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容
摘要: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作为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时间、地点、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主体责任单位,如何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关系到建设单位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6)13-37-02
前言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项目工程造价的高低,不仅与该项目的总投资有直接关系,对于建设单位下一步的资金调用、发展规划都有深远影响,只有将工程造价摆在企业工作的关键位置,实现全过程控制,才能优化工程造价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基本概述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前期投入资金大、资金收益周期长、建筑设计内容广等特点,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项目工程花费,必须要将工程造价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实现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之一,是以推进建设项目作为基本目标,以投资控制为中心,强调了建设项目工程本身是一个过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本身也应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决策与实施的过程,因而在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之中并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2.建设单位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2.1调查取证不够细致,决策依据不够充分
对于建设项目工程的前期规划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项目质量标准、投资总额以及工程进度等目标,但是从行业运作现状来看,国内一些项目工程在制定建设规划之前,调查取证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在建筑项目施工后期容易出现资金浪费现象。除此之外,一些工程计算人员在物料花费、成本计算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工程项目的实际花费与设计标准难以对应,给工程造价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在建筑工程的项目成本估算时,对于建筑市场的发展规律没有做到全面掌握,片面的根据工程建筑经验进行成本估算,导致估算结果偏高或过低,难以为工程造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其二是部分建筑人员对造价控制的操作流程不够熟悉,在资料调查和收集过程中出现疏漏,致使工程项目计算出现差错。
2.2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有待加强
随着建筑行业内的竞争程度越来越大,在工程项目建设时,一些建筑公司为了提高利润,盲目加快施工进度,在这种环境下,建筑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注重工程的进度控制,对于工程建筑质量以及工程造价的过程控制不重视,选择性的忽视投资控制,使得建设项目的成本花费严重偏离实际。除此之外,工程造价人员或是专业造价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或是对待投资控制不重视,不能有效的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和判断,往往在工程竣工时的结算出现超额现象,不仅给建筑工程的定期交付带来了影响,而且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本身的效益。
3.建设单位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优化策略
3.1投资决策阶段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是项目造价控制的源头,它具有先决性,这个过程的造价控制往往起到对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决定性作用。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对我国已建成的500多个大中型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因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投资损耗资金多达上百亿元。长期以来,我国建设项目普遍存在“三超”现象,要克服这一现象需要通过多方面、多环节的努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3.1.1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质量
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该阶段应对与项目有关的市场、资源、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及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一般而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作为政府部门的审批依据,比较侧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2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
可研报告编制的投资估算不仅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的重要依据,更是建设单位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立项后,其投资估算将作为今后该建设项目的投资限额,将对项目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进行限制,不得随意突破。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一份高质量、符合项目实际的投资估算显得尤为重要。
3.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
3.2.1通过招投标方式合理选择设计方案
建设单位通过招标选择技术先进、功能全面、布置合理,在满足投资控制的前提下选取最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设计方案。因此,通过设计招标至少有两个好处:可以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技术指标);可以控制项目的整体造价(经济指标)。
3.2.2要实行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即要求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即设计概算),再按照批准的设计概算来控制施工图设计(即施工图预算),这是一种从上到下控制项目造价的方式。通过项目设计过程从前至后对设计概算进行纵向控制,结合对设计单位各专业或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概算的横向控制,真正做到设计方案优化、经济合理,切实提高设计水平。
3.2.3强化建设单位对施工图纸的审核
根据相关规定,施工图纸需要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图纸审查。从实际角度出发,第三方机构图审侧重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等强制性规范上。然而,根据当前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体系下,影响后期造价的因素主要源头为设计图纸的深度。设计深度不足容易导致后期设计变更、二次深化设计,给施工单位留有较大的调价空间,对项目造价控制不利。因此,建设单位基建技术人员应注重对施工图纸设计深度的审查,主要通过对各施工工艺、材料规格、设备型号或技术参数等容易引起后期造价控制风险的内容进行审查。
3.2.4利用合同约束、规范设计单位
通过经济杠杆约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可以约定具体设计深度要求,对于因设计深度不足造成的工程费用增加应追究设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其次,调整设计费用的支付时间节点。一般根据常规,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纸后可以付清所有设计费用;但从设计单位管理实践来看,这种支付方式不利于建设单位对设计的把控,严格意义上而言设计单位不仅仅是画图纸这一义务,而应包含后续指导施工、处理施工现场问题等全套服务的职责;因此,建设单位在签订设计合同时应留有部分设计尾款待项目竣工或审计完成后再支付设计费用,以便对设计单位更好得把控。
3.3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3.3.1提高工程量清单计量的准确性
清单编制人员应根据按照工程量清单编制规范以及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不得漏算、少算或漏项。清单编制人员应充分理解图纸,并应对项目现场实地进行踏勘:一名有经验的造价员,可以对图纸中无法反映但实际施工中需要作业的内容进行有效预判,从而提高清单的准确性和编制质量,降低后期造价失控风险。
3.3.2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特征描述应准确到位
项目特征不仅是报价依据,也可以作为今后施工的参考依据。造价人员不仅要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来描述项目特征,更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来编写项目特征描述。项目特征中应考虑施工工艺、材料规格、型号、施工条件等可以引起价格变化的因素。
3.3.3提高招标文件的整体编制水平。
招标文件不仅包括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施工合同、施工措施项目均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招标文件编制时应根据项目实际结合现场实际来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施工合同、施工措施。招标文件编制时应有强烈的经济意识,对容易引起造价控制风险的条款因仔细斟酌、反复推敲。
3.4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将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转变为实体的过程,是整个项目资金使用的主体阶段:因此,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影响施工阶段造价的主要因素是变更,参照实际经验,依据变更主体不同可以分为设计变更、建设方要求的变更及施工方要求的变更。设计变更往往因为设计图纸缺陷或因现场不可预计原因(如地下不明物)等不因人为主观意志为转移确实需要进行设计调整的变更;而建设方或施工方要求的变更往往是因为人的主观意愿要求进行的变更,例如建设方对建筑的功能调整、材料等级提高、品牌提升等要求。政府投资的基建项目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经济问题,因此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应做好变更控制工作:
3.4.1建立完善的内部管控制度
建设单位内部应建立并完善变更的签证程序,建立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建设单位内部不能搞“一支笔”制度,在涉及较大金额的变更应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必要时应会同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论证,从技术角度、经济角度来决定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4.2推行跟踪审计制度
在施工阶段引入跟踪审计制度,请专业第三方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跟踪审计,不仅仅可以降低建设单位廉政风险,也可以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例如,工程发生变更时则可以由审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明确变更的费用从而有利于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整体把握。
4.结语
工程造价控制需要集管理、技术、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工程造价控制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只有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采取系统有效的控制手段,才能达到全面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