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亚丽(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优化河南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研究
叶亚丽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摘要: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是中国关键的农产品集散地,河南农业的作用和地位一直备受中央重视。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河南农村流通体系虽很完善,但整体仍很薄弱,滞后于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河南;农村流通;农村
1、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滞后于农业生产
长期以来,河南农村流通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缺口较大,整体较落后。通过对周口、驻马店、商丘等农作物主产区的调查发现,集贸市场是这些地市的农村承载农产品交易的主要场所,但是数量不多,一般一个乡镇有1-2个集贸市场,并且绝大部分集贸市场仍然处于“原始”状态,产品交易种类混杂,只有场地和称量的工具。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安排在县城或交通便利的乡镇,数量更加有限,一般一个县只有1-2个,并且水、电等基础设施老化,电子信息、冷藏等设备缺乏,并且很多缺乏基本的供求信息服务、质量安全的检测服务、交易资金结算、安全监控和垃圾处理等配套的服务设施。
2、农村冷链物流滞后于鲜活农产品生产
河南农产品产量一直位居前列。通过对河南省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郑州毛庄蔬菜批发市场、周口市黄淮物流港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调查发现,采用冷链流通的鲜活农产品数量大概只有鲜活农产品流通总量的20%,其余80%的鲜活农产品都是在常温环境下流通的。调查数据显示,河南乡镇级别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都没有配备冷库、冷藏车和冷柜等设施。农村流通市场上的肉类、水产品、牛奶和豆制品通过冷链系统流通的少之又少,远远低于鲜活农产品的农村产出量。企业采用冷链物流的成本过高是影响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关键因素。由于冷藏设备的购置和维护费用支出比较大,全程冷链的费用很高,因此大部分商家宁愿以较高的损耗为代价使用常温货车运输鲜活农产品也不愿采用冷链流通。一般商家仅在农产品的价值比较高,并且需要长距离运输的情况下才采用冷链流通。
3、农村流通市场主体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农村个体商户、运销农户和经纪人等单体仍然是主要的流通主体。他们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一般经营环境比较差,经营主体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所以大都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业务形式。河南的农业合作社目前尽管数量多,但大部分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市场的覆盖面比较窄,销售额较小。目前河南农村流通主体的这种状况与农业生产的需求极不相适应,突显了农村流通市场与农业生产的矛盾。
1、流通企业在农村无利可图
河南省虽然农村人口数量众多,但是由于农村地区面积广,居住分散的特点,加上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使消费品、农资等到达农村的流通成本都要远远高于城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导致个人消费能力不高,这些现实的情况使商品流通企业很难在农村市场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而放弃农村市场。
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由于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是分散的,而农产品消费地遍布全国,一般需要经过多次的运输、存储、装卸及配送后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导致农产品物流的效率不高。此外,农产品是有机物,极易在流通过程中耗损,在物流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其生物特性,防止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被污染及变质。因此,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农产品在运输、仓储、装卸和配送等环节上对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要求比较高,对冷链物流的依赖性较大。但是冷链物流投资巨大,会提高农产品的存储、运输费用。另外,农产品的季节性很强,一般农产品在收获季节的物流运输量非常大,而在其他非收获季节的运送量相对较小。农产品的这些特殊性对流通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成本的投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农产品的单位价值较低,为了使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又不能太高。因此,微薄的利润甚至零利润使众多流通企业对农村市场望而却步。
2、农村流通设施投入少
目前,河南农村市场和仓储设施仍然不足。规模化的超市在河南农村很少见,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里专业存储场所很少,并且卖场比较简陋,卫生条件差。农产品仓储设施更是匮乏,调查中发现瓜果蔬菜类的仓储在乡镇一级的基本没有。此外,农村的交通运输设施也比较落后。农村的公路主要依靠集体投资建设,由于投资不足,路面质量一般比较差,使用寿命也比较短。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民购买农用机械生产设备补贴的增加,农村的车辆设备越来越多,农村公路的负担量加大,之前“村村通”工程实施时修好的公路很多已经被碾压坏掉,影响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农村交通运输工具相对较少,尤其是农业专用的箱式冷藏车等运输工具数量极少,导致蔬菜瓜果等保鲜储藏比例较低,无法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村的信息网络设施比较少,主要表现在农村通讯及信息网络的覆盖面还不够大,使用费也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市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据近年来河南农村流通类的投资数据发现,河南农村流通类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所占比例不算小,但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在河南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所占比例数比较低,进而河南农村流通类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就显的过小了。这与农村经济、人口等在河南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比,十分不相称。
据所搜集数据观察,2008-2013年河南用于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资金在全社会投入的固定资产资金中所占比例较低。2008-2013年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河南农村占全省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最高年份的2008年也仅有7.94%,2013年仅有2.81%,批发和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村所占比重一直不足1%。
3、农村专业流通组织缺乏
目前河南农村流通组织的实力已经有所增强,但整体上还滞后于市场的需要,覆盖面仍然不高。按照河南省农业厅的估算,2015年河南省已经有10.4万家农民合作社,带动420多万户农户参加,但这个数字在全省农户中的比例也仅占21%,数量偏少,对农户的覆盖率仍然较低。当前,河南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普遍较小,实力薄弱。数据表明存在很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员不到30人,还有个别合作组织只靠一块牌子、一个章程、一个印章撑着,连办公经费和固定的办公场所都不存在。此外,河南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其辐射带动能力较弱。据河南省农业厅的统计信息显示,目前河南从事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或者销售的单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占比仍然较高,大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品属于初级产品,没有对农业产品加工链条进行创新,赢利的空间非常受限。
1、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
河南应该确立政府作为供给主体的主导地位,保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这是河南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最佳选择。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是由政府的职责,农村流通的产品属性及“三农”的实际情况共同决定的。政府具有社会性,政府组织的形成实质上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所以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满足人民合理的现实需求,解决因流通问题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此外,农村流通的公共产品属性使农村流通体系中会产生“搭便车”。如果仅仅让私人企业承担供给,极有可能使农村流通的资金投入满足不了“三农”对农村流通的要求,致使市场丧失有效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应该对因“市场失灵”导致的农村流通市场上投资供给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三农”发展一直比较弱,这种弱势在现在的市场体制下更加明显。因此,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由政府承担也是河南促进“三农”发展的现实要求。
2、提高其他流通主体的参与度
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政府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毕竟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且河南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许多地方都需要财政力量的支持,政府不会也没有能力对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所有需求全部包揽。从新制度经济学看,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需求唯一由政府供给是不会到达帕累托最优的。按照公共产品属性的差异,可以让政府主要承担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所需要的纯公共产品,如道路交通设施的供给,而准公共产品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挖掘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采取合理措施激发市场实现多形式、多元化供给。尤其政府要重视并采取激励手段提高个人以及其他流通主体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的积极性。另外,政府也可通过购买私人产品的形式放弃一些政府参与效率低、不占优势的领域项目,以提高供给的效率和质量。从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美国、日本和欧盟发达国家都有私人参与该供给过程。日本和韩国的农协、美国的农业合作社、瑞典的农业协作体等非营利性草根组织都在为当地农村流通领域的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他们还在维护农民的权益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因此,应该充分重视私人、合作社等组织在参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支持这些组织和个人成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供给市场的有益补充。
3、继续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提高流通效率
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网络、仓储设施、冷链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期长,并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表现出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属性。针对当前河南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相关政府部门应正视其公共物品的属性,将农村流通中所需的道路交通、信息网络、产地市场等归入到农村的基础设施范畴,增加财政支持,使农村商品流通建设拥有坚实的物资后盾。另外,还要充分调动其他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支持各种资本以现代流行的投资形式进入农村流通市场。
参考文献
[1]鞠红:河南省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报告[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
[2]高柳珍、吕文鹏:渠道创新视角下的农村商品流通模式[J].改革与战略,2012(5).
[3]赵晓飞、李崇光: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演进规律、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12(3).
[4]闫碧玮:我国农村消费流通产业跨越式创新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7).
(责任编辑:徐悦)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4BJJ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