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十年
——我国银行业反洗钱成长之路

2016-12-31 08:36:45郭金宝
金融经济 2016年22期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机构身份

郭金宝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厦门分行,福建 厦门 361000)



反洗钱十年
——我国银行业反洗钱成长之路

郭金宝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厦门分行,福建 厦门 361000)

反洗钱法颁布以来,我国银行业反洗钱工作取得巨大进展,完成反洗钱机构和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工作。今后主要从加强专业反洗钱队伍建设、强化信息系统支撑、优化工作流程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反洗钱工作实效。

银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

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我国第一部反洗钱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该法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进行了规范,与之配套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也在2006年至2007年之间陆续发布,形成较为完备的反洗钱法律规章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此为依据,逐步推进各项反洗钱工作。

一、银行业反洗钱十年主要成就

反洗钱法颁布十年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了反洗钱机构和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工作,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反洗钱工作机制,基本满足反洗钱合规要求。

(一)反洗钱组织机构建设

1.成立了反洗钱领导小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成立了反洗钱领导小组,从总部到省、市甚至到区县级机构都设立反洗钱领导小组,作为反洗钱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将反洗钱政策贯彻到各个内设部门,定期召集会议,协调处理跨部门的反洗钱工作事项。

2.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多由法律合规部门或者会计部门牵头负责反洗钱工作,主要负责拟定反洗钱制度文件、宣贯反洗钱规章制度、指导辖内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以及配合反洗钱监管工作等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设立了反洗钱中心,集中监测甄别可疑交易。

3.设立反洗钱岗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各级机构设立专职或兼职反洗钱岗位,负责反洗钱日常管理工作。

(二)反洗钱制度建设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反洗钱法律体系及相关监管要求,逐步制定了反洗钱工作制度,内容覆盖反洗钱内部组织架构、部门和岗位职责、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反洗钱宣传、培训、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配合反洗钱监管等等,各项反洗钱工作有了制度依据。

(三)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将客户身份识别要求融入各项业务流程,在开户和特定业务中,严格执行银行账户实名制规定,通过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等方式落实客户身份识别要求。各银行网点已配备联网核查系统、身份证鉴别仪等设备,以满足客户身份识别需要。

(四)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了反洗钱系统,通过系统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发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其中大额交易数据由系统筛选符合条件的交易后直接发送,可疑交易报告须经人工分析确认为可疑后发送。另外,各银行发现特别可疑,有合理理由说明客户涉嫌犯罪活动的,也向当地人行分支机构和公安机关报告。

(五)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从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估逐步扩展到业务洗钱风险评估和机构洗钱风险评估。

1.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估。2013年以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探索开展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各银行在此指引下进一步规范了客户洗钱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针对不同风险登记的客户采取强化尽职调查、简化尽职调查等差异化风险防控措施。

2.业务洗钱风险评估。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结合当地监管要求,对本机构开办的业务进行评估,拟定高风险业务清单,梳理业务风险点和防控措施。

3.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各银行据此制定自己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制度,对本机构面临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进行评估。

(六)其他反洗钱工作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除了做好上述反洗钱工作,还不断加强反洗钱管理工作,包括开展反洗钱宣传和培训活动、内部检查和审计工作、配合监管和行政调查工作,以及将反洗钱工作纳入内部违规行为管理和绩效考核范围等等,这些工作有效提高反洗钱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保障反洗钱规章制度得到落实执行,打击和遏制洗钱犯罪活动。

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年来的努力,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反洗钱工作机制,但还存在反洗钱专业人才缺乏、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可疑交易报告质量较低等问题,反洗钱工作合规性较强,而有效性不足。

(一)反洗钱专业人才缺乏

十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培养出一批较为专业的反洗钱人才,但是相对于客户数量和金融交易规模,反洗钱专业人才的数量明显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反洗钱工作起步晚,人才积累时间短;二是我国反洗钱人才培训和认证机制还不够完善,2012年我国银行业开始按照监管要求开展金融业反洗钱岗位准入培训,在一定成都上提升了整个反洗钱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但由于该培训为准入性的网络培训,对于专业型人才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三是反洗钱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对于反洗钱的支撑力度总体上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业务系统的设计对反洗钱需要的考虑不足,虽然实现了客户基本身份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功能,但是对于客户资金性质、交易背景、经济状况或财务状况等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大多只限于资产类客户,普通负债和结算类客户的信息有限,难以满足反洗钱监测分析需求;二是支付结算技术发展迅猛,如各类电子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兴起,跨机构跨行业的资金流动成为“新常态”,相关系统所能获取的交易对手信息较为有限,不利于资金流向监测;三是对于名单库管理和实时预警功能不够完善;四是反洗钱系统的可疑交易监测模型的动态管理较弱,不能及时根据业务发展、洗钱风险形势和实际监测效率来调整模型参数,影响监测效果。

(三)可疑交易报告质量较低

近来年部分银行推行了集中监测模式,可疑交易报告质量有大幅提升,但还有更多机构尚未采取集中监测模式,可疑交易识别职责还在广大基层网点的兼职反洗钱人员身上。这些员工的反洗钱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都较为有限,存在防御性报告行为,上报的可疑交易报告价值较低,即使是可疑程度较高的报告,也存在报告内容不完整、逻辑性不强等问题。另一方面,缺乏审慎的报告审核程序也是导致可疑交易质量较低的一大原因。

三、提高反洗钱工作有效性的建议

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反洗钱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推广集中监测模式,优化反洗钱工作流程,以提高反洗钱工作实效。

(一)加强反洗钱队伍建设

各银行在反洗钱队伍建设工作中,应同时注重普及类的培训和专业类培训,既要提高全员反洗钱意识,又要强化反洗钱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反洗钱是银行全员性的义务,需要各层级人员的通力通力协作才能做好,而不同层次、岗位的人员履职所需的管理知识、反洗钱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反洗钱专业人员、中高级管理层、基层工作人员都应该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全员反洗钱履职能力。二是保持反洗钱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反洗钱专业人员不仅要深入理解反洗钱政策,熟悉各项反洗钱管理工作,还要了解银行业务和洗钱风险点,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保持反洗钱管理人员的稳定性,有利于反洗钱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不断完善信息系统

反洗钱工作实质上是一种情报工作,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管理能力是影响反洗钱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银行客户数量多、交易量大,反洗钱监测工作有赖于信息系统的支撑。建议各银行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一是业务系统的建设要有反洗钱部门的参与,充分考虑反洗钱需要,将反洗钱所需信息的采集工作融入业务流程,客户信息的内容应从客户身份基本信息扩展到经济状况、交易背景等信息;二是提高系统建设的前瞻性,以满足新业务、新技术发展的兼容需要;三是实现反洗钱监测模型的动态调整,提高监测效率。

(三)推广集中监测模式

反洗钱监测分析工作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兼职人员难以胜任。集中监测模式的有效性已经在部分银行的推行中得到验证,通过“集中做、专家做、系统做”,不断优化反洗钱工作流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反洗钱监测水平,提高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体现反洗钱工作价值。

过去的十年是成长的十年,是“打基础、建机制、促合规”的十年,相信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各银行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十年将是逐渐成熟的十年,是“提能力、控风险、出成效”的十年。

[1] 反洗钱岗位培训标准系列教材编委会,反洗钱操作实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8.

[2] 胡娴,当前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时代金融》,2012年第33期.

[3] 王浩玉,当前银行业反洗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金融》,2013(12):94-94.

猜你喜欢
银行业金融机构身份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公民与法治(2020年1期)2020-05-30 12:27:40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8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6
跟踪导练(三)(5)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互换身份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