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评论员
航空筑梦利剑擎空
文/本刊评论员
期望中国航空工业以及整个军工产业的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发展责任。
2017年7月30日,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运20、歼20、歼16、空警500等一批新型航空武器装备以威武的雄姿雷霆万钧般掠过基地上空,向世界宣示人民空军建设成果的同时,也集中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国人振奋。
拥有制空权,才能赢得现代战争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是时代赋予人民空军的重大使命,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必然要求。” 毫无疑问,建设新型战略空军,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工业基础之上,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40多万员工就是这一战略使命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国防建设的支柱性产业,航空工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亿万人民的心;作为现代战争的核心装备,航空武器研制的每一项突破,都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和军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作为国家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产业,航空工业发展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数十万科技工作者和产业工人的心血和汗水。当我们为国防建设和航空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兴奋、欢呼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数十万航空人为之而付出的智慧、奉献,甚至牺牲。
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十万航空人肩负强国强军使命,从一穷二白起家,坚持自力更生,不懈攻坚克难,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探索发展路径,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航空工业科研生产体系,研制生产了种类齐全的航空武器装备,为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国防建设、保障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航空工业适应我军战略转型需求,紧盯世界航空武器装备发展前沿,聚焦航空主业,担负强军首责,立足自主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强化科研攻关,推动管理提升,航空武器装备取得重大成果,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武器装备呈井喷之势:运20飞机装备部队,歼20飞机高调亮相,歼15、歼10B以及武直10等一批重点型号批量交付部队,无人机实现系列化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体系化作战能力的提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已经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进而“并驾齐驱”的巨大跨越,引起了世界军事界和航空界高度关注,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和震慑力,推动了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国民信心的提振。
探究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示我们的经验和成果。
其一,坚定不移地担当航空报国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数十万航空人贯彻党的强军思想,担当发展航空事业的政治责任,落实装备建设的各项任务,在新型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的种种困难面前,不畏艰辛,敢于挑战,密切协同,默默奉献,表现出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我国政治优势和航空人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
其二,坚定不移地贯彻自主创新方针。面对装备贸易的层层封锁和科学技术的种种壁垒,广大航空科技工作者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盯科技前沿,追求技术创新,取得了大量研究和应用成果,突破了一系列数字化设计、制造和试验难题,培养了众多领域的专业化人才,有力地保障了新型装备的研制生产,为航空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动国家整体工业体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其三,坚定不移地推进管理创新。面对现代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的复杂系统和众多专业协作的考验,航空工业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两化融合战略部署,学习运用现代飞机研制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统筹行业内外资源,大力推进并行工程、流程管理、精益制造等科学管理工具的运用,促进运营管理体系革新和管理能力提升,大大加快了型号研制进度,提升了装备研制质量,增强了企业核心能力。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成就,是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进步的缩影,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标志。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差距。近年来,航空武器装备研制虽然进步显著、成绩斐然,但一切都已属于过去,未来的产品研制、改革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发展变革的复杂局面,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落实中央关于国企改革和国防建设的战略任务,是中央企业必须牢记的政治使命。期望中国航空工业以及整个军工产业的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发展责任,贯彻中央关于军民融合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目标实施,不断提升武器装备研制水平和军队协同作战能力,为国家安全、人民福祉提供更加坚强的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