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维
(西安财经学院,西安 710100)
产城融合视角下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雍维
(西安财经学院,西安 710100)
在阐述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存在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陕西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从产城融合的角度,提出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产城融合是我国在转型升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思路[1],要求城市与产业相融合,以城市为载体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带来的资源条件为依托建设城市,最终达到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推进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镇化是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
城镇化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为其提供劳动力、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等方面的支持,为产业在区域内的集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这部分人口作为新增加的劳动力,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也给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提出新的要求,致力于创造更好的环境为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进而促进各方面因素在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
(二)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带来新的支撑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新城镇时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要有产业支撑。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不竭动力,为该区域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保障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同时,产业的逐步发展也为该区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帮助农业人口在城镇安居乐业,从根本上实现向非农人口的转变,这一举措将会促进城镇化进程向更加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陕西省三大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均衡
陕西省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为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大区域,由于产业发展结构不同,三大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表现为较明显的不平衡发展特征。根据陕西省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的城镇化率依次为55.59%、54.64%和42.79%,其中陕北和陕南地区城镇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77%,三大区域之间城镇化发展进程参差不齐。可以发现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关中地区凭借良好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城镇化水平,陕北次之,陕南地区则相对较为落后。
(二)城镇化进程中产业支撑能力薄弱
1.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有待提高。城镇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2]。2015年陕西省流动人口总数为576.82万人,其中省际间人口流动占比为14.4%,约83.06万人,其突出表现为陕西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吸纳能力较弱,陕南、陕北地区每年仍有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城镇化仅仅实现了农村人口身份上的转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民生问题,使城镇化变成“空中楼阁”。
2.服务业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不明显。2015年陕西省服务业产值占比为3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推动陕西省城镇化进程贡献率较低。服务业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后续动力,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民生保障,但是陕西省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相形见绌,甚至也落后于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推进城镇化,就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
(三)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较缓慢
由于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方面的不健全,农村转移人口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城市融合度较低,致使半城镇化成为这部分转移人口的常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保证全部人口的民生问题得到保障,但是农村转移人口实则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地步,一方面转移到城市后,名义上为城镇居民,却无法很好地在城市就业、生活;另一方面,虽然已经离开了农村土地的束缚,但是却没有真正属于城市,也很难再回到农村生活,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一)优化三大区域产业结构,带动城镇化协调发展
陕西省的城镇化发展应该在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追赶超越阶段”的定位基础上,充分发挥三大区域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城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关中地区以国务院对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为城镇化发展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其次,陕北和陕南地区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依赖型产业向可持续发展型产业的转变[3];最后,三大区域要在发挥其比较优势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其特色产业,促进整体城镇化协调发展。
(二)重视产业转移,夯实城镇化的产业基础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无疑是陕西省在夯实产业基础、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方面的明智选择。首先,协调各部门做好产业集聚区的土地规划工作,逐步完善水、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产业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充分发挥陕西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加强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一部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最后,在现有生产技术和配套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将已有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动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陕西省整体产业竞争力,增强城镇化的产业基础。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拓宽城镇的就业渠道
服务业作为吸纳就业的新增长点,其发展壮大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服务业就业门槛较第二产业相对较低,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较强,因此加大力度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拓宽城镇就业渠道,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民生基础。一方面,陕西省作为文化强省,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教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在突出现代服务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时,也要重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继续强化餐饮、商业、休闲娱乐等行业对城镇化的影响力度,提高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共同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机制体制,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没有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城镇化就变成纸上谈兵,因此,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就在于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同等福利。首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把农村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内,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其次,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制定并出台就业扶持政策,为自主创业者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最后,重视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培训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增强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
总之,陕西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应该在构建相对较完善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以产城融合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视产业的支撑能力和城镇的载体功能,增强服务业的就业容纳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全面推进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
[2]赵小平.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政府可以发挥的作用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1).
[3]郝虹亮.陕西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The Path Selection of New-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es and Cities
YONG Wei
(School ofEconomics,Xi’an Universityof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710100,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Trying considering the problems faced by Shaanxi Provinc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and putting forward the path choice of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the perspective ofthe integration ofindustries and cities.
the integration ofindustries and cities;the new-type urbanization;path selection
F299.21
A
1673-291X(2016)22-0053-02
[责任编辑陈丽敏]
2016-07-08
雍维(1992-),女,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