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
【摘要】本文就英语课堂切入时机作探析,阐述在学生思考受阻、表达受挫、探知受限时,运用开化启迪、举一反三、讨论深入等方法对增强学生感知体验的促进作用。把握切入时机对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增强探知学习激情起到一定推动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切入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16-01
英语课堂是问题集散地和师生交流平台,也是互动交流的必然需要。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解惑,无疑成为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和合作探学能力,需要教师放手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在学生“欲言又止,思而不得”时点拨,让他们能够真正跳出过度依赖教师肢解式教学模式,在自我大胆质疑深思中获得丰富感触体验,形成语用综合技能。
一、疑难未决时,指点迷津
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往往遇到一些困惑和费解,特别在疑难未决陷入困境时,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予以指导。关注学生思考难点,在其知难欲退时指明路线,能使得他们重新回到正确轨道思考。找出学生认知受阻临界点,创设层次递进性问题,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生机活力。
疑难未决引入问题,能使得教学更加具体、明确。如,在译林版八上Unit 4 Do it yourself的“Reading My cousin and DIY”教学中,围绕“How do you understand DIY?”问题进行引导时,学生往往都认为“DIY means do it myself ”,但在实际运用中缺少从原因、后果、预防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针对上述情形,我建议学生思考:Did you meet the same thing as Suans cousin? 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际中挖掘相关素材。在此基础上,可建议学生思考: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do DIY job?让学生从语篇相关提示中找到更多的回答素材。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视角理解DIY的真正含义。
多深入学生的思考过程,了解他们在搜集素材中的问题和不足,帮助他们从生活实际、教学要点中摘录相关的内容,给他们更多的自我思考余地。多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探学路径,让他们在收集和储备素材的过程中理出思维方法,增强整体综合运用技能。
二、茫然无知时,触类旁通
通过其他的事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思考,更利于他们增强理解感知。在学生茫然无知的时候设置一定的事例,能使得学生不再局限已有的认知思考思维,而是在主动调整的过程中开辟其他天地,深化感知。
紧扣学生茫然无知的特征,多给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更利于其深化感悟体验。如在九上Unit 1 Know yourself的“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阅读教学中,学生对“Why do we need job?”和“How to happy with our job?”大多停留在需要维持自己日常生活、家庭发展开支等方面,缺少一定的认知理解深度、广度。对此,我推荐学生阅读霍金、张海迪等名人对工作的不同理解,引导学生从“Favorite job can make us become happy more and more”的角度阐述工作对社会贡献、展现自我才能、获得社会认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从职业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中受到启发,为更好深入理解语篇表达内涵奠定基础。
三、定势难脱时,讨论碰撞
思维定势是英语教学的拦路虎,也是师生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在学生思维受到捆绑定势而难以脱身时,多给他们自由讨论机会,让他们在集思广益中取长补短,增强理解感知。
给学生提供自由化学习尝试,能使得他们在呼吸新鲜空气中获得深刻感知。如,在八下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学中,围绕“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表达主题,学生仍局限在“入乡随俗”的浅层次理解上。对此,我建议学生讨论“Why do the people use different greet in the world?”让他们尽可能从文化礼仪、传统风俗等角度理解阐述,让他们在搜集足够多的资料素材中开阔视野和强化感知。引导学生从入乡随俗和客随主便的和谐、宽容等角度探讨其中的深刻内涵。
找出学生思维定势受阻的临界点,让他们多自我讨论和争辩交流,给他们更多自由的探学机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主观能动性。设计具有多样化的思考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交流,便于他们在彼此讨论中获得灵感,形成更多全面、深刻的感知体验。
如上所言,把握好英语课堂切入的时机,让学生在求解不得的时候送上一点提示,让他们在恍然大悟中找到灵感,定有“得来不费功夫”的开朗之感。把握时机、活化指导、扩散思维等方法运用,能使得学生在知难将退的时候搭把手,让他们跳出束缚,获得更多方法灵活自如运用英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