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安
公务员利益与行政管理关系初探
◎唐吉安
利益是人类难以回避的话题。市场经济时代,利益问题比以往显得更加突出,它既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也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公务员作为政府的代表者,由于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及多种利益的交织,其关系也与众不同。认清公务员的利益追求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对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达到各种利益的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利益问题不再忌讳莫深了。三十多年的见闻和经历,让大家普遍成了利益的追随者。各行各业充斥的不是恭喜发财就是奖金待遇的话题,一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话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然而,我们提到公务员利益,要么大谈贪污贿赂,要么干脆回避话题,可见其间的关系复杂。
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看到利益与财富、物质是同等的意思。据利益论学者谭培文先生研究,“利”与人类最早获取生活资料方式密切相关,是指用农具耕耘和收割庄稼。后来发展为与“害”对立的范畴。利益与损害也成了评价人们行为价值的概念。这种概念的延伸有了利与义的结合。“义,宜也”也就是“应当”的意思。“义,利之本也”。后来利与德,利与和,利与阶级利益,与生产生活等要素不断联系起来了。
西方利益观点发展与中国类似,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经济论》最早论及利益,并将财产和利益联系起来。他说:“财富是一个人能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形成了一系列的利益观点。利益就是指“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经济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它们)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利益和物质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生产力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利益的发展历程,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决定性作用,生产关系体现的就是利益关系。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利益对抗的结果。至于利益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其根本还是以物质为特征的利益。
历史事实表明,人类产生之初,必须保证共同利益才能存活下来。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催生了个人利益和阶级利益,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等多种利益。统治阶级与思想家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建立起适合其自身利益的上层建筑,以便统一思想,加强管理;职业的国家与社会事务的专职管理者公务员也出现了。
公务员作为一种名称,其产生至今严格说来并不算长,尤其在中国,也就是近二十年的事。作为职业岗位,却存在千余年了。公务员有普通群众同样的利益要求;但其职业岗位却赋予了他们许多不同之处。公务员的“公”,就在于为公众服务,为大公天下服务。对自己施政管理负责,造福一方,服务百姓。而不是为自己私利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树立公仆意识和形象;按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等等。这也说明公务员利益与他人利益,人民利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密不可分。
这种非个人利益的规定性,归根结底是由公务员的职业本义决定的。中外历史上公务员职业岗位的设立本身就是为了行政管理服务,无论是行政岗位还是技术岗位。行政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狭义上是指国家政府各级机关部门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又叫公共行政。广义上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其范围涉及立法、行政、司法、经济、社会、文教和环境等各个公共领域。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公务员,其工作要求就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可见公务员的利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一类是其职业追求的公共利益。而现代公共利益越来越向主体多元化和内容多元化发展,这也增加了公务员处理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和困难度。如公共利益中涉及了主体的利益关系。就是同一个利益主体也可能有多种利益诉求,如物质利益,精神利益等内容。这无疑考验着公务员的政治立场和素质,对其行政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挑战。
原始时代大家为了生存,齐心协力狩猎生活,个人利益是均等的,专业化行政管理还没有出现。分工和财产剩余促使个人利益和自私心膨胀,原始的“禅让制”变成了“家天下”,社会分化明显,阶级社会出现。中国几千年的记载史几乎全是阶级对立的历史。统治阶级利益是公务人员的利益目标,广大群众是难以分享的。行政管理就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存在的。一些开明国君或士大夫,有“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也只是凤毛麟角或一种理想而已。惠及群众的利益,不过是他们为了稳定社会,不至于其统治被推翻所带来的附产品。贯穿历史的利益主线是维护王权,效忠主子和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背景也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思想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土壤。
资本主义社会改变了过去对人的依赖性,建立起以物为依赖性的社会制度。欧洲文艺复兴倡导的以民为本,天赋神权,平等自由的种种思想,实际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大众利益名义发动群众,达到推翻封建贵族,实现自身利益的目的。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也发展到了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尽管如此,资产阶级革命的积极意义是存在的。我们见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国家体制和社会机制的进步就是其积极方面的体现,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国行政管理除了受深厚传统的影响外,建国以来,公务员(以前通称“干部”)和社会主义建设一样有曲折的发展历程。先是“一大二公”的高度计划经济时代,公务干部高度行政化管理,付出多,成效小,回报少,个人物质利益涉及少;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利益,也让很多公务员逐渐迷失了方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极端发展,以至于发展到“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公务员不是将人民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处处为个人谋私利。他们不是追求行政效能和管理效率,而是中饱私囊,妨碍正常发展,甚至背离基本的发展规律,给人民,社会和国家造成灾难。近年来一大批这样的案例都是这样发生的。他们关系错位,极端追求个人利益,穷无止境,完全置职业本义和法律于不顾,成了人民和历史的罪人,令世人震惊。
历史上公务岗位的设立目标就是要追求本阶级的共同利益。开明的行政管理者发展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求公、崇德,义利结合,谋求天下大同,以达到阶级利益与公众利益的最佳结合,这是接近现代公务员职业本义的。马列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共产党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就是要为实现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目标宗旨是非常明确的。从建国到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三个代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及“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等思想都表明,没有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利益的追求,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公务员就是要要将公共利益,群众合法利益放在自身利益的首位。这也是公务员产生的初衷和行政管理的客观要求。
行政管理的利益追求不只是行政的效能和管理的经济与物质效益,还有精神利益,政治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实际上这也是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追求。改革开放有了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其他利益的发展是滞后的,虽然党和国家也明确要求综合发展,多次提出其他文明的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指示为公务人员利益追求与行政管理提出了方向和要求,要转变工作思路,改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协调性,收获多种利益,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公务员要明确利益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应该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履行各项职责,认真负责完成各项工作,做到公共利益最大化,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包括国家、集体、集团与公众个人的合法利益。涉及国家和地区间交往时,将民族和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处理好公共利益中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利益的关系,不唯GDP是首,不唯物质利益论,开拓创新,长远考虑,实现各利益内容的综合协调,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在行政中探求科学合理的管理形式,完善行政程序,不断做好和开创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新模式,将利益追求的破坏性和消极后果降到最低。只有这样,公务员的自身利益才能得到顺利实现和发展。反之,必然出现本末倒置,关系错位,不但公共利益发展受阻,公务员自身利益也难以实现,甚至走向堕落和违法乱纪。
这样的关系定位也是符合公务员复合利益均衡激励原理。因为我们在追求利益中大都处于相互依存的状态中,他人的行为与利益是我们考量和采取行为方式的重要依据。公务员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相互依存,在确立行政管理的利益目的后,公务员的个人利益才会在选择最佳行动中以达到均衡。从整体上看,也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实现公务员利益与其他利益对象达到共生,多赢,相对均衡的状态。
(作者单位: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