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政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不是仅靠一时的勇气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战斗精神除了勇敢,还有更多的重要的内涵,需要我们当代革命军人理解和塑造。
逆境不退缩。顺风顺水的仗好打,一鼓作气,势如破竹,直捣黄龙,就像解放战争后期,三大战役打完后,国民党军队军心崩溃,解放军从北到南一路追击,国民党整师整团的投降。打这种仗谁都会有战斗精神,都能勇敢,但这种仗不多,往往都是在大局已定、胜券在握的时候。真正需要战斗精神的是在战略防守、战略相持的阶段,特别是处于胜负难料的逆境,交战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就看谁能坚持不退缩,挺过最后五分钟。孟良崮战役,敌我双方打的是明牌,粟裕要围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张灵甫想以自己为诱饵,实施“中心开花”反包围策略,胜败关键就在于能否坚守阵地到援兵到达。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我军伤亡很大,物资奇缺,饥寒交迫,而敌74师眼看援兵离自己只有3公里,开始展开轮番反扑,双方在阵地上出现僵持。此时我军有人主张“撤出战斗”迅速转移,以免“陷入不测”,但指挥员粟裕坚决否定,而且在激战通宵后一反我军打夜战的常例,不管敌军飞机的威胁,天亮后继续发起更猛烈的攻击。解放军发扬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身处逆境,决不退缩,最终一举突破阵地,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困境还坚韧。逆境需要坚持,困境不但要坚持,而且要有应对艰难困苦的坚韧。自古以来,有很多在战场上面对敌人舍身搏命一往无前的勇士和军队,但是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坚韧、顽强坚守更难能可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8万多红军,面对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前有天堑、后有追兵、外无支援、内有斗争、缺医少药、粮弹不继的困境中,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转战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血战无数,长征两万五千里。在这样古今中外战争史罕见的困境中,部队不但没有垮,没有散,反而发挥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伟大作用,靠的就是红军将士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强敌不畏惧。我军从1927年建军开始,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弱对强,凭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弥补兵力武器的差距,取得以弱胜强的辉煌战果。上甘岭战役就是这种精神最好的诠释。战役之初,在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我志愿军仅有两个连守卫。而美军调集了6万多人,大炮300多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在我军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把阵地山头都削低了两米。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志愿军官兵没有被震住,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始终保持着激昂的士气,凭借坑道、机枪、手榴弹,与敌鏖战43天,阵地易手59次,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英勇顽强,不仅造就了战役的胜利,而且沉重地打击了对手的士气,把美军打回了谈判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