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定位

2017-01-02 06:36
军事历史 2017年2期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带转折性质的重要历史事件,它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关于九一八事变在不同历史体系中的定位问题,国内史学界尚有较大争议。本文试就九一八事变在不同历史体系中定位问题略作介绍和探讨。

一、九一八事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定位

毛泽东曾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448、449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历史把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

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1948年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15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战后,日本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满洲’(九一八事变)为导火线而开始升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是中国学者最早引起讨论的问题。对此,说法很多,主要有两种:传统说法是1939年说,即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大战由此爆发;近年来主张1937年说,即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大战的起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五卷本),是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该书分析研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分别在东方和西方先后爆发的。1931年9月,日本在中国制造九一八事变,在东方揭开大战的序幕后,又于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大战由此在东方爆发。1935年10月,意大利在西方最早挑起入侵阿比西尼亚的战争。以后,又经过德意联合武装干涉西班牙和德国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不流血的征服,到1939年9月德国大举进攻波兰,大战由此在西方爆发。

该书认为:从东西方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到东西方两大战场的产生和发展,它们各有自己的序幕、起点、高潮和终点。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和范围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一开始就是全面战争和大打,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法西斯国家,则受到野心大与实力小的矛盾制约,其发动的战争是沿着由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由分别展开到先后结束不规则的轨迹发展的。日本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战争开始,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大战在东方爆发,成为局部战争转化为全面战争的开始。1939年德波战争爆发,大战在西方展开,欧洲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经过1941年苏德战争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便达到了全球规模。以后,随着同盟国的逐步胜利,战争在西方和东方先后结束。

该书指出:日、德、意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是在东、西方分别酝酿,通过发动一系列局部战争而逐步演变成为全面战争的。日本率先发动侵略战争,悍然武装侵略中国东北,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列强确立的凡尔寨—华盛顿体系,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其后,德、意两国又在西方形成战争策源地。德、日、意法西斯结为反动同盟,成为国际上最邪恶、最凶残、最反动的势力,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最危险的敌人。九一八的炮声向世界宣告,日本点燃了世界法西斯对外侵略战争的第一把战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该书明确指出:“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005年9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讲话中正式明确了九一八事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定位。

由军事科学院联合中央党史研究室、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抗日战争史》(教科书),完全采纳了上述观点,并使其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二、九一八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定位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抗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反映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关于抗日战争起点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史学界的一个热点所在,争论甚为激烈。由于过去教科书和有关的历史著作只确定了中国全国抗战爆发时间,没有对中国抗日战争时间进行准确界定,在“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和“抗日战争”“全国抗日战争”的概念上有些模糊,因此,我们应该把这些概念弄清楚。

多年的研究表明,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是科学的。现在的抗战史著作大都采用了这一观点。

如果不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实际上就把七七事变以前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第十九路军的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等中国人民英勇的斗争,都排除在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之外。也会让人以为日本是从七七事变才开始侵略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从那时才开始的。而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要想建立科学、完整的抗日战争研究理论体系,必须要全面研究14年抗战史。

大量事实表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就发表宣言,表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的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1935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策略路线;1936年12月,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5月,进一步从理论上提出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已经下降为次要矛盾。这样,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终于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有了这一重要条件,才有八年轰轰烈烈的全国抗战直至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因此说认识不到前六年的努力,就不是完整、准确、科学的理解抗战史,就不能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不能完全认清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都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由谭译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九·一八”抗战史》绪论中写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九·三’胜利为止,历时14年。这14年的抗战,是世界民族解放斗争史上的壮举。14年的抗战,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九·一八’到‘七·七’,共6年时间,是在国共两党对立的情况下进行的局部抗战;后期,从七·七’到‘九·三’,共8年时间,是在国共恢复合作、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实行的全民族抗战。两个时期的抗战相比较,规模和成效是大不相同的,但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来说,没有前者也就没有后者。因为,正是前6年局部抗战的实践,昭示了两党重新合作、全国一致对外的客观需要,并为之实现创造了必要条件。所以,研究抗日战争史,不可忽略了前6年。”

20世纪90年代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三卷本)也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编写的。新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教科书),其绪论中写道:“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过十四年艰难曲折的历程,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十四年抗战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局部抗战时期,局部抗战分为局部抗战兴起、局部抗战发展两个阶段;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为全国抗战时期。全国抗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六年局部抗战,虽然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但它是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这既是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对发动全民族抗战产生重要作用;而八年全国抗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进行的一次决死的战争,全国抗战的广度、深度、范围和影响都是空前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发展。”该书还明确指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抗日救亡、团结御侮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的政治主题和全民族的共同要求,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国抗战的开始。”

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中,关于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问题,表述为“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即全国抗战的开始。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这就澄清了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关系。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时限,现在国家已经明确从九一八事变算起,中国的抗战是14年,而不是8年。这是非常正确的。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终点问题,一些权威人士和领袖著作的注释中都认为,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实际上,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口头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并未结束,而9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签字投降,才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下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的时间。

1949年12月23日,新中国政务院曾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出通告,改变了原来的规定,指出:“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八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举行纪念。”因此,抗日战争时期的终点,即抗日战争的下限,不是8月15日,而是9月2日。9月3日是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另外,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党史军史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开始。我认为说法是不够严谨和准确的。因为:“全面抗战”是相对于片面抗战而言的,其根本的区别是指参加抗战的成分不同,焦点是依靠人民群众还是单纯依靠政府军队抗战,是一个政治路线问题。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而国民党政府则是主张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和寄希望于外援,以取得抗战胜利的片面抗战路线。而“全国抗战”是相对于局部抗战而言的,是从地理范畴上进行区分的,即抗战的地域不同。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对此,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毛泽东选集》,第2卷,352页。。

三、九一八事变在不同历史体系中的定位

抗日战争时期是近代中国革命全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对于抗日战争的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例如从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角度,可以把它看作是其中的一个历史阶段。现有的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体系和阶段划分,都是以七七事变作为全国抗战的起点为基础的,即把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把七七事变以前时期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有学者认为,如果承认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就与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体系和阶段划分发生冲突。也有学者认为,以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与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现有体系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二者可以并存。作为军史、专史的抗日战争史可以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经历的时间是14年。作为中国通史的抗日战争时期从七七事变开始,经历的时间是8年。因为专史和通史有所不同,它的起点和所经历的时间也可以不同。还有的学者认为,抗日战争史的时限与中国现代史等学科的阶段划分不必要也不可能有同一个起点,从战争的角度研究抗日战争史,应该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但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向全国抗日战争转变的过渡时期,因此把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划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更为贴切。别的战争与战争时期也有类似的情况。如解放战争时期开始于1945年9月,结束于1949年9月;而解放战争则开始于1946年6月,结束于1950年5月。

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要把有关概念区别清楚: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概念上不能混同,其上限也应该分清。“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抗日战争”,作为一场战争,需要考察它的全部过程,包括它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抗日战争史是中国人民或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它是战争史,是专史。作为中国通史中的抗日战争史,则着眼于中国的整体,除着眼于战争的发展变化外,还着眼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它是中国通史的一个阶段。这就明确了两个概念,一个概念强调了战争的全过程,一个概念强调了战争的历史阶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战争,还不是全面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也还不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这时,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不抵抗,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剿共”。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行的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正如毛泽东指出:“这里的规律,是‘围剿’和反‘围剿’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情况一次比一次复杂,战争一次比一次激烈。”“这种形式,过去十年是没有变化的,如果没有民族战争代替国内战争,那末,直到敌人变成弱小者、红军变成强大者那一天为止,这种形式也是不会变化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712、713页。1937年七七事变的情况就不同了。日本进攻卢沟桥,是日本蓄谋已久,并经过九一八事变以后长期准备的全面侵华战争;而从七七事变开始的中国军民的抗战,则迅速发展成为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于是抗日战争时期正式开始了。因此,把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划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开始,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因此,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由军事科学院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第二卷都是按这种观点来写的。这两部历史是全党全军学习党史、军史的基本教材。

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中,是继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大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关于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没有按照战争发展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来表述,而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经历的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阶段来记述的。因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是有区别的。撰写抗日战争史,以战争发展的分期为线索比较适宜;撰写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主角是中国共产党,应当主要记叙党在这个时期的实践活动,记叙党怎样领导中国人民艰苦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也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编写的。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应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9月结束共进行了14年;而从1937年七七事变起,是全国抗战即抗日战争时期的开端,至1945年9月共进行了8年。

结合历史客观事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重新审视抗日战争时间问题,特别是深入研究抗日战争的开端,将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对于正确认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影响具有指导意义,对于进一步认识抗日战争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九一八事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起始地
——这里,打响了中国人民4年抗战的第一枪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论九一八事变后三江地区民众自发抵抗的原因及途径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中韩诗人诗歌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