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裴佩
全力以赴打赢彝区脱贫攻坚战
——专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
·本刊记者 裴佩
对四川而言,大小凉山彝区能否如期脱贫摘帽,事关四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也事关四川改革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彝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有哪些重要举措?针对大小凉山彝区的脱贫攻坚进展情况,记者邀请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作权威解答。
记者:大小凉山彝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最贫困的区域之一,历来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彝区的扶贫开发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张谷:彝区脱贫攻坚既是扶贫工程,又是发展工程。我们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在深入实施《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彝家新寨建设、乡村道路畅通、农田水利建设、教育扶贫提升、职业技术培训、特色产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产业发展服务、卫生健康改善、现代文明普及等“十项扶贫工程”,分年度制定实施方案,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93.2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投入129.6 亿元。经过3年努力,大小凉山彝区贫困人口由2012 年底的51.8万人减少到2015 年底的44.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8.9%下降到16.2%,彝区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已进入只争朝夕战贫困、万众一心奔小康的决胜时期。
记者:我省彝区有国家级贫困县11个,贫困村1930个,2015 年末贫困人44.9万人。整体改变彝区贫困落后面貌还要做出哪些艰辛努力?
张谷: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最艰巨的主战场之一,又是“一步跨千年”的特殊地区,大小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立足彝区阶段性特征和发展实际,紧紧盯住彝区脱贫攻坚的突出问题,瞄准最贫困的村、最困难的户和贫困群众最急迫的事,研究制定特殊支持政策,采取超常举措和过硬办法,全力以赴打赢彝区脱贫攻坚战。
认真落实“六个精准”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和10个扶贫专项方案。2015年,省委、省政府加大彝区脱贫攻坚力度,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国土政策支持、加强禁毒防艾工作和建立对口帮扶机制7个方面,采取17条特殊支持措施,计划到2020 年增加省以上投入238 亿元,进一步带动彝区强化“造血”功能。
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省、市(州)、县(区) 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投入,提高专项扶贫资金支出占一般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比例高于支农资金增长。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将项目资金安排权交给县级统筹。推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到贫困户。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实行免担保、免抵押、补利息。推广贫困村互助资金等措施,解决扶贫投入不足的问题。
布拖县群众欢度火把节 。图/东方IC
深化对口定点帮扶工作。大力实施省内对口帮扶彝区贫困县和三峡集团帮扶工作,积极推动帮扶地和受扶地搞好对接会商,抓紧编制帮扶规划,确保资金早投入、项目早实施、帮扶早见效。深入开展“万企带万村”扶贫行动,引导企业支持贫困村产业发展。推广“结对认亲、爱心扶贫”模式,深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从2016 年起安排省内医疗机构、高等学校和重点企业对口帮扶彝区贫困县( 区),确保每个县( 区) 至少有1 个医院、1 所高等学校、1户企业对口帮扶,加快改善彝区贫困落后面貌。
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上来。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县委书记和县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按照“六个重视选用”“六个坚决不能用”“六个坚决调整”的选人用人要求,选好配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牢固树立“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理念,持续整顿彝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凉山州所有乡镇(街道) 建立631 个“苏施”( 彝语,优秀青年人才)党支部。
记者:彝区过去是“一步跨千年”,如今在“十三五”期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确保大小凉山彝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有哪些举措?
张谷:“十三五”期间,决胜彝区全面小康,我们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发展条件,以资源创新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重点补齐全面小康短板,以禁毒防艾为重点推进社会依法治理,努力把凉山州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州,把彝区建设成为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彝区。
坚持新、改、迁结合,家、园、寨融合,配套建设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打造宜居新村新寨。提高彝家新寨补助标准,省财政补助资金标准从每户2 万元提高到2.5 万元,村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每村再增加50 万元,2016至2020年规划建设彝家新寨1181个,覆盖10 万余户。
加大力度推进新建宜宾新市-攀桂花、乐山-汉源、西昌-云南昭通、西昌-香格里拉等高速公路,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360 公里,确保到2020 年彝区高速公路大通道骨架初步形成,实现100% 乡镇通油路、100%建制村通硬化路。同时,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13 座水库枢纽及配套工程,解决98.5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落实彝区15 年免费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学前教育,全面推广“一村一幼”,着力解决学前语言问题。逐步免除3 年幼儿教育保教费和3 年普通高中学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校舍257 万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58 万平方米,配备完善教学设备245万台套。加强教师队伍,启动实施5年一轮的大小凉山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完成2.3 万名教师培训。组织2.5万名彝区中职学生到内地就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 万人,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规划实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5 万亩,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22万亩,建设现代畜牧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65 个。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工程,每年投入资金2000 万元,扶持壮大一批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贫困户开办家庭农牧场。设立特色产业发展资金,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大小凉山彝区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健康文明新生活普及。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着力建设一支适应彝区群众需求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探索试行财政支持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让彝区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倡导优生优育。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有效遏制毒品艾滋蔓延。大力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和感恩奋进教育,倡导文明健康、勤俭节约、自立自强、遵纪守法的新生活,真正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责编:贺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