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 曲木史哈
把握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工作力度
·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 曲木史哈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王东明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工作力度,我谈几点意见。
今年以来,专项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农村改革主攻方向,加大改革力度、创新改革举措,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今年5月,汪洋副总理对我省农村改革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中央办公厅、中央改革办、中央农办将我省农村改革情况印发全国。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农村改革在全省各项改革中走在了前列。
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加快推进,已完成外业调绘指界、农户签字确认的面积为8124.5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80.6%,今年底将基本完成。建立全省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已经建成。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全省已核查纠错林权证8.3万本。全省76万余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完成确权登记任务,确权颁证率近45%。探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颁发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证书。把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扩大到21个市(州),并在10个首批试点县(市、区)全域推开。
二是放活土地经营权步伐加快。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对一次性流转30亩以上的逐级登记,探索土地“零风险”流转的多种方式。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已建立市级平台8个、县级平台104个、乡镇服务站1486个,累计完成交易逾12万宗、交易金额584.36亿元,覆盖全省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省耕地流转总面积达1688.9万亩,流转率达28.9%,其中适度规模经营流转面积占到63.3%。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家庭农场达2.9万个,农民合作社达6.4万个,龙头企业达8807家,在175个县(市、区)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搭建农业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结合平台,在20个县(市、区)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深入开展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服务占比超过50%。
四是农村金融创新实现新突破。已有19个市(州)成立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农业担保机构,覆盖全省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基本形成。在30个县(市、区)深入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累计发放贷款1.93亿元。在全省推广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截至5月底累计发放贷款5.96亿元。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截至5月底,已分别发放贷款5亿元、711万元。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累计发放借款1.07亿元。全面启动成都市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涉农保险服务,特色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10%,推进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苍溪县永宁镇印合村新型农村社区。
五是改革试点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央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等9项国家级试点项目,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11项省级试点项目扎实推进,已经取得一些制度性成果。郫县开展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已有11宗土地入市,建立了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泸县开展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农民住房保障、宅基地使用、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初步打通宅基地依法进退的“通道”,其它各类试点项目也都在有序推进。在抓好4个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同时,全面启动20个省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工作,改革试点试验进入新阶段。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省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改革的任务框架基本确立,工作机制日益完善,成效开始不断显现。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利益关系复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做好打攻坚战的思想准备。从目前看,改革推进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进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工作力度大、措施很实在,改革推进比较快,但也有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没下真功夫,进度相对滞后。二是认识不到位,个别干部对改革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对改革的方向原则和工作方法,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存在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的情况。三是经验推广不够,改革试点做了很多,也总结了不少经验,但是面上推广还不够。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解决。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政策、原则、方法作了系统阐述,对当前改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推进下一步农村改革,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省委提出的深化农村改革主攻方向是,“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是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主线的具体部署。我们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其中有几个关键:一是土地流转集中,二是新型主体培育,三是社会化服务,四是金融服务体系,五是集体资产流转搞活的问题。我们开展农村改革试点,都是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主要目标,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首先要有规模化,在规模化基础上还要有机械化、科技化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我要特别作两点说明。第一,省委确定的农村改革主攻方向,是这轮改革的主战场,是要在全省全面推进的重大改革任务,试点探索也都是围绕推动主攻方向上的改革。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要只抓点、不抓面,要以面为主、点面结合、以点促面。第二,这轮改革中的放活经营权与过去搞土地流转有根本不同,因为今天放活经营权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三权分置”,另一个是“长久不变”。这两个前提都是重大制度创新,接下来还要通过法律形式予以明确。在这两项重大制度创新基础上,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要培育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就是涉及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深刻变革,也正是要实现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第二个飞跃”。因此,省委提出的主攻方向,正是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的战略任务和核心目标,各级各部门务必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围绕主攻方向精心部署大力推进,争取我省在新时期农村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关于原则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小岗村讲话再次强调了深化农村改革的原则和底线。原则主要是两个:一是要把握好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二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底线主要就是“四个不能”: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原则和底线,必须牢牢把握、严格遵循,既不能以改革为由损害农民群众的利益,也不能因为推进改革损害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但是,也绝不允许以守原则底线为由裹足不前、无所作为,必须要积极推进改革,在积极推进中坚持原则底线。
三是关于工作方法。改革涉及群众根本利益,要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必须注意工作方法。第一要分类推进,改革任务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上推进的,另一类是局部试点的。对于面上推进的,特别是主攻方向,重点是出台配套政策,强化工作责任,健全推进机制,加强督促考核,全面加快推进。对于局部试点的,重点是鼓励基层大胆探索,针对问题改革创新,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形成可以在面上推动的改革举措。第二要统筹推进,紧密结合其它重点工作,近年来各地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和脱贫攻坚,既要把这些重大工作作为改革的载体,在发展中推动改革,也要把改革作为推动这些工作的重要举措,以改革促进发展。
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深化农村改革助推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通过改革创新,为脱贫攻坚增添动力、释放活力。近年来,各地围绕改革助推脱贫攻坚有不少探索,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在扶贫投入方面,有些从项目申报环节整合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扶贫投入;有些改革财政扶贫投入方式,通过专项基金、融资平台、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四两拨千斤”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扶贫;有些将财政投入形成资产量化为贫困户股份,实现贫困户长久收益。在产业扶贫方面,有些把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把带动贫困户的新型主体纳入扶贫政策扶持范围,既推动了产业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也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在金融扶贫方面,扶贫小额信贷和各地发展的扶贫互助社都是金融创新,为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改善生活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撑,等等。这些改革举措解决了扶贫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操作性很强,对扶贫工作是有力的促进,农工委、扶贫局要注意总结推广,成熟的要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
四是关于流转方式。这些年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是租赁,在集体内部主要是转包,这两种方法操作简单,群众容易接受,两种流转方式占比达到80%以上。但是近年来,这两种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稳定性差,有的业主违约,有的农民违约,影响产业持续发展;二是成本较高,近年来土地流转费持续走高,增加了经营成本,甚至影响到产业持续发展。近年来,各地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多探索。一条思路是对租赁方式进行完善。例如成都市推广“农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眉山市探索“土地流转+租金兜底+综合服务”机制,都是在努力实现“零风险”流转。另一条思路是探索股份合作、托管经营等多种方式。崇州等地探索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能够低成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还能让农民分享规模经营的长远收益,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一种重要方式。另外,供销社探索的土地托管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些好的机制模式,各地都应该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学习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省委专门出台推动改革落实的12号文件,王东明书记专门就推动改革落实作了重要讲话。专项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深入领会把握,坚决贯彻落实,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工作力度。
一是加大主攻方向改革推进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确保年底基本完成工作任务,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严格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政策要求。不断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着力重点,纳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全方位的政策扶持。顺应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需要,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精心实施供销合作社改革。在脱贫攻坚中,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可以让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享受部分扶贫政策。大力总结推广土地股份合作、托管经营、“大园区+小业主”等机制模式,积极实践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走出具有四川特点的农业现代化路子。
对各部门提些具体要求:财政厅要抓好贫困县整合统筹涉农资金试点培训,加快推动工作落实,注意总结试点经验,下一步争取扩大试点范围;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探索财政预算改革,编制好明年农业农村预算。国土资源厅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中,要适应市场需求放开用地项目限制,例如农村休闲康养产业也可以允许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中,要重点探索法律、制度层面的改革,探索如何通过法律、制度对宅基地使用的面积、申报和管理等进行规范。住建厅要坚持抓好农村垃圾、污水、美化环境三大工程,推动农村建设提档升级,既解决农村的形象、村民的健康,也解决农业面源污染;要与扶贫局、发改委一起,抓紧核对遗漏的建卡贫困户的危房问题,摸清已脱贫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情况,及时进行弥补和处理。水利厅要突出抓好水价改革,牵住水利改革的牛鼻子,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厅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中,要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做实,把所有农村土地纳入集体资产,从法律上把产权关系理顺。林业厅要重点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群众多种树、保护树、爱护生态。金融部门要加大对“三农”和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供销社要围绕市场化改革方向,建设为农服务的综合体系,提供农资供应、产品销售、土地托管、金融等服务。
二是加快改革试点工作进度。国家和省上从改革全局出发,部署了一系列改革试点任务和改革试验区。这些试点试验关系面上改革推进,关系法律法规修订,意义十分重大,必须不折不扣扎扎实实推进。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批复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精心安排、加快推进,如期完成工作任务。全面推进20个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工作,除中央明确未经授权不准试点的改革内容外,所有改革项目都可以在试验区进行试点,综合试验区要从提高农村改革系统性、协同性出发,摸索工作方法,总结改革经验,形成一批改革亮点。承担试点试验任务的地方党委、政府要担负起农村改革“先锋队”的光荣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在农村改革中走在前面,为全省全国提供经验借鉴。省级相关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帮助细化试点方案、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总结提炼推广经验,务求改革试点取得实际效果、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完善改革落实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方案制定,一手抓任务落实,构建全程跟进、全程负责、一抓到底的改革工作机制。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相关部门一项重要的固定职能,切实强化力量保障和工作支持。落实专项改革方案对接、年度重大任务清单等制度,完善农村改革督察机制。探索农村改革容错机制,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充分调动改革积极性。建立农村改革追责问责制度,对农村改革任务落实不力的要予以通报,造成严重影响的要严肃追责。
四是大力总结推广改革经验。鼓励支持基层和群众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农村改革经验总结推广,注重从改革试点和基层群众的创新创造中发现典型,注意总结各地改革中的成功实践,学习借鉴省外成功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推广,转化为推动面上改革的政策举措。加强农村改革宣传,着重宣传解读改革政策,宣传改革成功典型,引导农村改革的正确舆论导向,营造关注、支持、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责编:贺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