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保护与建设研究

2016-12-31 15:34刘素亭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社区生态

王 莹,刘素亭

(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保护与建设研究

王莹,刘素亭

(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生态绿心地区在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存在森林覆盖率偏低、配套产业尚未培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管理协调面临困境等问题,构建“一廊、二屏、三湖”的生态建设框架和“两带、五区”的产业空间结构,并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产业发展、交通设施完善、民生改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

株洲生态绿心地区;保护与利用;空间结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吞噬周边生态用地,城乡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受到威胁。绿心由于其在协调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环境系统中体现出的很大价值,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供给功能、孕育功能、调节功能、流通功能和支持功能[1]。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2014年调整),对促进长株潭绿心地区保护与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加大保护力度,如何有效地遏制片区无序建设和过度开发的势头对整个株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株洲生态绿心地区概况

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的东南部、株洲市西北部,涵盖荷塘区、云龙示范区、石峰区和天元区的近郊区域,呈半围合形。总面积约82.36km2,其中荷塘区面积4.4km2,云龙示范区25.16km2,石峰区35.97km2,天元区16.83km2。

二、株洲生态绿心地区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覆盖率偏低

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2011年森林覆盖率仅34.57%,近年来加大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力度,略有提升,但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总体规划的要求差距很大。部分区域如鸡嘴山、石塘等地已划定了相当数量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的空间有限,提升森林覆盖率任务艰巨,难度较大。

(二)配套产业尚未培育

法规要求绿心地区遵循第二产业退出原则,禁止第二产业进入禁止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强制现有第二产业逐步退出。随后,片区内有多家工业企业相继退出,但与民生改善非常密切的第一、第三产业发展没有及时跟进,缺乏相关的配套产业,居民收入缺乏来源,民生难以保障。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仍不够完善,一些村道尚未实施硬化和亮化,大多数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区域未形成自来水管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场所缺乏等。

(四)管理协调面临困境

由于生态绿心地区涉及荷塘、云龙、石峰、天元等区,使得片区保护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统筹、协调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等重大问题上难以做到步调一致、协同配合。

三、株洲生态绿心地区总体布局

(一)总体空间结构

依托现有山体、水系、林带、农田等自然要素,为构建景观生态格局奠定要素基础[2]。按照生态服务功能优先、空间布局有机疏散的思路,形成“一廊、二屏、三湖”的空间结构。一廊:以湘江干流为生态廊道,构建水体、岛屿与湿地相连的空间格局;二屏:以九郎山—法华山、五云峰等自然山体为生态屏障,构筑西部、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三库:以云峰湖、仙人造、太高三大水库(人工湖)为重要湿地和水源地,承担水资源安全和生态保障主导功能。

(二)产业空间结构

充分考虑片区生态资源、区位条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按照“两型”发展导向,规划形成“两带、五区”的产业空间结构。

“两带”,即湘江生态旅游带和生态农业观光带。湘江生态旅游带包括古桑洲社区、高塘社区等。以株洲湘江风光带西岸北段、古桑洲和高塘社区为主体,适当发展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带包括太高村、石塘村、竹溪村、金龙村等,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区。依托现有的山水田园风光、人性化的道路断面设计,打造慢行休闲骑行廊道。

“五区”,即都市生态农业区、生态文化旅游区、运动休闲度假区、特色作物种植区与生态居住样板区。都市生态农业区:以鸡嘴山社区、蛟龙社区为主体,发展以苗木、蔬菜、水果为主的种植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生态文化旅游区。以法华山森林公园、九郎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生态观光游、科普教育游等产业。运动休闲度假区。主要分布在五星社区、云峰湖社区、柏岭社区。以云峰湖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端休闲度假、康体健身、商务会议等产业,着力打造长株潭休闲度假旅游高地。特色作物种植区。位于樟桥村、霞山村等。重点发展有机山茶油、特色有机蔬菜,加快实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成6 000亩油茶生产基地、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生态居住样板区。主要布局在高福社区,以北欧小镇为核心,着重发展高品位商住区、精品休闲会所、别墅等房地产,以生态、养生、休闲为主题,融入文化、旅游、购物等元素。

四、株洲生态绿心地区保护与建设策略

(一)突出生态保护,确保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对某一区域、领域进行生态建设的关键就是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3~4]。在九郎山、法华山、五云峰等森林公园,提高林地覆盖率和林分质量,实施中、幼林管护,低质林提质改造和补植工程,并形成有利于水源涵养的植被结构。将沿湘江控制防洪堤外各50m或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林地建成河流缓冲区,对范围内其他水系控制两侧各10m~30m或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林地为缓冲区。沿京港澳、上瑞、长株高速公路每侧控制不少于30m建设防护林带,沿京广、武广铁路每侧控制50m防护林带,其他城市干道每侧控制10~30m建设防护林带。

(二)强化环境治理,实现绿色发展

加强太高社区、古桑洲社区、霞湾新村、鸡嘴山社区、五星社区、樟桥村等村(社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逐步完善中心村污水管网系统;强化水环境管理,加强片区水污染监管、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实施及管理。

实行农村垃圾就地分类,采用无害化方式处理生活垃圾,推进废物循环利用,重点加快霞湾新村、九郎山、大龙社区、樟桥村等地的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实现100%的无害化处置率。

(三)壮大生态产业,拓宽发展空间

依托区域自然生态资源的比较优势,与周边产业错位互补,形成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为支柱,生态宜居房地产业为补充的绿色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九塘村、白马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在五星社区、高福社区等进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集中推进樟桥村、霞山村等发展规模种植和苗木种植;加快鸡嘴山社区、蛟龙社区、石塘社区等生态种养业、都市农庄建设;促进高塘、高福等社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太高、石塘、竹溪、金龙等地突出生态农业特色,打造生态农业品牌;九郎山、白马、大龙、九塘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打造生态文化品牌;五星、云峰湖、柏岭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打造生态度假品牌。

(四)完善交通设施,提高区域通达性

建立引导城乡统筹发展的交通设施与城乡整体空间布局结构相适应[5]。加强对外交通联络,形成京港澳高速、上瑞高速、长株高速、株洲大道、时代大道、西站南路所组成的快捷对外联络通道,加快白马垄城际铁路站点建设。

重点建设社区道路和村级道路,社区道路宽度7米,全部硬化,与城市干道相连,为规划范围内的交通集散服务,兼有集散交通和服务性功能;村级道路宽度5米,全部硬化,联系社区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属于纯生活性道路。在秋瑾故居、城际铁路白马垄站等游客服务中心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地区建立直达的旅游公交线路。

(五)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改善民生

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定期举办绿心生态文明论坛(讲座)等主题活动,定期在片区范围内举办长株潭自行车赛、全民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绿心地区特有的山水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联合长沙、湘潭开展绿心生态文化节等活动。切实加强绿心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障,做到社区居民的新农保、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和低保救助等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顾朝林,马婷,袁晓辉,等.长江流域资源环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124-1132.

[2]汤放华,龚蓉.城市生态地区空间结构形成机理与优化调控——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实证研究[C]//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0.

[3]刘鲁君,王健民,叶亚平.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J].环境导报,2000,(4):32-34.

[4]方建华.区域生态建设探索及实践[J].云南环境科学,1998,(1):51-55.

[5]吕贤军,江丽.两型社会视角下的大都市周边地区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以长株潭生态地区为例[J].规划与设计,2013,(1):68-75.

[责任编辑吴明宇]

F299.21

A

1673-291X(2016)22-0112-02

2016-06-08

王莹(1991-),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刘素亭(1989-),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城乡规划与人文地理研究。

猜你喜欢
社区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社区大作战
住进呆萌生态房
影像社区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