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三农三牧”的实践与建议——以内蒙古农牧区为例

2016-12-31 08:36:45
金融经济 2016年22期
关键词: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

王 璇

(阿鲁科尔沁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内蒙古 赤峰 025550)



金融服务“三农三牧”的实践与建议
——以内蒙古农牧区为例

王 璇

(阿鲁科尔沁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内蒙古 赤峰 025550)

一直以来,“三农三牧”是中央关注农牧区发展的重点,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尤其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为例,通过辩证分析当前金融服务“三农三牧”的现状,总结出金融服务“三农三牧”取得的成效的同时,也得出了当前服务“三农三牧”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农牧区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金融服务“三农三牧”问题的对策建议。

三农三牧;成效;金融服务;创新

“三农三牧”:“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三牧”即牧业、牧区、牧民。作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农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牧民增收、以及为人类提供安全食品等方面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提出以后,“三农三牧”问题备受中央关注,解决好该问题成为全面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的关键。伴随国家对“三农三牧”的重视,我国中央及地方金融服务切实根据当地实际,把握好“三农三牧”的客观规律,在服务“三农三牧”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但同时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长久性,仅凭当前我国已有的政策和金融服务渠道尚不能完全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因此,分析我国金融服务“三农三牧”的实践成效和不足,提出更具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建议成为必要。

一、金融服务“三农三牧”的成果

(一)“三农三牧”的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农牧区发展环境改善、参与农牧建设资金增多

以我国北部的内蒙古为例,自发展“三农三牧”以来,内蒙古农牧区的交通建设加快,如公路建设,截至2015年底,全区农牧区的公路通车里程达18万公里;全区乡镇公路通畅率达95.32%,行政村公里通畅率达86.5%;与此同时,内蒙古农牧区的通讯、电网等基础建设也得到了当地财政、金融的大力投资支持。伴随内蒙古农牧区基础建设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三农三牧”良好环境的创造不断地吸引更多金融机构的资金参与到农牧的建设中[1]。

2.农牧业发展不断产业化,龙头企业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初,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着快速、良好的势头,尤其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非常明显。六大主导产业中的乳、绒的产业化架构已基本形成,强势产业中有羊肉、番茄、马铃薯;饲料产业已成为产业化经营的新亮点,发展势头相当迅猛[2]。同时,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其销售收入占主导产业的份额不断增大,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下,农牧区的组织性不断增强,多元增收的格局初步形成。并且,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缓解了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给农牧区增收和建设的影响,更为诸多金融机构提供了商机。

3.农牧民的转移就业,调动了金融机构支持就业的积极性

农牧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属农牧区的正常现象,但是近年来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内蒙古农牧区有很多未出打工的农牧民工返乡,这无疑增加了本区的就业压力。但是在“三农三牧”金融服务的同时,金融机构不断为返乡农牧民提供技能培训,使返乡农牧民实现就业转移和再就业,大大解决了就业压力。在解决返乡农牧民再就业过程中,内蒙古劳动部门和当地农信社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劳动部门专门针对返乡农牧民建立报告制度和举办招聘会,为其就业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做好用工对接和人才输出,并开设专门的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农信社也为创业农牧民提供了至少10亿元的贷款支持,对个别条件良好的贷款对象,同样开通“绿色通道”,在期限、额度、提供手续、利率等方面给出相应优惠条件。

(二)金融业服务“三农三牧”取得的成效

1.人民银行支持“三农三牧”做强做大,支农再贷款力度加大,金融支持效果明显

自2000年至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支农再贷款额度从30几亿增加到近百亿元,人民银行总行核准的农牧区支农再贷款额度也从13亿增长到63.4亿[3],支农再贷款主要用于春耕备耕生产、抗旱救灾以及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为农牧区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人民银行也在不断推进农牧区的支付、结算服务环境和网络工程建设等。目前,内蒙古全区内的县域都已开通支付系统、中国银联公共支付平台以及农信银支付接受中心系统,但目前乡镇级别的信用社仍然处于代理操作阶段。

2.邮储银行在“三农三牧”金融服务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2015年,即使在资本约束和信贷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邮储银行的内蒙古分行仍然通过各项举措和多途径方法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如积极联系当地实际经济,不断开展一系列惠农惠牧的金融服务工作;保质保速推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开展农牧区三权抵质押贷款试点工作;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将服务范围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等。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的上述方法途径致力于保证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三牧”的信贷投放额度和范围,贷款增量同比均有增加,截至2015年11月底,零售的贷款结余为215.3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同比2014年的91.58亿元增长至121.58亿元,增幅为32.76%。自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成立的八年时间里,其为近60万的农牧户提供了贷款服务,累积投放额度已超200亿,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3.农业银行服务“三农三牧”取得的成效

以农行内蒙古分行为例分析其服务“三农三牧”的发展情况。截至2014年末,内蒙古分行在服务“三农三牧”县域的存款结余为1284.3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4.02%;而人均和网均的存款结余分别为2434.84万元和47779.58万元,同比去年增长21.25%和25.21%;贷款余额也近50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约为10.23%;人均和网均贷款增量分别为70.23万元和1502.63万元[5]。由此可见,农行内蒙古分行在服务“三农三牧”的业务发展上不论存款余额还是贷款余额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且人均和网均增量明显。

二、金融服务“三农三牧”出现的问题

对“三农三牧”的服务,各个金融机构切实结合当地实际推出各项能最大程度满足农牧民金融需求的方案并实施,也的确有了不小的收获,如存贷款数额的增多、金融服务机构覆盖率的增大以及金融产品的增多等等。但是,就当前的金融服务“三农三牧”现状来看,金融支持的力度还不够,金融服务的质量也尚待提升。

1.金融服务“三农三牧”的覆盖率仍需提升

综合来看,农牧区的支付结算系统尚不健全,结算的工具和方式相对单一,支付系统的覆盖面也相对较小,严重影响了农牧区非现金结算的推广。同时,农牧区的自助服务设备数少,导致农牧民对新型的自主支付结算接受程度不深、对频发的电信诈骗心存恐惧而不去接受新型方式方法,使得农牧区的支付体系跟不上其他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和缓慢。

2.缺少有效的金融服务,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

目前能够被监管到的为“三农三牧”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有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和当地的村镇银行四家正规金融机构,虽然民间的借贷行为很活跃,但是由于缺少监管而难以检测和控制其风险和不规范运作,无法确保农牧民的利益安全。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农行来说,其近两年的改革缓慢、有的支行村镇只存少贷甚至不贷的现象,“三农三牧”事业部的改革尚未见明显成效。另外,农行的改革重点放在宏观面,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和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不够;邮储银行也大多是“存多贷少”,对“三农三牧”的支持力度仍然达不到要求;农信社虽然已处于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但是由于农信社自身实力的问题,仍然无法满足农牧民的金融需求。综合来看,金融市场缺少充分的竞争和有效的金融服务。

3.农牧区的金融宣传不到位,农牧民的金融知识欠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牧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存款也有了大幅的增长,但由于农牧区金融的创新欠缺,除了存贷款外,很难再提供出其他的如投资理财的产品以满足农牧民其他的金融需求。据人民银行间调查,农牧区对借记卡的熟悉的百姓不足半数,对信用卡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现代方便快捷的结算、支付方式和工具未得到有效的广泛宣传。

4.农牧区的信贷收益和风险不对称,导致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不够

内蒙古的农牧业属于弱势产业,靠天吃饭,主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而金融机构却遵循“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放贷原则,就目前的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来说,农牧业信贷投放产出率相当低,这就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因此抑制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三牧”贷款的积极性。

三、解决当前金融服务“三农三牧”问题的对策

要想解决金融服务“三农三牧”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税务、农业、工商以及金融机构共同的努力和配合。

1.加大金融服务的广泛宣传

统筹城乡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引导金融服务普及,人民银行责无旁贷。首先,应深入调查了解农牧区实际情况和不足,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改善金融服务;第二,大力宣传和普及金融知识,让广大农牧区百姓熟悉各项支付工具并熟练掌握;第三,不断给农牧民渗透个人信用的重要性,引导其良好的借贷行为,提升金融机构和农牧民之间的放贷良性循环;最后,不断引进能够全面满足你农牧民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等。

2.打破金融垄断,构建适应农牧业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

首先要打破农牧区金融市场农行和农信社的垄断现象,构建以农行和农信社为主、邮储银行为辅、民间金融组织参与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传统的商业银行继续保持其金融实力并充分发挥,同时邮储银行要不断更新金融产品作为农行的辅助来服务“三农三牧”,另外,鼓励和支持一些民间的自发或合作形式的金融组织成立,作为农牧区金融服务的补充力量。

3.政策引导,尽力完善农牧区资金的长效回流机制

首先,对服务“三农三牧”的金融机构实行相应的税收减免和综合补贴等政策;第二,人民银行要引导金融机构能够结合农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来有效整合信贷资源,确定好合理的信贷比例等,激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三牧”的积极性;最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资金回流。如鼓励一定的存款投放到当地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等。

4.不断拓宽金融信贷产品,同时建立农牧业金融风险的补偿机制

金融机构应结合“三农三牧”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如助农贷等,并且提供完善的投资、理财服务和融资咨询服务中心来为农牧民解答疑难问题和给予金融行为指导。同时,为了降低农牧业金融风险,应提供多担保和建立金融风险的补偿机制。如不断完善中介的担保体系,规范信用评级行为做到精确放贷;探索以财政基金作为支农风险金的机制,加大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补偿;加快建设农牧区保险服务体系的步伐,推动农牧业保险的业务开展,发展农牧区人身、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保险产品等。

[1] 叶振亚. 努力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J]. 经济纵横,2013,11(01):36.

[2] 孙黎焰. 邮储银行服务“三农三牧”的实践与思考[J]. 金融服务,2015,(12):92.

猜你喜欢
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24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资(2019年44期)2019-12-03 03:10:48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06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56
山南地区农牧区防雷现状和对策
西藏科技(2015年9期)2015-09-26 12:15:32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28
西藏农牧区妇女健康的调查与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26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现代农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