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蕗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经济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外资企业对重庆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分析
杨蕗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经济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外资的引进,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资本,为企业带来了新技术、新产品。如何实现利用 FDI 的新目标是当前重庆利用外资最重要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外资企业;重庆地区;经济;FDI;影响
中国现已经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吸收国,外商投资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庆地区作为我国最早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之一,如何实现利用 FDI 的新目标是当前重庆利用外资最重要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本文从重庆地区利用FDI现状着手,分析了其在利用FDI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利用外资,是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利用外资具体包括: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三部分。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利用外资的绝大部分形式,其他投资仅仅占一小部分。
FDI 是对国际直接投资或者外商直接投资的简称,它指的是资本流动的方式。在学术理论界,对于FDI的定义是指透支着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并且拥有一定的控制管理权的投资方式,通过企业的运营获取到一定比例的收益,但这种收益往往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浮动性。但就FDI实践而言,有效的控制管理权往往难以界定,各国以及地区对于FDI范围的具体规定都存在着一些差异。
1. 重庆地区利用外资发展阶段
根据重庆市1984-2015年鉴所记载的数据,自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利用外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缓慢增长阶段(1984-1991):此时期重庆市的利用外资在几百万到几千万美元之间徘徊,主要的投资项目涉及到农林牧副渔、工业等;
高速发展时期(1992-1998):此时期重庆市的FDI逐年增多,至最高点约有4.5亿美元左右,主要的投资项目涉及到教育业、工业、服务业等;
稳步发展时期(1999-至今):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庆市FDI稳步增长,增长幅度较为平稳,但基于21世纪的信息革命,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涉及到的行业为服务业、信息行业、物流、互联网开发等新兴行业。
2. 重庆地区利用外资特点
从外商投资方式来看,重庆地区外商投资方式多采用的是并购、增资独资形式,且境外融资逐渐踊跃,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境外上市愁的资金的成功案例,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跃跃欲试。
从外资产业投向来看,重庆地区外商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例如制造领域、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其中第三产业的外资投向逐年呈现上涨趋势,例如家乐福、麦德龙等外资企业不断增开新店等。
从外商投资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圈,大多数的外商投资企业落户主城都市发达经济圈,与此同时,库区利用外资也有新的发展。
3.重庆地区FDI利用情况
(1)FDI 对重庆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外商投资企业对重庆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8%,拉动经济增长0.83个百分点。从整体上来看,促进了重庆地区的经济增长。近年来重庆地区的FDI项目规模正在不断的增大,并且逐渐朝向密集型产业过度,FDI企业的投入产出率也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
(2) FDI对本土企业发展的推动影响
FDI促进了许多本土企业的核心技术的进步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外资的引进,为许多企业注入了新的资本,为企业带来了新技术、新产品。例如近年来发展势头较猛的摩托车制造企业、配件制造企业等。这些投资带来了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这些都会通过“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对本市其他企业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全市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
(3) FDI 对财政税收的贡献
FDI 规模在不断的增大,重庆地区FDI企业数量也保持稳定的小幅度增长,且FDI企业经营效益趋于平稳良好,企业纳税额也处于稳定增加的状态。截止2015年,重庆地区FDI企业交纳税金总额高达百亿元,在全市的财政收入总额中的比重高达25%以上,对财政税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 FDI 对重庆地区经济结构的影响
外资的引进促进了重庆地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一些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收购,促进了许多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并且实现了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同时对企业的现有资源、资本进行了多方位的整合,促进了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受到国内金融机构的融资局限而遭遇发展瓶颈,引进 FDI 能解除民营企业融资瓶颈,而且借助外资获得更高的地位、先进技术、企业组织知识和技巧、出口信息等,有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虽然从整体上来看,重庆地区的利用外资质量不高,但对于重庆地区的经济发展仍旧形成了不可忽略的积极影响。
1.跨国公司引进乏力
多年以来,重庆地区都将利用外资的重点集中放在国际跨国公司上,特别是对世界500强企业。从理论上来讲,国际跨国公司在重庆地区经营,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并且世界名企往往还具备一定的“榜样效应”,能够带动重庆地区该产业的整体进步,并且还能够帮助本土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但从数据来看,截止到2015年年底,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地区的尚不足百家,实际投资的比例尚不足一般,而反观邻省四川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投资比例上,均要高于重庆地区。由此可以看出重庆地区在对国际外资的引进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造成了重庆市跨国工资投资、经营规模小,不能拉动其产业链前后端一批产业的大发展。这与西南工业重镇的地位不相称,与建立国际性大都市还有很大差距。
2.外商投资分布不平衡
根据观察仅10年来重庆地区的外商投资分布数据表示,其外资利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资利用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大多数的外资利用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主城区,以渝中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江北区、渝北区和沙坪坝区为主,而其他地区特别是“两翼”地区的外资利用十分稀少,甚至有些区块出现了“0”外资利用的情况;二是外资利用产业不平衡,外商投资的主要投资产业集中在服务业、工业制造业,对于新兴产业的投资占有远远比不上其他地区,投资分布不平衡使得重庆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经济难以有效实施。
3.促进机制不健全,提升了投资风险
重庆地区在促进外资引进的政策把控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这样为外商的投资行为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通常情况下,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引进外资,往往会在政策上提供优越的地方优惠政策,例如土地优惠、财税优惠等,利用这些优惠政策一方面可以提升外商投资的积极性,给予外商投资足够的预期利润,并且降低其投资风险。但重庆地区在对外商投资的促进机制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健全,一方面,国家对于重庆地区的财税、土地优惠并没有给予足够的优惠空间,在税收方面,重庆地区的非生产性企业税率较高,并且其囊括的范围也很广,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开发区以及高新区也同样囊括在内,其税收优势较多的产业则集中在生产性企业,但由于整体环境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使得这些优惠政策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外部经济市场调控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无疑局限了外商投资的行为,也使得外商的投资增加了风险。
1. 改善外商投资外部环境,降低投资风险
对于外商投资者而言,投资市场的外部环境,是其对投资风险考虑的主要因素,想要进一步的做好招商引资,就必须要降低外商投资风险:
一是需要加强对地区投资环境评价工作,确立完善的指标体系,为外商投资以供一个权威的投资参考信息。为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全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展开定期监测,及时通报评价结果,并对比评价结果及时整改。
二是要加强对重庆地区的投资硬环境的建设,特别是“两翼”地区,对于尚未形成成熟商圈的偏远城区而言,想要获得更多的外商投资,就必须要进一步的改善交通、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等,提高产业配套程度,创造一个更加完美的投资硬环境。
三是要强化政府服务质量,增强外商投资信心,政府部门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体系,科学设置相办事程序,并搭建多渠道的融资平台,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促进外资对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投资增加。
四是进一步规范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推动市场诚信建设,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依法履行招商引资的承诺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打击对假冒外商投资企业产品、侵犯外商投资企业商业秘密行为培育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专业性服务机构,提高金融、会计、法律、咨询等服务水平。
五是出台帮扶政策,流出外资,一方面,政府要根据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问题,出台政策进行帮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并从此龙头企业去带动本土企业以及配套企业的发展,增进本地服务、贸易领域的活力。
2.提高引资的质量
在引进方法上,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的创新引资模式,发展多元化的引资模式,具体可以使用的引资策略包含有:运营产业集群招商、运营龙头企业招商、收购、兼并盘活存量实现招商引资、中介招商、激励入驻企业再投资等等。
同时政府还应该特别注重外资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转变引资观念,不再只讲引资外资作为增长出口、提高GDP的手段,不再谋求引资数量的多,应该从引资朝向“选资”的方面转变,应该拒绝和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以及项目,应该结合重庆地区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适当控制引进新兴产业群,引进优质项目。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的引资力度,要重点加大吸收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力度,改善重庆外商投资的来源地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3.提高用资的质量
一是要合理的引导外资投向,特别是对第一产业的引资,大力发展重庆农村经济,通过引进外资进入生态农业领域,新技术、新管理的注入必然会给农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农产品深度开发,提升农产品经济价值以及附加价值。
二是要调整外商投资区域布局,强化城市聚集效应,充分利用发挥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对FDI企业的管理,应该对外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且加强对合资各方的资产评估工作,积极监管FDI企业的经营状态、企业用工情况、三废排放等问题,确保FDI 企业的有序经营,同时也要确保中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强化市场竞争经济实体,政府应该支持本土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中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这样能提高利用 FDI 的绩效。
FDI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对于东道国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重庆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努力吸收和引进外来资本,提高和改善现有资本的技术含量。
[1] 陈全功等. 湖北与浙江两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比较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5,(2):80~85.
[2] 樊爱军,杨扬. TOPSIS 法在江苏省利用外资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统计与决策,2015.4.
[3] 王洛林,江小涓,卢圣亮.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经济国际化的影响—以全球500强在华投资项目为主的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10. 04.
[4] 卢荻.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和区域分析证据[J]. .经济研究,2013. 09.
[5] 夏京文.我国外资利用的结构分析[J].现代情报,2011. 06.
[6] 陈明森.外资流入陷阱产业效应与政府引资行为扭曲[J]. .东南学术,2013. 05.
[7] 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10(12):29-36.
[8] 万丽娟,董海雯. 重庆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9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