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要,有理由
匆匆这一年。
2016马上就要结束,崭新的2017正快步走来。
中国人似乎永远都不缺乏面对未来的勇气,“辞旧迎新”这个国人岁末常用词似乎可以给人们带来肯定的未来。过去的,不论好或者不好,都终将随着这一年的结束而终止,“迎新”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一定是充满着美好与幸运的。
前不久经同事推荐,我关注了一个新的微信公众号,当然,我还不能肯定这是不是个值得大家关注的公众号,不过,他在谈及某品牌行李箱时的观点倒是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那些所谓的“大牌”。
有很多人都是大牌的粉丝,至于追逐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中有的是因为对这些品牌背后的历史和内涵充满敬畏,有的则是因为“不差钱”,要示人以富贵,有些则是纯粹的傀儡,为了名牌而名牌,相信在这三类人群当中,第一种所占比重不会到30%。这样的现象是耐人寻味的,也有不少人在进行研究,更有运营商参透其中的道理,将自己运营的产品与这些关联起来。记者觉得,这样的人很有智慧。
这个公众号说到品牌,并没有大谈特谈历史和价值,而是将品牌与约束力放在了一起。就某品牌的行李箱来说,很多使用的人都觉得它的设计不合理,无法让人更加轻松、随意地处理自己的行李物品。这个公众号的分析是该品牌在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让人们在使用这个行李箱的过程中学会规矩,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包括一些大牌服装产品,钟情于棉麻、纯麻质地,其中,除了对于某些纤维的喜好外,也有类似的道理:你穿着这样的衣服就注定不可以随意坐、随意躺,要时刻关注自己的举止,否则可能会让自己成为一个看起来很邋遢的人。
我不知道大家感触如何。对于纺机业似乎也有某些相关联的东西。
国内,有很多纺机企业都会大赞立达、赐来福、津田驹等国际纺机大牌企业及其设备,比如:他们对于创新的执着,他们对于设备品质的坚守等等。其中也有很重要的一面,就是他们在引导:他们通过技术创新让自己的设备给纺织企业带来了新的工艺流程,新的纱线品种,他们让下游企业有了新的生存路径。因此,对于他们的崇拜或者选择,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真正的需要。当然,在众多应用企业中,也不乏一些为了让这些企业的设备帮自己“镀金”而做的选择,但如今日趋理性的纺织企业家们已越来越少有这样的状况。
谈到这里,反观中国纺机行业的现状。对于品牌,到底有多少企业家在努力系统地维系、塑造着?在我们心目中,这个品牌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很多企业都会在各种场合谈论品牌,也的确有不少企业确立了自己的目标,比如要做到某某领域第一、唯一,要做成中国优势品牌、百年品牌等等,他们有的已经很好地落实到了企业的管理运营以及产品技术创新之中,他们看到了技术的重要性、看到了品质的重要性,不过,又有多少企业能把自己的设备对于客户的引导作用说清楚?是不是大多数的企业还只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卖点来说?
若依照大家“满足市场需求”的理念而为,在客户需求模糊时,我们是不是就没有生意可做?
本期,汇川技术纺织产品线总监谈及的“红烧肉理论”值得大家深思,他们关注到了客户自己都无法准确提出需求的状况,并由此改变了服务行业的方式。
我们相信,被需要不是无端的,也不可能因为莫名的崇拜,一定有被需要的理由。
那么,你们被需要的理由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