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

2017-01-04 10:07李亚军段红红邵红侠郭元阳焦玉奎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学方法

李亚军,段红红,邵红侠,郭元阳,焦玉奎

(大庆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

李亚军,段红红,邵红侠,郭元阳,焦玉奎

(大庆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专题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风格多样化、个性化,更使内容全面而深刻,还有利于解决《纲要》课内容与课时、专业与学识、学生层次与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在实际的教学与研究中,如何做好专题设置,课程教学目的和主题、主线是教学专题设置的依据,问题教学、讨论教学是专题教学的基本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教学改革;大庆师范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作为“05方案”规定的全国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时间跨度虽然仅100多年,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波澜壮阔的社会动荡与更迭,使得本门课程内容相对而言还是相当有分量的。另外作为大学生,以前或多或少都修过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对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与熟悉度,如何更好地处理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处理作为课程主导教师与授课主体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处理学生层次与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专题式教学法已经有许多高校做出过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结合大庆师范学院学生的实际进行探索性推广与应用,以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 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纲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了解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与掌握的实际,笔者于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对大庆师范学院2014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涉及学生自身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4个核心问题,共设计选择题14项、教学建议1项,旨在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纲要》的教学现状,为本门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这次问卷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及矛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内容相对较多与授课课时有限的矛盾

按照教育部“05方案”,《纲要》授课没规定具体的课时,只明确了学分,这样在不同的高校可能会出现学时与学分比例的差异。《纲要》课教材内容涉及从鸦片战争至今 170多年的历史,在内容 较多,课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如果面面俱到,很难对重点内容展开分析,加之学生初高中的时候,已经或多或少都修过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一些学生建议教师既要注重宏观庞大叙事,更要注重问题的细节,把课程讲深讲透。学生所谓的细节问题,说到底就是要对问题展开详尽的分析,避免抽象、空洞的理论性、结论性说教。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但是,如果对本门课的所有问题都展开分析,既没有这个必要,又不现实。一方面,《纲要》的教材内容与中学历史课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很多内容已为学生所熟知,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必要再详细分析。另一方面,《纲要》的授课课时有限,也不可能对所有内容都展开并详细地加以说明。

(2)教学方法单一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矛盾

就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授课方法而言,虽然倡导讲授、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但是,讲授法仍然是当前《纲要》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讲授法如果不能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地配合,学生就会常常因为找不到兴趣点而产生听课疲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问卷调查也反映出了这方面问题:在关于“喜欢以哪种形式来上这门课程?”的调查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了生动、直观的“案例、视频”和“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以上问题与矛盾,笔者在《纲要》教学中尝试实行专题教学,在不违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分类,对重点、难点实行精讲,同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2 教学专题的归类设置

(1)专题的设置及依据

《纲要》课的教学目的是专题设置的主要依据,是专题设置必须围绕的核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纲要》中明确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二是了解国史、国情,三是“四个选择”,即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在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分类与专题设置的时候,必须以是否实现了教学目的为中心。例如,根据教学目的的第二条,开设了第一个专题: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不了解国情,就无法准确把握中国历史的走向,更无法准确把握革命的特殊规律,这是学好中国近代史的前提和基础。依据教学目的第一条设置了第五个专题: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探索,通过这个专题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革命道路的选择必须立足于基本的国情,掌握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特殊性与必然性。按照教学目的第三条,开设了第四个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八个专题: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第九个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是设置教学专题的另一个重要依据。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沙健孙曾指出:“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1]正是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设置了第二个专题: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三个专题:辛亥革命的成与败,第六个专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个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专题教学的主要内容

依据教学目的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在实际的教学中设置了九个专题:

第一个专题: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王晓秋教授指出:“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2]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矛盾论的分析法,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正是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从一个封建社会演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一个专题非常重要,它是第二专题至第七个专题的基础,也是认识国情的前提。

第二个专题:中华民族的觉醒。主要内容既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底层人民自下而上企图探索中国出路的暴烈式群众运动,也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技强国”的洋务运动新主张,戊戌维新运动自上而下探索满清复兴的伟大尝试,重在剖析这些探索活动的救国方案及其最终失败的结局,还需要全新的探索。

第三个专题:辛亥革命的成与败。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失败原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华大地存在了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没能使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现实,还需要革命者们继续探索新的出路。

第四个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主要内容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党内合作”对大革命结局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当时看虽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历史事件,但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终究代表着未来的方向。

第五个专题: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探索。主要内容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六个专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七个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主要内容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八个专题: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主要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

第九个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的严重失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也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

3 专题教学为主,多种教学互补

为进一步提高各专题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除了专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之外,对其他教学方法也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

(1)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教学法是围绕一系列相关问题,特别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不断的思考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专题教学的实践中,之所以把问题教学法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贯穿于各个专题,原因有:一是由专题的结构特点决定的。从结构上看,教学专题是以问题为骨架,每个专题都围绕两至三个主要问题来展开。例如,在讲授第八个专题“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时,设置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二是我国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是如何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主要经验、历史意义以及局限性有一个相对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第二,问题教学法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专题教学的实践表明,问题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例如,在讲授“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个问题时,可以进行如下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三座大山被推翻,无产阶级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什么中国还要继续革命,要革谁的命?(要改造谁?)当这个问题被抛出后,很多学生跃跃欲试。

(2)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除运用问题法外,我们曾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探索过其他的教学方法,如倒序教学法: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化解教学难点问题,课堂讨论教学法:在互争互辩中使学生达成共识,学术点评法:在点评热点或焦点问题中强化学生的认知[3]。同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且还是两门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在方法的使用上是有共性的。所以,在专题教学中,问题教学法与案例法、讨论法、比较法等相结合,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例如,洋务运动为什么失败?这是第二个专题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的封建性,对于这个原因,教材进行如下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4]这段分析深刻地指出了洋务运动的病根,但这种理论分析非常抽象,很多学生并不买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这段分析,接下来笔者采用了比较法,将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进行比较。

中国 日本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指导思想中体西用脱亚入欧创办企业60个5600个

通过以上比较,学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二者的目的都是富国强兵,但由于他们的指导思想不一样,所体现出的性质也是不同的,洋务运动是封建性的,明治维新则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最终导致一败一成的不同结局。这个结论与教材对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是一致的。

[1]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9):51.

[2] 王晓秋.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0):36.

[3] 贾立臣,李亚军,焦玉奎.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五种方法[J].教育探索,2013(3)129-131.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1.

[责任编辑:陆 静]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Project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LI Ya-jun, DUAN Hong-hong, SHAO Hong-xia, GUO Yuan-yang, JIAO Yu-kui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712,China)

Project teaching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between more content and less course time. Teaching projects have been set on the basis of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and the theme and the main line Question teaching method is the basic method of project teaching.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Projec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Effectiveness

李亚军(1969-),男,黑龙江明水人,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2015年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Y1501)。

G424

A

2095-0063(2016)06-0104-04

2016-09-01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6.023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学方法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