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长平 韦春波
(1.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2.佳木斯大学畜牧兽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9)
啄羽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一种禽类特异性的行为,它包括啄击其它鸡只的羽毛,有时拉出或吃掉被啄鸡只的羽毛(Blokhuis等,1998)[1]。啄羽会严重影响蛋鸡福利水平,也会给广大养殖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施啄鸡只啄或拉出同伴的羽毛,这样会进一步导致同类鸡只的皮肤的损伤。啄羽会对蛋鸡的产蛋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原因是啄羽所诱发的皮肤损伤会导致受伤鸡只需求大量的能量。另外,受伤鸡只身体热量的损失增加还会导致其采食量很高。此外,啄羽对自身来讲也是一种痛苦(Gentle等,1990)[2],会产生更加严重的损伤,包括皮肤损伤,受伤的鸡只又会成为同类相残的牺牲品(Allen 等,1975;Hughes,1982)[3-4],每个生产周期的蛋鸡有15%的鸡会发生此种情况。
啄羽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引发的(Hughes等,1972;Blokhuris,1989)[5-6]。许多学者研究指出,光照强度、饲粮组成、饲养密度、以及荷尔蒙激素等变化都会影响啄羽的发生(Hughes,1982;Hughes等,1972;Savory,1995)[4-5,7]。饲粮配合比例不当,蛋白质含量不足或质量较差、植物性蛋白质在饲粮中所占比例过大、缺乏含硫氨基酸(如蛋氨酸和胱氨酸)以及色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时也容易引起雏鸡发生啄羽。1997年英国动物农场动物福利委员会(Uk 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在有关蛋鸡福利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蛋鸡日粮中缺乏动物性蛋白质容易导致蛋鸡鸡群发生损伤性的啄羽[8]。同时,植物性蛋白质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影响蛋鸡的一些行为表现。为此本试验研究不同饲粮中蛋白浓度对育成期蛋鸡啄羽和皮肤损伤的影响。
本试验选取海兰白羽蛋鸡作为试验动物。蛋鸡雏由东北农业大学孵化场供应。0~2周采用地面平养的育雏饲养方式,地面铺以锯末15 cm厚,鸡只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日粮组成与饮水供给均相同。严格按照海兰白羽蛋鸡的饲养管理方式,控制舍内的温湿度,采用少填多喂的饲喂方式。第3周上笼,采取单层笼养的饲养方式。此后每天饲喂两次:上午8:00;下午2:00。整个试验期的光照采用密闭人工光照。免疫程序及其它饲养管理程序均按海兰白羽蛋鸡生产常规进行。每隔3 d清粪1次。正式试验从第9周龄开始,随机选取体重均匀、身体强健的蛋鸡雏200只,随机分为40组,每组5只鸡。
在日粮营养水平方面,本研究设置如下3种不同的蛋白质浓度水平:P1代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4%;P2代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7%;P3代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9%。本试验研究随机选取体重均匀且身体强健的9周龄海兰白羽蛋鸡150只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鸡,每笼5只鸡。分别饲喂蛋白质含量为14%、17%、19%的饲料。
育成鸡日粮蛋白浓度水平的控制:在保证育成鸡日粮其他营养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蛋鸡育成期阶段日粮饲料配方的调整,使日粮的蛋白质含量水平保证在14%、17%和19%三个不同的浓度水平条件下。具体的育成鸡日粮配方见表1。
表1 3种饲粮的原料配比和营养成分(以饲喂状态计,g/kg)
本试验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扫描法在细节上观察啄羽行为。在每个处理组的5只鸡中选取一只鸡作为本研究的目标动物,并通过在鸡只的身体上涂抹油漆的方法对其进行标记。在第九周和第十周,试验期间的行为观察采样全部由同一名观察者完成。观察者坐在距地面高度大约2 m高的椅子上,这样观察者可以扫视每个处理组内目标鸡只的行为表现。每天从09:00到11:40,连续观察160 min。每个处理组观测4 min,每5 s记录行为1次。这样从每个处理组的目标鸡只身上采集并获得48个行为数据。
啄羽行为指鸡只啄或拉扯同类其它个体鸡只的羽毛,并且有时被啄者的羽毛被拉下并被吃掉。啄羽包括以下四种类型:没有捏、撮的啄击;轻轻地捏或拉羽毛;伴随头部向后的拉动羽毛;拔出羽毛。
在第9和第10周,对目标动物进行皮肤损伤部位的观察,鸡只身体被分为11个部分(Gunnarsson等,1995)主要包括:头(head)、颈(underneck)、背(back)、臀(rump)、尾(tail)、腹部(belly)、胸部(breast)、颈下(underneck)、翅膀基部(wing-primary feather)、翅膀覆盖部(coverts)和腿部(legs)11个部位。具体的身体部位划分如图1。
图1 皮肤损伤评分的身体各区域划分
在第9和第10周,对每个处理组的2个目标鸡只进行皮肤损伤评分,每个被啄鸡只的身体部分皮肤损伤状况都按照如下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见下表2。
在所有的统计分析中,按照试验设计共有40个试验处理单元,在每个处理组中统计啄羽行为的发生平均次数和皮肤损伤评分分数。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第9和第10周所获得的数据,并且应用蛋白浓度作为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在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之前,行为发生频率和百分率数据进行平方根和反正弦转换,使行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表2 皮肤损伤状况评分标准
表3 不同蛋白浓度对育成期蛋鸡啄羽行为次数的影响(平均数±标准误)
通过表3可以看出,蛋白浓度对育成期蛋鸡的啄羽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育成期蛋鸡的啄羽行为次数均呈下降增加的趋势。
在总共40个处理中的575次啄击身体皮肤部位中,有247次啄向尾部皮肤(42.96%),128次啄向背部皮肤(22.26%),81次啄向头部皮肤(14.09%),32次啄向翅膀基部皮肤(5.57%),29次啄向颈部皮肤(5.04%),27次啄向腹部皮肤(4.70%),11次啄向尾臀部皮肤(1.91%),7次啄向腿部皮肤(1.33%),6次啄向胸部皮肤(1.04%),4次啄向颈下皮肤(0.70%),3次啄向翅膀覆盖部皮肤(0.52%)。
图2 蛋白浓度对鸡只损伤评分的影响
图2可见,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育成期蛋鸡的皮肤损伤评分的总分呈现下降趋势,鸡只的身体只是轻微损伤。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试验研究发现,随着日粮蛋白浓度水平的增加,育成期蛋鸡的啄羽行为次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P<0.05)。这从细节上更能表明育成期蛋鸡的啄羽行为与日粮中的蛋白浓度水平有关。提高日粮中的蛋白浓度水平可以有效地防止雏鸡啄羽行为的发生。本研究发现,饲粮中蛋白质浓度为19%的试验组鸡只啄羽行为发生率要低于蛋白质浓度为14%的实验组,这是由于蛋白质浓度为19%的饲粮中不缺乏蛋白质,试验鸡只摄取的蛋白营养比较充分,这样试验鸡只就不会通过啄食别的鸡只羽毛来弥补吸收含硫氨基酸的不足,因为含硫氨基酸为羽毛的组成成分。江申兰(2016)研究认为,饲料蛋白质含量不足,或蛋白质含量达标而氨基酸的组成及平衡性不良,这会导致蛋鸡啄羽行为的加剧[9]。
Keeling(1994)依据啄的强度和被啄鸡只的反应把啄羽分为轻啄和重啄[10]。Leonard等(1995)把啄羽分为细咬羽毛、轻啄,争斗性啄羽、拉出羽毛和啄趾[11]。但是本研究的试验没有把啄羽类型进行细分,所以本研究并没有细区分哪种类型的啄羽与皮肤损伤有关。
在总共40个处理中的575次啄击身体皮肤部位中,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皮肤(42.96%)、背部皮肤(22.26%)和头部皮肤(14.09%)。尾部皮肤被啄击的次数最多是由于笼养条件下饲料充分供应,采食时间短,活动空间小,鸡只主要从事趴卧行为、站立行为和采食行为,这样尾部皮肤最容易暴露出来,便于施啄鸡只的啄击。背部和头部羽毛被啄击的次数较多是由于笼养条件下,鸡只主要从事趴卧行为,这样背部和头部皮肤最容易暴露出来,便于施啄鸡只的啄击。
本试验在研究蛋白浓度对育成期蛋鸡的皮肤损伤评分过程中,研究发现,育成期蛋鸡的身体损伤强度不大,目标个体鸡只的皮肤损伤评定的分数基本都是1分和2分,即在啄羽发生过程中,鸡只皮肤仅发生轻微的损伤,并且目标鸡只伴有皮肤裸露面积小于1 cm2的皮肤损伤;目标鸡只皮肤发生中等强度的损伤,皮肤裸露面积一直到5 cm×5 cm,或伴有微小出血点的皮肤裸露面积小于1 cm2的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