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厦门半程马拉松赛上传出两名跑者猝死的消息,后经组委会调查,其中一人为替跑者。这让人们不得不正视赛道上长期存在的替跑陋习,随后,中国田协也发布通知,决心重拳打击马拉松替跑行为。在中国田协、马拉松赛组委会以及各大意见领袖的声讨中,人们该如何向替跑宣战?
跑者要给自己一个承诺
郑敏
奥森30LSD跑团团长
中国田径协会17日发布《关于加强马拉松赛事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宣布一经发现私自转让或接受转让参赛名额的现象,将对违规者处以“终身禁赛”的处罚。此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替跑将被严惩一事,我想表达如下看法:
第一,作为一名业余跑步爱好者,我非常支持田协这次发布的马拉松赛事严禁替跑的新规。马拉松热在国内的形成其实才三五年,许多跑者对替跑的危害不大重视,若田协对替跑现象仍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只恐将来会有更多的悲剧在赛道上发生。这次严惩新规的出台,对很多跑者都有一种震慑和教育的作用,或将会让跑者反思,且对马拉松这项运动心怀敬畏!
第二,田协对替跑的严惩消息刚出台,一度被大家解读是替跑者将会被终身禁赛,不少跑者纷纷议论这样是否过于严厉。后来,田协马拉松办公室主任水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述为:终身禁赛并不是说违规跑者就不能参加任何马拉松比赛了,而是在哪项赛事中违规,就再也不能参加那项比赛了。对此表述,我觉得比较符合目前的现状,用一种既有威慑又有弹性的处理方式,要比一棒子打死的极端方式高明得多。
第三,产生替跑现象原因虽是复杂的,但不管如何,这都有悖于赛事公平,同时也会对替跑者本人和他人造成风险。为了还赛道以干净的面貌,还所有参赛者一个愉悦的马拉松之旅,我还是想借用丁丁runner的倡议,愿所有真心热爱马拉松的跑友们都能给自己一个承诺:拒绝替跑,从我做起!
打击替跑需完善退出机制
李梓菲
玩客体育总经理
出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考量,目前国内大多数赛事一旦报名成功,组委会是不予退款的。跑者如因故不能参赛,又无法申请退款,就会想到用转让名额的方式降低损失。
现在,全民声讨替跑行为。组委会不如疏堵结合,所谓堵就是严厉打击,所谓疏就是完善退出机制,让那些无法参赛的选手可以通过官方程序退出比赛。例如,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允许那些因故无法参赛的选手全额退款或者退还部分款项,私下里转让名额的事情可能会减少很多。
例如,布鲁塞尔马拉松官网就有一套明确的名额转让程序。因故不能参加赛事的选手可以在官网上以原价将名额转让给其他的跑者。对于一些报名费用较高的赛事,组委会更应该秉着服务至上的原则,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方案。例如,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允许名额以正规的渠道转让等。
这种可喜的现象将在2017年的无锡马拉松赛上看到,3月19日开赛的无锡马拉松已经启动报名,中签选手只要在2月5日前退出,可以返还80%报名费,在3月5日前退出,可以返还50%报名费。抽签的时候,会同时为勾选了“接受候补”的未中签选手排序,有选手退出之后,顺序靠前的候补选手就会获得参赛资格。这种人性化制度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名额的私下转让,一定程度上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莫拿替跑当儿戏
缪隆
网易跑步频道主编
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对心脏的负荷也比较大,所以才会有条目众多的准入门槛和报名须知。那些因为不具备报名资格而选择替跑,以及在开赛前不久才获得替跑名额的跑友,请问你真的确定自己的身体状态准备好了吗?真的不担心自己在比赛中发生意外吗?
赛事组委会一般会为参赛选手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因为保险只对应已经登记在册的参赛者,“替跑者”一旦出事,是无法享受这份保险的。
201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的草原国际马拉松,一名50多岁的参赛选手猝死,赛后查明该跑者系使用他人号码布参赛,保险公司对此不予赔偿。组委会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死者家属发放了一些抚恤金。
很多人就是仗着“强壮”的身体和多年跑马的经验,肆无忌惮地替跑,殊不知天有不测风云,有谁能保证胆大妄为,在比赛中就不会出现意外呢?
此次田协的禁令可谓空前严厉,但缺乏具体的配套措施,“一经查出”几个字也让人看出了其中的“有机可乘”,中国传统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令人深思,这一新规究竟会有多大的作用呢?
规矩不是死的,环境的完善仍需大家共同努力。
资源紧缺导致替跑横行
马玉星
暴风体育主编
说到替跑,就绕不开参赛资格的转让问题。考虑到“跑马”的风险性,全马或半马的报名一般要求提供参赛成绩等佐证材料,设立门槛的目的是为了挡住能力不够者盲目挑战。一旦可以私下转让,就意味着成绩门槛失效。就此来看,绝大多数比赛禁止参赛资格转让,无疑是一个负责的做法。当然,允许转让的比赛也不是没有,比如香港的超马。不过,为安全考虑,转让还是得考虑专业能力。在我的意识里,随意转让“跑马”资格的人与劝酒导致他人喝酒死亡的人,二者要负的责任没有什么不同。
当然,替跑现象之所以盛行,跟当下国内的“跑马”赛事规模不够大,让“跑马”资格显得尤为稀缺大有关系。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仅在国际田联和美国田径协会报备的马拉松正式比赛一年就高达900多场。若加上那些半程或10公里等距离的跑步赛事,一年将近两万场。也许,只有当“跑马”稀松平常了,公众对“跑马”的认识才会理性起来。
一个好消息是“跑马”资格的稀缺问题有望逐步解决。中国田协提出,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及各类路跑赛事要超过800场,参赛人次超过1000万。就此而言,在“量”有望出现重大变化的同时,如何使“跑马”比赛形成“质变”,显得尤为紧迫。让赛事组织更科学,让每一位跑者安全完赛,是重中之重。毕竟,没有任何一种运动的进步和完善该以生命为代价。
拒绝替跑从跑团团长做起
谭杰
《领跑者》主编
“拒绝替跑,从我做起”,这个倡议特棒,我在这里再提一个更容易操作和执行的,“拒绝替跑,从群主做起”、“拒绝替跑,从跑团团长做起”。
跑步这几年,最厌恶的就是那些自认为是“跑步老炮儿”的江湖混子。无论大赛小赛,他们出现在各种群、各种圈子、各种跑团里,左手从无法参赛的选手那里延揽比赛名额,右手招呼那些未能报名成功却又想参赛的选手,不一定是倒买倒卖,但绝对是左右逢源、做媒拉纤,视规则、风险以及选手具体身体状况于不顾,把各种跑步微信群、各种跑团搞得乌烟瘴气,漠视规则、漠视健康、漠视风险。
厦门半马两选手猝死,其中一个即为替跑者,逝者为大,无意冒犯。只想说,这位兄弟走得冤。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和“名不正则言不顺”,不该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何必呢?生死一别,保险无名无份,组委会只能提供人道主义的救助,家人怎么办?那个放弃名额者以及也许存在的作为中间人的“群主”或者“跑团团长”,你们不愧疚吗?由此引发的对于马拉松的又一轮质疑,给这项运动增加了额外的压力和成本。
海沧两选手猝死,赛事组委会理应承担他们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一些事实待查,比如急救是否及时、急救人员是否专业等等。但是,如果选手不爱惜自己的身份、身体和生命,那么即使配备了再多的 AED,比赛风险仍然会居高不下。从这个意义上讲,海沧半马组委会、海沧区、厦门这座城市、中国马拉松大家庭,甚至于每一个跑者,又何尝不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呢?
别到了某一天,跑一个马拉松,也会像登机一样需要凭身份证 check-in,也会像工作入职一样需要现场体检,那就是中国马拉松的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