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5-01
课前几分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感情地读和背、生动地讲解与复述、理性地分析与评价等方式,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深化教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课前几分钟,我们的语文课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课前演讲
古人云: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这,就是口才的魅力。一言可以兴邦,片语可以辱国。这就是口才的威力。“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在这样的危急时刻。烛之武“往说秦伯”,以三寸不烂之舌劝退强敌,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郑国的祸患,由此可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多么重要。
我们的学生平日里缺少展现、交流的机会,绝大多数学生一当众讲话就紧张、脸红、语无伦次,课堂回答问题时语言贫乏,表达不流畅。有的学生因为沟通能力差,朋友少,圈子小,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而这一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善,很多学生将来会错过许多难得的机会,留下许多遗憾。这样的现实,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而课前演讲就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极为有效的方式。
演讲的内容可以有很多来源。
可以是优秀演讲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演讲的材料必须有质量,因为它要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刚开始我们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将他人的与本次主题相吻合的优秀演讲稿“拿来”,与同学分享。
可以是经典散文。优秀的作品生命力极强,往往散发着诱人的清香。那些经典名作,更是师生最好的精神食粮。欣赏文质优美的散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
可以是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故事、身边小事。故事的文字吸引人,意味深长,是较好的课前材料,能一下子抓住学生或松散,或紧张的注意力,从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可以是学生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习作。学生在课前诵读自己的作品,很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促使其他人产生情感上的碰撞,也可以从其他人那里获得一些中肯的意见或者建议,为以后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借鉴。
二、国学经典诵读
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送者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它就像一条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联在一起,滋润着中华文化、孕育着古老文明、展现着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的风貌和品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人类共有的文明和智慧结晶。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和发扬下去。
再者,如今有不少学生感到作文难,出现审题偏差、思想苍白、见解平平、语言匮乏等症状,这多半是思想贫乏、缺少语言积累所致。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诵读中华经典,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升作文水平。
三、“历史上的今天”,训练作文审题立意,补充作文素材
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尽管不是历史上的每一天都值得纪念,但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某些事情可以给我们以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分析去交流。《泰坦尼克》的电影堪称经典,泰坦尼克的故事值得深思: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号称永不沉没的当时全世界最大最豪华的客轮,拥有当时最优秀的船长和航手,在处女航中沉没在冰冷的北大西洋,船上1500人葬身鱼腹。不谈感情,我们冷静地分析事实,不难得出一些结论: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宣传工作做得再好,不如实践来得有说服力;阴沟里也会翻船,越是“有经验”越应当谨慎,秦人章邯失陈仓不就是例证吗?未雨绸缪方能确保临危不乱。当现实生生将巴掌扇在脸上时,再多的悔恨也无法挽回失误。
四、“今天我有话说”,针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展开交流
好多学生苦恼自己不会说话、没话可说,却忽略了生活这个最大的语言仓库。生活中到处是反反复复,形形式式的各种事物,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万物之灵的人类,必须做一个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一切事物,不要忽略任何的一丝美好。
电视、报纸、网络,每天都给我们新的资讯,大到世界格局,小到家长里短,只要你愿意留心,总会有引起你关注的事情。针对兴趣所在,去发现去积累,那是最新的作文素材;将自己的积累拿来共享,去分析去讨论,那是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的第一手资料。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依靠的是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在教学实践中,紧紧抓住课前几分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等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以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见闻感受为训练材料的主要来源,以展示学生的才能为主要方式,以师生互动交流为手段,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而灵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