析 提高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氯化钠浓度可以增强气道粘液纤毛转移运动,当纤毛的渗透压维持在300~500 mmol/L Na+浓度时,可以使气道黏液纤毛运动加快,痰液排出时间缩短,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7]。而渗透压在300~500 mmol/L时,相对应氯化钠浓度为1.8%~2.9%。本研究取其范围中的一个浓度与高于和低于这个浓度范围的氯化钠液作对比,即采用3.0%、2.0%、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分组排痰诱导,观察患者痰液黏稠度的改变。观察1组、观察2组痰液粘稠度与诱导前都有明显降低,但观察1组的不良反应明显,而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不明显,所以观察2组效果最佳,2%的盐水对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进行痰液诱导是安全可行的。

[1] Pin I,Gibson P G,Kolendowicz R,et al Use of induced Sputum cell counts to investigate airway inflammation in Asthma[J].Thorax,1992,47(1):25-29.

[2] 栾苏妮,胡东辉.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7):108-110.

[3] 肖金花,穆恒明,蓝微波,等.气管插管持续湿化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6129-6133.

[4] 柳伟,孙静.高渗盐水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及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2):49-51.

[5] 佘巍巍,林武洲.重度哮喘缓解期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的安全性和副反应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595-1596.

[6] Keating VM,Coins PD,Scott MM,et al.Difference in IL-8 and TN F-a in induced sputum from patient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epulmonary disease or asthma[J].Am JR espir Crit Care Med,1996,153(7):530-534.

[7] 石琳筠,刘纯艳.雾化吸人液中氯化钠浓度对气管插管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583-585.

广西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贵科攻1407021)

李少莲(1974-),女,广西贵港,大专,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卢琼芳,E-mail:747709083@qq.com

R472

B

10.16821/j.cnki.hsjx.2016.06.028

2015-08-28)

猜你喜欢
黏稠度氯化钠雾化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这些表现是假黏稠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小学品德学科长课程的路径设计
血液黏稠患者忌食花生红衣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血液黏稠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