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含勇
绿工厂、绿园区、绿监管、绿产业,近年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都市摒弃“三高”发展模式,努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加快产业绿色改造升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速,助推产业转型。
绿色工艺
2016年9月7日,东风标致4008在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正式下线。除了高度自动化,还有让人惊叹的绿,一期2484亩厂区,漫步其间,蓝天白云,绿草如茵。
“它不光外面是绿的,里面的工艺也是绿色的。”成都工厂党委筹备组负责人吴政带记者来到涂装车间,几十台机器人灵活地挥动手臂忙着喷涂“白雾”,但基本闻不到漆味。
车间主任李景华揭秘:新风从车间顶部送下来后,被吸入底部排风系统,残余漆雾被碳酸钙粉末吸附净化后形成新风回用,“采用这种干式喷漆室技术,85%以上的送风可循环使用,能耗降低60%,废漆渣回收利用,污水实现零排放”。
“我们把环保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负责人说,公司把环保要求融入生产过程,变成每个环节的标准动作,培育环保氛围,应用环境技术,形成环保文化。过去5年,通过推进绿色合作伙伴行动计划,公司已为超过450家供应商、700家经销商提供免费环保培训,目前已有近900家经销商自愿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能效小组强纽带
《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5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比2015年下降3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9%。从各国实践看,一个很重要的减排举措就是提高能效。
自2012年起,成都经济开发区实施了中德“开发区能效和产业共生”项目,11家企业参加首届能效小组,34次调研共提出108条整改建议,每年总计节约能耗费用1568万元、节电3182万度、节气122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9万吨。
车轮公司产生的废弃钢材,成了动力公司的生产原料,而钣金公司可共享废钢切割设备,三方合作初步达成。在组建能效小组的同时,成都经开区积极推进企业之间“产业共生”,目前已有7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22家存在“配对”可能。
在成都各产业园区,加强国际节能环保产业合作、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正在形成共识。金堂、成华、锦江等区县正在积极创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服务业基地。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近年来,成都市以最严举措防治污染,壮士断腕化解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淘汰和关闭了印染、建材等310户企业的落后产能,整体退出煤炭生产和钢铁长流程冶炼两个领域,水泥、钢铁、平板玻璃重点企业全部完成脱硫脱硝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四川省重大决策部署,成都市提出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建设经济、科技、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为支撑,统筹推进城市空间、城市发展动力、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城市民生和城市治理七大主要任务。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表示,成都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健全绿色制度体系,不断推进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在2016年9月11日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成都就加快产业绿色化转型指明路径,即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评价,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业态互补、高中低端协同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