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阳光普照山城

2017-01-03 21:09欧金昌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马山县培训学校

欧金昌

汽车盘行在如带的乡间公路上,车窗外是不尽的石山。

大石山区县份,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不高,但就是这样一个穷县,教育并不受穷。这里的广大乡村中,如今最好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地方是校园。

这就是南宁市马山县。近年来,马山县在县级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仍不断加大投入办好教育,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年底,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马山县义教均衡各项指标达到自治区标准,可申请国家评估验收。

按照原定时间表,马山县到2019年才须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在提前了4年。

乡村学校传出优美琴声

隐藏在大石山间的加方乡是马山县一个偏远乡镇,该乡的中心小学就在乡镇街道一角,高大漂亮的教学楼在这个小小的镇子上分外醒目。

“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比城里的学校差。”加方乡中心小学校长蒙雷江向记者介绍,“比如以前城里学校才有的多媒体设备,我们的教室早就装上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带着记者参观学校的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等,只见每一间功能室都配备齐全。

该校的音乐教室正在上课。一间按标准设计的音乐教室里,整齐地坐着40多名小学生,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练声。一台崭新的电子钢琴安放在音乐室右上角,授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不时弹奏一小段,优美的琴声时而传出教室。

“现在孩子们很期待来上音乐课。”课后,该校音乐教师李雪艳告诉记者。过去学校没有音乐教室,音乐课就在原班级教室上,只能教唱一两首歌曲,唯一的教学设备就是收录机;现在学校有了专门的音乐教室,里面有电子钢琴、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可以展示音阶,提升学生的音准,老师能教得更专业。

“感觉现在真是有了用武之地!”李雪艳老师高兴地说。

为了让乡下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马山县近年来着实下了一番功夫。2013—2015年,该县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可不小:投入资金2.11亿元,实施校舍改扩建及新建项目318个,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 500多万元,用于校舍墙面“黑改白”、门窗和围墙修缮、运动场地建设、校园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8 260多万元,为学校配齐教学实验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和课桌椅;投入资金710多万元,用于添置食堂设备。

“经过这些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和建设,目前我县各校的变化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农村学校,变化特别明显。”马山县教育局局长黄汉仕自豪地告诉记者。

这些变化与发展的背后,是马山县“勒紧裤腰带办教育”的决心。马山县属于“国贫县”,年均财政收入仅在3亿元左右,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毫不含糊。据公开数据,该县2012—2014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分别为26 626.5万元、31 595.6万元、35 049.5万元,可见教育经费投入之大。

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那小学(以下简称龙那小学)更能说明该县农村学校的变化。绕过一座又一座大石山,龙那小学在那山里的山里,一栋刷着粉红色外墙的教学综合楼,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子里可谓鹤立鸡群。该校校园不大,但干净整洁,所有教室都已用上全新的课桌椅、多媒体设备,还有图书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尤其是有了电脑室,让这些山里的孩子高兴了好一阵子。

“老师教我们用电脑,感觉很神奇!”龙那小学学生蓝丽竹告诉记者。这段日子老师正在教他们开关机、打字、建文件夹,“等这些熟练之后,就可以让我们学上网了”,她与小伙伴们都期待着。

据介绍,龙那小学近年来新建了教学楼、学生食堂、宿舍楼等,把原来的旱厕改成了通自来水的卫生厕所。让学生吃饭能围着饭桌、如厕不再捏着鼻子,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改变,都是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很好的注脚。

不断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过去哪里能有这么多机会参加培训。”马山县金钗镇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梁培莉,近年来感受到了县里培训教师的强大力度,“基本每个学期都能外出培训一两次,校本培训更是一轮接着一轮。”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学校教师,梁培莉不禁感慨:“到外面去培训,看一看别人的学校是如何上课的,听一听专家们是怎么说的,首先视野就得到了开阔。”

“一轮接着一轮的培训”“到外面去培训”,这对于过去的马山县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难以想象的。首先是“走不开”,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很多老师都实行“包班”教学,“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师外出学习了,学生就没人带了。

近几年,这样的情况逐渐得到改变。2013年以来,马山县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共新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283人,其中272人补充到农村学校,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的局面。同时,该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会代训、送教下乡等有效措施,构建起了“国家项目示范引领、区级项目整合拓展、市级项目跟进扩散、县校项目补充覆盖”的全员培训网络。

培训,当然少不了资金支撑。2013年以来,马山县投入教师培训资金599.65万元,完成各级各类教师培训19 992人次,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外面安心学习,回来后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学生。”梁培莉老师与记者谈起了她的收获。如今她上思想品德课,经常尝试一些新教法,比如让学生表演一两段情景剧、开展一些辩论赛,课堂比过去活跃了,教学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要让老师们“乐业”,还得让他们“安居”。2013年以来,马山县投入资金8 744万元,大力实施教师保障性安居工程、周转宿舍建设,共安排900多名教职工住宿,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我感觉自己特别幸运。”马山县加方乡初级中学教师覃泓舒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教龄不长的“特岗教师”,这几年她在住宿方面“没有受委屈”,当上教师没几年就住上了教师周转宿舍,不再为住房问题发愁,她高兴地表示:“现在房子问题解决了,能更加安心地工作了。”

近年来,马山县每年财政分别投入约100万元,用于增设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发放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生活补助,进一步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

马山县还深入实施教师支教走教计划,促进教师合理流动,2013年以来全县参加轮岗交流、支教走教的教师共计1 775名,每年教师交流达11.3%以上。

目前,马山县有义务教育教研联合体18个、特级教师工作坊1个,申报市级示范性教研组6个,全县正在着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和“516”工程,致力于培养50个名师、100个学科带头人、600个教学骨干,旨在通过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的乡村教师成长起来,有效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学生快乐学习与成长

走访马山县的多所义务教育学校,无论是县城的还是乡村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上文提到的龙那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把教室外墙“扮靓”起来,画上小树、小花、小草,还配上一首首小诗,充满了童趣。在加方乡初级中学,记者观赏了由学生表演的别具特色的扁担舞,只见表演者每人手持一根装饰过的扁担,把挑、打、扛等动作融入舞蹈,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情。

质量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内涵发展才能长远地发展。马山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以“马山文化三宝”(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壮族扁担舞)进校园、“美丽学校”建设为载体,着力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该县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充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工作实施方案,将38所中小学确定为全县首批特色办学试点学校,通过以点带面、引领带动等方式,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特色学校的建设。

“我自从参加了学校的会鼓队之后,不仅学会了打会鼓,还学到了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知识。”马山县百龙滩镇勉圩村小学会鼓基地学生韦志鹏告诉记者。据悉,勉圩村小学作为全县首批特色办学试点学校之一,将当地的特色民族艺术形式会鼓引入校园,在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深化了学校的发展内涵,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快乐学习与成长。

“平时参加会鼓训练、表演,感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提高了,我现在感觉在学校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韦志鹏高兴地表示。

如今,马山县各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城北小学创建三声部民歌教育基地、百龙滩勉圩村小学创建会鼓教育基地、加方乡初级中学创建扁担舞教育基地、民族中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城西小学开展攀登英语课题研究、古零镇中心小学打造“尚贤”特色文化、古零镇杨圩小学打造“奇石”文化……越来越多的学校走上了特色办学之路,彰显了文化育人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学生快乐学习与成长,马山县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成立护校队、女生工作室、校园警务室、聘请校外危险水域巡管员、设立学生屯路长等多种形式,构建起立体、多元的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近三年,马山县中小学从未发生群体性事件和群死群伤等安全事故。2015年5月26日,马山县林圩镇东七村小学护校队成功制服了一名砸坏校门锁闯进学校企图行凶的不法分子。该事件作为典型案例,在自治区教育厅召开的学校安全会议上获得通报表扬。

今年,马山县又投入资金250万元,在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重要位置安装了监控探头,并成功接入县教育局视频监控网和县公安局视频监控网,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建成了“学校—教育局—公安局”三级视频监控平台,有力地保障了校园和师生的安全。

“现在孩子在学校住得好、吃得好、学得好。”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中心小学学生家长覃雪桐女士这样描述孩子在学校的状态。这三个“好”,充分说明了马山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绩。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马山县培训学校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师夫妇带儿子跨省支教
学校推介
推进南宁市马山县产业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马山县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思考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