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军品贸易的发展思路

2017-01-03 15:06孙丽燕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军品一带贸易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陆海统筹、东西兼顾、覆盖面广、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惠及所有参与方的宏伟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契合沿线国家的需求,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也为沿线国家间的军品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市场机遇。军品贸易本身具有一般国际贸易的特征,但是由于其提供产品的特殊性,往往夹杂着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因素。如何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军品贸易,进而加强贸易国间的政治、军事合作,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命题。

一、“一带一路”战略及其对军品贸易的影响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涵盖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诸多领域,它不仅是商路的延伸,也是国家利益边界、安全边界的延伸。是我国立足于国内外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周边外交新安全观所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一带一路”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旨在通过贸易、要素流动以及技术扩散等途径对成员国的经济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加强沿线各国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世界军品贸易是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活动的对外延伸与拓展。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国际贸易,军品贸易(以下简称军贸)不仅是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意义。“一带一路”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军贸市场,占全球军贸总规模的一半以上。预计未来10年,仅中东地区的军贸市场总额就将达到数千亿美元,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中国军贸市场提供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的发展空间,既是中国军贸市场紧跟世界武器装备发展趋势、推动自身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壮大国防经济实力、实现军品贸易可持续发展、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军品贸易发展现状

世界军事强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军贸,也一直将军贸作为国家间政治合作的重要保障和标尺,将推动军贸作为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实力、拉动出口、增加就业、维持军事工业、实现特殊经济利益的有效途径。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报告,武器出口方面,中国在2011—2015年逐渐上升成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国,出口量较对上一个5年增长88%,占全球总量5.9%,几乎翻了一番,出口的武器主要有固定翼战机、坦克、装甲战车、自行火炮、轻型舰艇、导弹及传统轻武器等。出口市场主要是亚洲及大洋洲,其中最大的买家是巴基斯坦,购买量占中国武器出口总额的35%,其次是孟加拉和缅甸。武器进口方面,2011—2015年间中国武器进口量与上一个5年相比下跌了25%,已经降至第三位。中国正在逐渐减少对武器进口的依赖,但俄罗斯依然是最大的武器供应国。

目前中国军贸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出口方面,长期以来中国只能提供低端装备和技术的总体印象并未取得实质性改观,一直依赖亚洲、非洲和美洲几个有限和封闭的市场;进口方面,一些战机、战车和船舰发动机等关键性的武器和组件仍需进口,飞机发动机及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仍未解决。2011—2015年间仅飞机发动机就占到武器进口的30%。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军品贸易发展的思路

(一)克服沿线风险挑战,增强政治军事互信

国际军品贸易是特殊的国际贸易,往往伴随着国际政治问题,是国际关系中进行军事和外交博弈的一种手段,国家或地区间政治军事关系的密切与军贸的开展一般呈正向关系。从国家关系看,军贸合作深度可以说是国家战略合作关系的新尺度,它既属于经济活动,又与政治外交和军事战略密切相关,其政治影响和军事意义有时远大于经济意义。目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军贸面临的风险挑战主要是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传统安全威胁

(1)大国间地缘政治的博弈。从“大中亚”和“新丝绸之路”构想,到持续推进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不断强化其在亚太的军力,利用中国周边海洋领土争端,极力扶持其盟友及相关争端当事国。俄罗斯与印度、伊朗共同发起“北南走廊计划”之后,又提出“欧亚联盟”的设想。印度与伊朗和阿富汗共同推进南亚“南方丝绸之路”建设行动,试图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

(2)领土和岛屿争端。基于历史原因,“一带一路”地区内存在各种领土、岛屿争端,海洋方面,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存在“南海争端”、中日之间钓鱼岛以及东海专属经济区之争等。陆地方面,印巴之间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中印边界争端、巴以领土争端、乌兹别克斯坦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边界争端等。

(3)沿线个别国家政局动荡。“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受国内社会阶级矛盾、民族宗教问题等复杂因素影响,这些国家大都政局动荡,缺乏共同归属感,导致重要的内政外交政策缺乏延续性。

2、非传统安全威胁

(1)恐怖主义的威胁。以恐怖主义为核心的地区“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是威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日益成为区域内最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区域内的各极端组织出与国际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也有所加强。

(2)海上航道的安全风险。全球商业贸易的90%和石油总量的65%要通过海洋运输,其中印度洋航线分布着诸如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对全球贸易有着重大影响的战略要道,40%的全球贸易运输要经过马六甲海峡,40%的原油贸易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中国远洋生命线大部分集中在这一航线上。维护通行安全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考虑,这种考虑将基于通道的“打通”或“切断”而展开。

(3)区域经济一体化压力。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在于建立中国与东南亚、中亚、中东、欧洲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寻求更加深入的合作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输出资金、技术推动区域内国家发展与繁荣。而美国提出构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P),对亚太地区逐步形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起到分化作用。此外,欧美联合构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从欧洲大陆方面阻碍亚洲与欧洲的经贸合作进程。

中国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军贸,需要了解区域内国家需求,根据不同的利益关切,分清主次,明确重点,强化国别研究和风险评估,切实拿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为经济与贸易合作提供安全保障。在应对区域内大国地缘政治的因素时将大国视为“利益攸关方”,在不同层面推进合作,加强政治信任,寻找共同利益的契合点。在面对关国家政局动荡时应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相关各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维护区域稳定。在地域分布上南北两个方向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保证有赖依赖于“一带”与“一路”的有效互动,但真正有效的互动还在于发挥“支点”国家的作用。巴基斯坦作为中国“全天候”伙伴可以充分发挥其“支点”的作用。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巴基斯坦对阿富汗的影响力以及自身地缘条件,打击包括“疆独”势力在内的中亚地区各个恐怖组织;利用印巴矛盾牵制印度,减轻中国西南方向上的安全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可合理使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Gwadar)港,其地理位置对于打击印度洋西岸海盗物资补给以及保证海湾地区的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依托互联互通和共同研发,降低军品贸易成本

国际贸易成本包括国际运输成本、交易成本、政策壁垒等,军品贸易也不例外。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依托互联互通和共同研发能够降低军品贸易中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通过完善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通道骨干工程,形成连接亚欧非各国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对于提升区域间经贸合作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意义重大。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优先进行关键通道、关键节点的建设工作,打通瓶颈路段,完善配套设施,推动港口建设,加强海上物流通道合作,建立统一的运输管理机构,规范运输规则,减免通关手续,实现水陆运输便利化。

与其他行业类似,军贸的内在动力来源于不断产生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解决方案,这些都需要源源不断地创新研发。开展联合研发对于输入国来说可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发展自己的军工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对于输出国来说,可以得到较为充裕的研制费用,共同解决技术难题,而且可以满足自用和外销两方面的需求。

军工合作联合研发的决定因素中,既有市场导向的关系,也取决于有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军事亲密程度。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军品联合研发为例,两国之所以能够开展联合研发,并使之尽快“当地化”,是中国较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整合能力与巴基斯坦市场推介及辐射能力的共赢结合,能够积极提升中巴两国在国际军品市场上的地位。

(三)拓展贸易国别范围,增进国际经济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为“一带一路”。其中,“一带”从中国西安出发,向西途径中亚、俄罗斯到远中东欧。“一路”则从福州出发,沿着港口开放城市,途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穿过霍尔木兹海峡与地中海直达中东欧,与“一带”巧成闭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欧盟、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为全面战略伙伴;巴基斯坦为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德国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为全面合作伙伴;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阿富汗、韩国、印度和斯里兰卡为战略合作伙伴;东盟、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国和乌克兰为战略伙伴。

中国传统军品贸易对象是巴基斯坦、伊朗和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探索国际合作发展的新思路,在巩固中东、亚太、非洲等传统军品贸易业务重点市场的基础上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持续巩固传统核心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努力培育潜在市场,分散市场风险。近几年拉美地区军品贸易市场日渐活跃,中国应当借拉美各国装备更新换代意愿强烈之机,加大在该地区的市场竞争力度,争取在拉美地区军品贸易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四)反哺国内国防科工,增强军工经济实力

中国军贸正在经历一些可喜的创新与变化,由传统的小批量产品逐步向批量产品转变,贸易对象由相对贫穷的国家向较为富裕的国家转变,军贸产品从低档逐渐向中高档转变;市场开拓模式由简单的产品贸易向技术、服务以及产品方案体系等方向转变。

通过许可证转让、补偿贸易、军工合作、技术交流、以及更深层次的共同研发等方式,积极开拓市场(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军品贸易市场),提高军品贸易出口在世界军品贸易中的份额。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国际军品贸易市场竞争,使企业承担更多维护国家安全战略利益的使命。持续提升军品贸易业务各环节精益管理水平,将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作为开拓市场、维护市场、创造客户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军品贸易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加强技术服务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

一是提升军品贸易业务发展能力。聚焦市场需求和客户期待,对现实和未来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提升军品贸易业务市场开拓能力、产品技术集成能力、采购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构建支撑军品贸易发展的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二是从需求牵引向技术推动与需求牵引相结合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大军品贸易”转变。持续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努力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实现我国由产品、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另一国输出的模式向发挥比较优势、全球配置资源要素的模式转型。三是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国内企业联合参与军品国际化经营,发挥整体合力,进一步打造我国军品出口的品牌和亮点,提升国际影响力。四是充分发挥技术外溢效应,开展国际生产协作、军事技术合作及与国外联合科研和试验设计工作作为军事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对军事发达国家,比如俄国,法国,以色列等来说,我国可以通过军事技术合作来获得自己不占优势的军事高技术和产品,提高本国的国防科技水平。

四、总结和前景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将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安全。作为军事学和经济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人权保护、合理合法的军贸若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可以为一国带来诸多利益,包括军事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远、艰巨的任务,军贸开展得当,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增光添彩,但若操作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激发沿线国的政治敏感度,甚至加重“一带一路”建设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从事军品贸易,一定要把握好“度”,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止步不前。

未来应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更加注重在军贸知识产权保护、军贸专业人才储备和培养、军事技术领域合作等,充分发挥军品贸易服务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作用,充分体现军品贸易在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影响力。■

(孙丽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防经济、国际经济)

猜你喜欢
军品一带贸易
小议国内军品市场特点与营销策略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MES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军品生产中的应用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