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英
精当叙例灵活用例
——议论文教学之叙例
宋晓英
《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要求是学生能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而且从今年高考命题来看,议论文写作教学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逐步适应议论文写作,我打算从事例概括加以过渡,毕竟学生对于写人记事写作在初中阶段做了大量的练习。因为是第一堂议论文教学,我做了如下尝试:不说明是作文课,而是让学生看了一段《中国梦想秀》中有关夏伯渝的人生经历。学生看完之后,都对人物赞叹不已,为主人公对梦想的坚持而感动。我就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围绕“梦想”主题进行叙例。学生们都饶有兴趣,个个奋笔疾书。但是在查阅学生的作业时,发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错误:
因为惯性写法,很多学生概括事例非常详尽细致。如有同学这样写到:“有这样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他头发斑白却昂首挺胸,他失去双腿却傲然站立,他敢于穿上冲锋衣背上登山包,他敢于卷起裤腿面对质疑:他叫夏伯渝。四十年前,这位意气方刚的小伙子做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选择——登珠峰!他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歌曲一路前行,怀着征服它的梦想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但天有不测风雨,在攀登到8600米的“死亡地带”时,突然遭遇了恶劣天气,因主动把睡袋借给队友致双腿冻伤坏死被迫截肢。遭遇如此绝境,他没有放弃!装上假肢,攥着梦想,勇敢站起!四十年如一日的训练!训练!取得了两次冠军,登过了巴郎山、四姑娘山等世界名山。他的最终梦想便是征服那曾一度让他止步的最高峰。四十年,他的梦想一天天坚定、壮大。他鼓起勇气站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身着橙黄亮眼的冲锋衣,背着厚重的登山包,卷着裤腿,摔倒一次便成长一次!舞台上,他的梦想让所有人震撼。珠峰让人赞叹,而夏伯渝和他的梦想更让人钦佩不已。”
不可否认,这位同学的语言、思路都很出色。但问题是把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叙例混为一谈。如此详尽的叙例,冲谈了论证的力量。这一部分几乎占了一页,有点本末倒置了。这时候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定义两者的区别:议论文的叙例是为论证观点服务的,篇幅不能太长,因而它的篇幅宜少而精,概括性宜强。要根据论点选择合适的角度去叙事,语言要凝炼,要吻合观点。
第二种比较普遍的错误便是叙述的角度不够明确,无侧重点,扣题意识不强。如有同学写到:年已66岁的夏伯渝,曾经是一名国家队登山运动员,1975年,他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在攀登到8600米的 “死亡地带”时,突然遭遇了恶劣天气,经过两天的奋斗,不得不撤退,撤退途中,队友不慎丢失了睡袋,年轻气盛乐于助人的他便把自己的睡袋给了队友。第一天,他背着行李下了山后才发现自己的双腿坏死。就这样,他失去了双腿。但他不后悔当初的善举,也不甘心就这样在轮椅上度过一生。于是,他安装上了假肢,但仍不忘自己的登山梦。近几年来,他已登上许多高峰,然而他的梦想仍未改变:登上珠穆朗玛峰。
这样的叙例很容易让人误解,像文中对主人公“年轻气盛乐于助人、不后悔当初的善举”的强调纯属画蛇添足,反而会让读者误以为中心是“乐于助人”。可见,学生对材料和观点的密合度把握不够。一味地概述事例却不知道围绕主题而展开,减弱了材料的论证力度。
因此,笔者针对这两个问题,探讨一下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紧扣中心,筛选信息
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选择比较法。我依然选择了夏伯渝的材料。但是在练习之前,我先列了一张表,让学生自己围绕“梦想”主题一一对应打勾。
1.1974年参加国家队,因可以免费体检而报名2.一年四季用冷水洗澡,绰号“火神爷”3.75年登珠峰遭遇恶劣天气4.善良的他把睡袋借给队友5.因登珠峰,未能为父亲送终6.珠峰夺走了他的双腿(双腿冻伤坏死被迫截肢)7.德国假肢专家说还可以继续登山8.数十年来,每天5点班起床锻炼9.残疾人运动上多次获奖10.攀登四姑娘、巴郎等山峰11.此时的他已年过六旬
学生在小组稍作讨论后,都一致地认为8、9、10是紧紧围绕“梦想”的,其他紧密度不够,可一笔带过。筛选以后,让学生再次概括,大部分同学相比较之前的叙例进步明显,语言显然简洁多了。如:年过六旬的夏伯渝在他第一次攀登珠峰时,因遭遇恶劣天气而失去了双腿。虽然经历了失败,身心都受到摧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过登山。每天用假肢锻炼,参加国际性攀岩、登山比赛,并取得好成绩,这股不屈的意志正是源于他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梦想。
学生在叙例时有了点题意识。为了巩固这一教学成果,我还特意让学生和之前的概述进行了比对,让他们意识到议论文的叙例在于概括性和针对性。明确了这点以后,学生再次练习叙例就轻松多了。比如,写九岁盲童吕岳駿乐观面对苦难,学生就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9岁的吕岳骏因患脑瘤压迫视觉神经而致失明,但即便是看不见色彩,他依然坚强乐观:笑着言语、笑着打架子鼓、笑着唱歌……就是凭借这乐观的心态,战胜种种困难,在自己的逐梦路上越走越远。
二、开拓思维,巧用素材
议论文,材料是水之源。但是高中生因学业压力大,根本无暇去参与生活,体验人生,他们积累的素材量是非常有限的。那如何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便成了议论文教学的难点。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指导学生如何举一反三,如何把有限的材料用到无限的主题当中去。
苏轼曾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首先还是应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不同侧面看事例的能力。在每节作文课之前,读一则时政新闻,让学生谈谈他们的看法。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抵触,思维也活跃的,绝大部分同学能够参与进来,各抒己见。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再让他们看吕岳駿的事例,除了一开始想到的“乐观”外,很多同学还从他身上得出“坚强”“感恩”“梦想”等内涵。
比如写坚强的:吕岳駿,一个九岁盲童,并没有被生理上的缺陷打到。他坚强地面对一切,在短短33天里就学会了架子鼓;靠听唱片、听音阶学会了唱歌;用盲人打字机写出自己的梦想……他的眼神因坚强而不再黯淡,他的人生也因坚强而充实。
写感恩的:9岁的吕岳骏因患脑瘤压迫视觉神经而失明,从小便有他爷爷悉心照顾,他爷爷当仁不让地成了孩子的眼睛,每天陪伴在他身边。小岳骏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登上《中国梦想秀》,只为带爷爷和全家人去旅游,一曲《甲你揽牢牢》饱含了对他爷爷的感激之情。
写梦想的:9岁的吕岳骏因患脑瘤压迫视觉神经而失明,但眼前的黑暗并没有打退他逐梦的信。虽然看不见,但是摸得着。凭借天赋,挥洒汗水,小小年纪就开了属于自己的演唱会。良师点拨,再加上自己探索,他仍前行在成为一名优秀鼓手的路上。
三者的叙例都紧紧围绕各自的中心而展开,重点突出,点题意识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本人也获益匪浅,很多方面有了自己的深刻体验。
当然,议论文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这只是第一步。但笔者相信,只要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兼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一定能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中学暨阳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