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娅琴
[摘要]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实际的难题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发展。如何建立并完善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成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阐述了预算绩效评价对高校预算工作改进的必要性,对通过何种途径实现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提高预算的绩效管理和建立绩效预算管理指标体系及构建零基预算意义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零基预算;绩效管理
一、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各部门理财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较为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发展,但高校中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还存在许多计划体制管理模式的痕迹,与迅速发展的高校多元化管理体制不相适应,尤其缺乏绩效管理,未能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不能激励各部门压缩不合理的开支,从而实现经费预算分配的效率性、公平性。同时,预算的执行没有配置完备的监督体系,致使考评结果与下期预算不能结合,影响预算体制的运行。目前高校中绩效预算思想没有普及,就算建立了体制,也是徒有其表,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预算编制方法陈旧落后,缺乏创新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是目前最普遍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预算模式的基本运行是上级财政部门提出预算要求,下级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收支平衡。在高校预算编制中,因编制预算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精准的数字,经常出现学校下发的资金与各教学及行政部门所需资金数额不符的现象,再加上高校支出的监督及控制单一,无法做到真正的收支平衡。同时,很多高校当前预算的编制方法实质上仍然采用“基数加因素”法,这种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早已被淘汰,而先进的“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又因为改造成本较高,无人使用,计算方法的落后加大了预算编制的矛盾。
(三)预算在执行中随意性大,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
预算编制虽然已经做出,也需要严格的执行才能保证预算落到实处。但目前高校中预算执行的随意性极大,不能达到预算编制原本的目的。资金使用更是混乱不堪,预算很难准确预测。另外,因涉及国家政策性调整,如学费标准等,这些项目的编制因时间短,任务重,政治意义强,也很难提前确定。即使预算已经编制,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仍会以支出超编为由要求增加。资金的编制与执行脱节,预算形成摆设。以上只是预算体制运行的内部问题,从外部来看,预算管理也没有得到学校资源配置的倾斜和照顾,在日常事务中完全得不到重视,典型表现就是预算管理与学院奖惩毫无联系,不利于预算工作的进行。部分学校对预算工作进行考评,但其考评依据大都以预算的执行数与定额数对比,用是否超过预算作为评判标准,这种评价体系标准单一,设置不科学,也不利于预算体制的运行。另外,这种评价体系下,由于缺少对经费项目执行结果的计算,不考量合理开支经费的节约情况和不合理开支经费的超支情况,极易导致某些部门钻空子搞突击,为了保证下年度不消减预算指标,这些部门在短时间内使用大额支出,形成突击开支,大额消费的情况,这是对资金的严重浪费。
二、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是贯穿整个财务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的评价体系其具体内容包括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评价、预算执行中的过程评价、决算执行中的结果评价,这些评价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这些评价的数据为预算编制、审查、执行和决算审查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改善途径。绩效评价成为一个重要的粘合剂,贯穿预算管理体制始终,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三个环节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综合成为一套结构严谨、联系紧密的制度化管理体系,增强了支出管理的紧密性、整体性,完备性,有利于全面改善高校的预算体制的运行质量。
(二)高校财务预算绩效体制能有效优化资源配置。这种优势的最直接体现是绩效评价体制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应用,在预算制定时对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定,在预算执行时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在项目实施后、决算时的质量与效率进行管理,综合运用监督管理的手段、方法及判定项目是否应该继续支持及扶持的力度。这种贯穿全程的监督体制有助于避免预算计划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科学设定目标,优化资源配置。
三、引入绩效评价体系,完善高校项目预算的措施
在高校预算体制改善方面,政府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文件进行规定。财政部对高校预算的规定,表明了政府对高校预算工作的重视,并创新了预算工作奖惩机制,由以前预算执行不力就核减的单独处罚机制,转变为奖善惩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根据政府部门对高等教育学校有关财务的相关规定,高等院校项目经费应按照“统一预算、单独核算、分年拨付、专款专用”的原则,对高等院校的应拨款项实行管理,为相应财政部的号召,笔者认为高校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类管理。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结合历史沿革与未来部署、短期目标与长期政策,以科学的分类方法,将预算经费进行分类,根据各种费用的使用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另外,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完善各类别的项目管理。对于基础设施、人才储备、教学质量、学科队伍建设等重点类别,应当建设数据齐全,层层照应的项目库,精确记载不同项目的执行情况,杜绝少划或者多划资金的状况,增强资金利用效率。项目的审查也是毕竟的程序之一,必须配备严格的审查机制,对入库的项目进行审阅,依据制定的发展规划和财务状况,满足不同层析的项目对资金的需求,保障资金足额使用。建立完整的信息数据库,加强沟通机制,发挥高校技术优势,做到整体调动,局部协调。
(二)逐步在观念上重视绩效评价,让高校师生重视预算体制的作用,在实践上建立预算评价体系,根据学校的院系设置、人员配备,财务情况,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推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绩效考核规范化,合理化,牢固树立预算绩效观念,并通过绩效管理制度予以保障。
四、创新预算编制模式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支出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或费用金额,而是以所有的费用支出预算数字为零,一切以实际需要和可能性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零基预算具有传统预算方法不能比拟的几大优点:
(一)有利于克服传统计算方法中以前期结果为预算编制基础所带来的数据误差。零基预算以当年度高校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可供分配资金作为本期预算额,对预算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这种方式下采集的数据较为新鲜,能灵活反映经济数据波动情况,方便高校制定适合自己的预算项目工作计划,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有利于监督部门经费开支的流动状况,防止预算膨胀及资金的过度使用。新型预算方法把每项业务都纳入管理范围,通过成本——效益的分析,对每个业务项目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资金流向的具体情况精打细算,防止年底出现各部门要求增资情况,维护预算计划的稳定性。
(三)有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合理的绩效预算管理,各部门内部易于沟通和协调,多业务项目的轻重缓急容易得到公式,调动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编制,同时,以预算完成的结果作为评价各部门参与情况的衡量标准,通过其绩效评价的结果好坏,调整人员的福利待遇和部门下年度预算金额,激发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我国高校对预算绩效评价体制的关注还不够多,对预算绩效的相关理论研究匮乏,实际操作中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我国高校类型多样,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型的高校广布,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进行适用。在高校内部开展实际工作时,也面临着诸如预算绩效目标的确定和分解问题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的困境,这些问题还需要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是符合高校管理和财政发展方向的手段,在未来几年内,这一评价体制的优点将不断展现,只有顺应科学财政发展的潮流,推行高效合理的绩效评价体制,才能逐步解决预算困难,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