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伟芳 刘永立 冯娟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下《离散数学》教学研究
翟伟芳 刘永立 冯娟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讨论了在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离散数学 教学方法 应用型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主要讲授集合论、关系与映射、无限集、代数系统、图论、数理逻辑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的特点[1]。目前一批院校正在由科研型培养模式向应用型培养模式转变,应用型培养模式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已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为达到“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在讲授内容上应以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描述方法为主,引入较多的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另外还要介绍一些基本的证明技术。为此,可以将离散数学的整个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模块:核心知识模块、推荐知识模块和可选知识模块,核心知识模块包括函数、关系、集合、树、图和基本逻辑,推荐知识模块包括特殊的图和证明技术,可选知识模块包括基本计数、代数系统简介和初等数论。
3.1注重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而奠定基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比如在讲解一阶逻辑时,可采用衔接式导入方式,先给出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按照常理,这个命题是恒成立的,但是同学们在命题逻辑下对这个推理进行分析,却得出这不是一个永真的命题,同学们就会产生疑虑,从而得出结论,就是命题逻辑研究命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为命题逻辑不能对简单命题进行再分解,而在苏格拉底三段论中,有一个关键的词“所有的”,所以还需要对简单命题进行再分解,分解出其中的个体词、谓词和量词,进而引出一阶逻辑的内容。
另外,离散数学课程有许多有历史趣味或者启发性的小故事,可以通过故事导入课程,比如在讲欧拉图的时候,可以引入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在讲汉密尔顿图时可以引入汉密尔顿环游世界问题,另外还有迷宫问题,地图着色问题等[2]。
3.2浅入浅出,注重师生良好互动
离散数学概念多且抽象,讲解时需要浅入浅出,比如蕴涵联结词的定义为:设P和Q为两个命题,符合命题“如果P,则Q”称为P与Q的蕴涵式,记作P→ Q,并称P为蕴涵式的前件,Q为蕴涵式的后件,→为蕴涵联结词,并规定P→ Q为假当且仅当P为真Q为假[3]。
为了解释这个定义,假设P表示某位同学离散数学考一百分,Q表示爸爸给该同学买一台笔记本电脑。那么P→ Q就表示:如果这位同学离散数学考一百分,他爸爸就给他买一台笔记本电脑。然后让同学们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爸爸食言。通过分析,发现只有在该同学离散数学考了一百分(前件为真)而爸爸没有给他买笔记本电脑(后件为假)的情况下,爸爸才算做食言(蕴涵式为假),其他只要不算食言,我们就认为是真(蕴涵式为真),这样学生就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掌握蕴含联结词的定义。
3.3图示法的合理运用
图示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它直观明了,比如在讲解集合运算时候可以采用文氏图,偏序关系可采用哈斯图,在讲解图论部分时更是大量的用到图,比如欧拉图,汉密尔顿图以及树等。
3.4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下有效互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之外进行课下自学,笔者制作了离散数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通知管理、资料下载、作业管理、自测练习、师生互动等模块,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上传作业,接收批改后的作业,可以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小测验和综合测验,还可以对不理解或者没有掌握的内容通过留言板向老师提问等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构建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通过组织学习材料,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课下的有效互动。
为了进一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学生实际,选取了几个能够体现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题目,举例如下:
1.从键盘输入图的邻接矩阵和一正整数m,计算结点两两之间长度为m的路的数目。考虑有向图和无向图。用C语言或MATLAB实现。
2.从键盘输入一组权值,构造出对应的最优树,列出构造过程。用C语言或MATLAB实现。
3.一辆洒水车从所在的市政办公点出发,需要在所有负责的街道上洒水,并最后回到原点。问洒水车如何设计路线才能使得走的路线最短。
[1]左孝凌等.离散数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王元元.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3]耿素云,屈婉玲等.离散数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