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宣传中起着骨干、主体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所具有的声画并茂、鲜明生动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在新闻传媒的大家族中,也最富魅力,最具美感。
观众看新闻可以了解国内国际大事,获得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做法,观赏色彩纷呈的人间万象,了解大量的科技信息,学到生活与文化知识等等。同时也希望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美的情操。那么,怎样才能使电视新闻给人以美感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电视工作者,提高审美意识,选择真实、自然的新闻题材,巧妙运用电视手法,合理配置声画资源,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电视新闻作品。给电视观众以美感。
一、新闻记者要具备审美意识
新闻通过记者的采制、编辑播发后,会有意无意地渗透人的意志、情感、智慧、能力,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一定的审美意识。把美学与电视新闻学融为一体,增强鉴别该报道什么,该强调什么的能力。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充实、充实、再充实。首先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以科学的发展观,认知事物,认识新闻事实。其次加强美学理论修养,提高美术鉴赏、音乐欣赏的能力与修养,在实践中感悟美的真谛,进而用审美的尺度搞策划、构图、取景、造型;再用审美的尺度搞剪辑、字幕、特技、解说、配乐。以美的心灵、美的意念、美的技法、把现实生活中美的形貌、美的气质、美的德操综合起来,才能采制出更多更好的富有新闻美感的电视新闻精品。把最能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最能反映人民的情感,真正地代表人民利益的新闻事实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中体会到电视新闻的美感,享受一种愉悦。
二、电视新闻真实、自然才具美感
有人一谈到电视新闻美感,就把它同记者在采访中的刻意摆布、导演联系起来,把电视新闻的拍摄手法混同于电影故事片、电视剧的拍摄手法,其实这是对电视新闻美的错误理解,恰恰相反,新闻美不同于艺术美。那些经过摆布、导演的虚构镜头,只能给观众带来反感,而无美感可言。电视新闻无论是内容还是画面,只有真实自然才具美感。
新闻定义已经很明确了,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那就是通过电视手法采制的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同样,新闻美感也来自客观现实当中,但并不是世上所有新发生的事实都是新闻,只有那些真实、朴素、体现事物本质,有意义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才能给观众带来启迪和对美的追求。近日央视播发的《我国“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的新闻报道。新闻场面壮观。充分体现了我国科学工作者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观众看后,无不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屹立于世界之林而欢呼雀跃。还有平凡生活中的百姓故事,每期一个小人物的平凡故事,把主人公在平凡岗位、平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闪光点。以真实的画面语言,朴实的文字叙述,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以鼓舞,催人奋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所以说,电视新闻真实自然具有美感。
三、有效配置声画资源,增强电视新闻美感
电视新闻如何发挥其独特的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可以说,有效配置声画资源,将图像、效果声、同期声、文字解说词这些构成电视新闻的基本要素,巧妙组合,合理配置,转换成有价值的信息符号,让生动的现场画面、现场同期声、现场效果声与语言文字的解说,相互补充、相互衬托。再加之细致的后期制作,辅以点睛式的字幕包装等手法,达到视听和谐自然,服务新闻主题、升华新闻主题目的,增强电视新闻的美感。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呈现在记者面前的事实多种多样。学会观察生活,构思画面拍摄角度,捕捉新闻现场的趣味中心,拍摄出具有美感的镜头来,把人类的自身美、环境美和生活现象美以及品德情操美展示给观众。
否则在电视新闻中白菜、萝卜拣“一筐”,充斥到新闻中,画面烟雾缭绕,或闲谈或睡觉,所言不知何物,这本身就是对观众的不尊重,更无从谈起给观众带来美感。有的记者在采访中,刻意设计摆布镜头,这样只能给观众带来死板、虚假的感觉。采制一条好的新闻,除了寻找最佳拍摄的角度和手法外,还要语言鲜明,生动简练,恰到好处的运用同期声,这样的电视新闻才能给人以亲切、自然的现场感、真实感,从而产生美感。
可以说共鸣产生美感。电视新闻中恰如其分的现场同期声把生动、鲜活的新闻现场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与新闻事件同行,产生共鸣,达到电视新闻给人以美感的效应。
应该说,一条好的给观众带来美感的新闻,都是声画和谐的统一体,任何重画面轻声音,重声音轻画面的片面观点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在现场采访中,人物口形与语言不相吻合,观众就会感到极不舒服:如果报道一条严肃的新闻,画面都是一些漫不经心的人,也会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这种声画分离的两层皮现象,在电视新闻中仍时有出现,既影响了电视新闻视听兼备的效果,也失去了新闻的美感,是我们电视新闻应该摒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